李秀蓮
(涼城縣人民醫院內科,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750)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力降低,常會并發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其中肺部感染為其常見合并癥,可進一步使得免疫力持續惡化進而加重病情。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原則在于控制血糖與感染。目前,臨床常選用頭孢他啶、頭孢噻肟等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研究顯示,抗生素聯合黏液溶解藥氨溴索藥物進行治療,可以促進呼吸道內部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并減少黏液的滯留,抗菌效果更佳[1]。頭孢噻肟鈉可以治療敏感細菌所致肺部感染,但是該藥物分子結構中有不穩定結構β-內酰胺環,缺乏對抗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故而臨床療效不理想[2]。頭孢他啶主要通過抑制粘肽轉肽酶,使其催化的轉肽反應無法進行,從而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形成,抗菌作用比較強且不良反應發生較少[3]。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討頭孢噻肟鈉與頭孢他啶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涼城縣人民醫院2020 年3 月至2023年1 月期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7 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3 例)和觀察組(2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11 例;年齡63~85歲,平均(73.21±4.25)歲;糖尿病病程2~11 年,平均(5.22±1.17)年;肺部感染嚴重程度[4]:輕度7 例,中度11 例,重度5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0 例;年齡64~86 歲,平均(74.58±4.33)歲;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5.19±1.09)年;肺部感染嚴重程度:輕度8例,中度12 例,重度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診斷標準:糖尿病參照《2012 年糖尿病診療指南:美國糖尿病協會》[5],肺部感染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6]中的相關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標準;出現氣促,咳嗽頻繁,或原有呼吸困難加重,體溫超過38 ℃,有肺部濕啰音及肺實變體征;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WBC)>10×109/L,X 線片顯示肺部有浸潤性陰影。排除標準:既往2 周內接受過抗感染治療;合并免疫缺陷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伴有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住院期間均常規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并給予吸氧、退熱、機械通氣、振背排痰、吸痰、營養支持等治療,均使用注射用鹽酸氨溴索(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45,規格:15 mg/支)靜脈滴注,45 mg/次,2 次/d。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對照組患者注射用頭孢噻肟鈉(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23681,規格:2 g/支)治療,將2 g 藥物溶至1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2 次/d;予以觀察組患者注射用頭孢他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564,規格:2 g/支)治療,將2 g 藥物溶至1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2 次/d。均連續治療2 周并觀察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發熱改善:體溫<37.3 ℃,咳嗽咳痰改善:癥狀消失或偶爾出現。感染控制標準:WBC 恢復正常,肺部陰影減少,聽診呼吸音清晰,氣道分泌物明顯減少,體溫<38 ℃[6]。②免疫炎癥反應:于治療前及治療2 周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其外周靜脈血6 mL,取其中3 mL,置入肝素抗凝試管,輕輕搖勻,進行離心,離心轉速為2 500 r/min,時間為10 min,提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人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sTREM-1)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BF-710 B4)檢測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8+百分比。③血管調節因子:于治療前及治療2 周后,取②中剩余3 mL 血液,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血管內皮細胞蛋白C 受體(EPCR)水平。④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熱(藥物所致的發熱)、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經S-W 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發熱改善時間、咳嗽咳痰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患者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2 周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sTREM-1 水平及CD8+百分比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CD3+百分比均顯著升高,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免疫炎癥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TREM-1:人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
2.3 兩組患者血管調節因子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ET、EPCR 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CGRP 水平均顯著升高,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調節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管調節因子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ET:內皮素;CGR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EPCR:血管內皮細胞蛋白C 受體。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老年糖尿病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為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同時糖尿病能引起肺毛細血管基底膜肥厚,延長彌散距離,進一步損傷肺部毛細血管,最終引發肺部感染。頭孢噻肟鈉與頭孢他啶均作為第三代半合成頭孢類廣譜抗菌藥物,兩者對于各類菌群的敏感度不同,頭孢噻肟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敏感度,要大于頭孢他啶;但對于銅綠假單胞菌而言,頭孢他啶的作用效果更強[7],因此對于兩個藥物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對比效果有待繼續研究。
TNF-α 的作用是調節免疫細胞的功能,其水平越高預示肺部感染程度越嚴重;sTREM-1 可作為診斷肺部細菌感染的特異性指標;CD3+、CD8+水平異常提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發熱改善時間、咳嗽咳痰改善時間、感染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治療2 周后觀察組血清TNF-α、sTREM-1 水平及CD8+百分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CD3+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頭孢噻肟鈉治療,頭孢他啶更有利于減輕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炎癥反應,促進病情好轉,縮短住院時間。相較于頭孢噻肟鈉,頭孢他啶可以與細菌核蛋白體50S 亞基結合,抑制病原菌定植,從而減輕肺部感染及局部炎癥反應;同時其還可刺激淋巴細胞,提升自然殺傷細胞活性,調節T 淋巴細胞群比例并使其趨于正常,調節機體免疫平衡,糾正CD3+、CD8+百分比,提升機體自身清除病原菌能力,從而增強疾病治療效果[8]。
ET 可反映內皮細胞受損程度;CGRP 與血糖水平呈負相關,可反映血液流變學狀態。EPCR 水平與內皮細胞損傷程度呈正相關[9]。本研究中,治療2 周后觀察組血清ET、EPCR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CGR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頭孢他啶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改善機體血管調節因子水平。頭孢他啶相較于頭孢噻肟鈉對肺炎的多數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殺菌活性,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機體的感染程度,使得肺炎逐步好轉,同時其可通過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預防肺泡萎陷,減輕肺組織氧化所致結構組織損害,還可通過調節T 淋巴細胞群的平衡,提升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使得肺炎逐步好轉,也防止了糖尿病的進展,而在血糖控制治療下,可進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促使ET、CGRP 水平恢復正常,穩定病情[10]。另外,本研究中,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意義,也進一步說明了采用頭孢他啶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綜上,相較于頭孢噻肟鈉,應用頭孢他啶聯合氨溴索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以更有效地調節患者機體免疫炎癥反應,改善血管調節因子水平,縮短癥狀改善時間,且未增加明顯不良反應,整體用藥安全性良好,但鑒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未對兩種抗菌藥物的具體治療機制深入分析,故后續仍需擴大樣本量,對兩種抗菌藥物的治療機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