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菁菁,王研書
(個舊市人民醫院/紅河州滇南中心醫院麻醉科,云南 紅河 661000)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常見的骨科手術,主要可用于類風濕髖關節炎、髖部骨折等的治療,治療優勢包括可積極改善髖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該手術通過借助人工假體的置入,可對患者髖關節進行改善,但對于老年患者來說,本身生理基礎較差,受手術創傷較大的因素影響,極易導致患者機體發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影響正常的血流動力學水平,而相應麻醉的實施可有效穩定患者生命體征,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所以對于老年患者在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時,術中麻醉藥物的選擇尤為重要。目前老年骨折手術中,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是常用的麻醉藥物,多應用于腰-硬聯合麻醉中,其中咪達唑侖屬于短效鎮靜劑,主要作用是抗驚厥、抗焦慮、催眠等,咪達唑侖起效迅速且平穩,鎮靜效果良好,但應用咪達唑侖會降低患者認知功能,對預后產生一定影響[1]。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效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發揮良好的鎮靜效果,保障患者術中腦組織供血、供氧,也可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損傷,患者預后良好[2]。基于此,本研究納入了60 例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研究,旨在探討右美托咪定復合腰-硬聯合麻醉對患者認知功能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將詳細報道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月個舊市人民醫院/紅河州滇南中心醫院收治的60 例行全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資料,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將其分為兩組。A 組(30 例)患者年齡50~70 歲,平均(61.50±4.31)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3]分級:Ⅰ級22 例,Ⅱ級8 例;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0、10例;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15 例,股骨頭壞死12 例,骨關節炎3 例。B 組(30 例)患者年齡50~70 歲,平均(61.38±4.22)歲;ASA 分級:Ⅰ級23 例,Ⅱ級7 例;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9、11 例;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14 例,股骨頭壞死11 例,骨關節炎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骨科康復中國專家共識》[4]中關于全髖關節置換的指征;患者入院后經影像學檢查確診骨折;近期未服用糖皮質激素及止血藥物;對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咪達唑侖注射液、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無過敏現象。排除標準:精神異常;阿爾茨海默??;有癲癇病史;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凝血功能異常;合并尿路感染并發癥;有慢性疼痛史;術中麻醉效果不理想,追加過其他麻醉藥物或改為全身麻醉手術;手術時間>3 h。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監測患者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腦電雙頻指數,術中提供持續面罩供氧。麻醉前將1.0 mL 1%的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16,規格:10 mL∶75 mg)與腦脊液稀釋成1.5 mL 溶液,向蛛網膜下腔部位注入藥物,手術開始前將麻醉平面控制在T8~T10,待10 min 后開始靜脈泵注麻醉藥物。A 組患者應用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22,規格:10 mL∶50 mg)給藥,將咪達唑侖稀釋成2 mg/mL,初始給藥劑量為0.03 mg/kg 體質量,10 min 后,調整維持量為0.02 mg/(kg·h)持續靜脈泵注。B 組患者應用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19,規格:2 mL∶0.2 mg),將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稀釋成4 μg/mL,起始速度為0.4 μg/(kg·h),予以持續輸注,10 min 后調節輸注速度為0.2 μg/(kg·h)。兩組患者均于手術結束前20 min 停止給藥,并觀察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①圍術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睜眼、拔管、運動阻滯起效時間。②炎癥因子,于術前、術后1 d 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水平。③認知功能,術前及術后3、7 d 使用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5]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總分30 分,包括計算力5 分、執行能力4 分、視空間能力1 分、語言能力4 分、記憶力6 分、定向力10 分,分值越高,認知功能越好;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6],總分30 分,共8 個領域,MMSE、MoCA 評分低于26 分,即為患者認知功能障礙。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圍術期指標、炎癥因子、認知功能評分)經K-S 法檢驗證實均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行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與A 組比,B 組患者睜眼、拔管、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均顯著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與術前比,術后1 d 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β、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升高,但B 組患者3 項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幅度較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術前比,*P<0.05。
2.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與術前比,術后3、7 d 兩組患者MMSE、MoCA 評分先降低后升高,但術后3、7 d B組患者MMSE、MoCA 評分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分,)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3 d 比,#P<0.05。MMSE: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
全髖關節置換術主要是通過置入人工假體,利用螺絲釘、骨水泥的作用,將其與正常骨質固定,以實現對病變關節的重建,但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受手術創傷導致的應激反應的影響,可致使患者機體代謝功能減退,從而出現蘇醒延遲、恢復緩慢,甚至認知功能障礙等現象,而麻醉藥物的有效實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斷手術的應激反應,進而減輕手術應激所導致的機體損傷。咪達唑侖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可起到鎮靜作用,但有研究顯示,咪達唑侖作為苯二氮?類藥物,可能會延長患者在全身麻醉恢復期蘇醒和拔管時間,同時也會損傷認知功能,導致預后效果不佳[7]。
右美托咪定可直接作用于脊髓上,麻醉效果良好,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生,可在不影響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的基礎上快速達到麻醉的效果,不會抑制呼吸,可發揮良好的鎮靜作用;同時,右美托咪定還可明顯抑制患者手術區域神經元興奮,阻滯交感神經,降低手術應激刺激程度,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加快患者術后恢復[8]。此外,右美托咪定還可降低谷氨酸等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對患者大腦起到保護作用,還可改善凋亡前蛋白與抗凋亡蛋白平衡,以此發揮降低腦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可阻礙鈣離子內流,減少了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9]。本研究中,與A 組比,B 組患者睜眼、拔管、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均顯著縮短,術后3、7 d B 組MMSE、MoCA 評分均顯著升高,提示右美托咪定復合腰-硬聯合麻醉方案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可縮短術后睜眼、拔管、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減輕術后認知功能損傷,促進病情恢復。
全髖關節置換術在手術過程中會對患者機體造成應激刺激,機體釋放高濃度的炎癥因子,對神經系統產生刺激形成毒性作用,而血清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均是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其水平升高會對患者海馬區神經突觸的可塑性產生影響,造成腦部學習與記憶功能受損,同時也可能促進再生腦部其他細胞肌動蛋白,甚至導致神經退行性變化出現,使病情加重[10]。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受體激動藥,主要作用包括鎮靜、鎮痛、抑制交感神經興奮等,但不會存在明顯抑制呼吸,更有效地抑制炎癥反應,保護神經功能,抑制去交感神經,降低對中樞神經的影響,有利于維持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減輕炎癥反應,減少炎癥因子釋放[11-12]。本研究中,與術前比,術后1 d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均升高,但B 組患者升高幅度較小,提示右美托咪定復合腰-硬聯合麻醉方案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可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腰-硬聯合麻醉方案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可縮短術后睜眼、拔管、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改善術后認知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