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參觀紅色革命歷史博物館、紅色文化遺址、紅色紀念館等,孩子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文化,探索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拓展視野和認識,提高歷史和文化素養。
聆聽紅色故事,尋訪紅色印記,參觀革命舊址……在香山公園,一群青少年手捧研學手冊,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下,參與紅色文化研學游活動,在“沉浸式”主題課程中,學習紅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暑假期間是面向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時機,為進一步發揮香山革命紀念地(舊址)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北京香山公園已在嘗試定向推出暑期研學游活動的基礎上拓寬群體,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面向社會招募學生,香山紅色文化研學實踐課程包含一場升旗儀式、一次深度游覽、一段紅色歷史、一個紅色故事、一首紅色詩詞、一方紀念印章、一項課后作業共7項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了解香山紅色文化,傳播香山紅色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 以往的研學活動中,香山公園推出了《香山紅色文化研學實踐課程學生手冊》, 手冊中設置“ 紅色歷史我來學” “ 紅色故事我來讀”“紅色知識我來答”等7個板塊。香山公園宣傳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手冊的設計工作歷時數月,經多次修改,查閱史實資料,反復挑選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紅色故事,設置多項互動參與的趣味環節,全方位考慮手冊的大小、材質及顏色,最終設計成形。”
一早,近30名報名前來參加活動的同學和家長就集結完畢,課程正式開始。大家共同參與了一場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隨后開始深度參觀學習。研學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大家時不時翻開研學手冊,一起閱讀《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小故事,并做著學習筆記。
“這個活動可以讓孩子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紅色歷史,配合著手冊的內容,印象更加深刻,回到家中還可以繼續完成手冊里面的作業,學校也要求孩子要進行紅色文化學習,有這樣一場研學活動,正是我們家長特別需要的。”一位家長跟工作人員說著。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教育的變革,紅色研學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研學方式。紅色研學是指在研學活動中融合探究性、體驗性、實踐性等多種教育元素,以探索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意識的一種研學方式。
紅色研學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方面,紅色研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深刻領會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另一方面,紅色研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紅色研學也為旅游業的發展和教育的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沈陽是一座有著厚重紅色文化、英雄輩出的城市。鐵西區教育局為深挖活用紅色史跡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教育模式,在暑假期間推出“童心向黨 傳承紅色基因”暑假紅色研學季社會實踐活動,讓紅色教育更鮮活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紅色研學季”實踐活動從校園走向社會,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設施等公共服務陣地作用,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范圍。通過紅色電影鑒賞、紅色主題游學、紅色故事講述、紅色志愿講解、紅色歌曲傳唱等不同的紅色研學項目,由淺至深設計研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觀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玖伍文化城和新華書店紅色文化展等愛國主義教育和紅領巾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鐵西區有18所小學成立了“雷鋒朗誦團”校園分團,暑假期間,團員們通過線下打卡的方式,組織按照“繪制一張雷鋒畫像、描繪一張雷鋒足跡地圖、觀看一部雷鋒專題短片、參加一次雷鋒研學、講述一個雷鋒故事”的模式,開展了“5+X”的學習教育活動。團員們走進了沈陽故宮博物院了解家鄉歷史文化;在全國青少年活動營觀看紅色電影《紅星閃閃》;到玖伍文化城紅色文化展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參加雷鋒研學,講述雷鋒故事……“5+X”學習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成為了飽滿的“ 雷鋒精神的種子”,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特色文化,并且研學旅行是由學校和教育部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在學校期間到課堂外進行的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集體旅行,是讓學生對課堂外知識和文化的親身體驗,動手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研學旅行的性質,從而對學生紅色文化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助力,以研學旅行為形式,加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 以體驗、參與、感受的方式對紅色文化產生更真實的感悟。各個地方紅色文化是對革命時期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地方特色的優良傳統和民風的集合,至今仍起著不可代替的思想引領作用。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順應時代需求,提高學生紅色文化核心素養,讓當代青少年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中堅力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信許多家長都曾經想過或者做過,讓孩子體驗一段艱苦的生活經歷,使其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懂得節儉, 懂得感恩,懂得奮發圖強。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銘記歷史、感恩先烈是我們的義務,更是責任。
紅色文旅就是重溫歷史的最好方式,延安紅街長1.5公里,街區內分布著5個紅色主題廣場。在這里,人們能夠感受到延安作為革命老區的光輝歷史,在從會師廣場到勝利廣場代表著革命黨人在延安13年間的崢嶸歲月。在古香古色的紅色街區上,一些革命時期的重要建筑如會師樓、新華書店、大眾戲樓等都被高度還原,另外,在延湖邊你還可以身臨其境的體驗紅軍翻雪山、過草原、飛越瀘定橋等革命場景,一段段戰火紛飛的畫面猶如眼前。
延安紅街商戶經營著多種紅色業態,包括紅色文化、紅色餐飲、紅陪研學三大業態。其中延安美術館、紅色記憶博物館、紅色錢幣藝術館、紅色蠟像館等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就屬于紅色文化,而以尋味長征、圣地延安等為主題的特色美食店鋪,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研學課程,覆蓋的范圍廣泛,會師館、練兵場、隱蔽戰線英雄館、大生產博物館在內的線下場景,其創新互動體驗模式備受年輕人青睞。
延安紅街不僅注重紅色文化的呈現,還運用科技創新的環節賦予紅色文化更豐富的表達,比如以《再回延安》為主題的大型情景體驗劇,讓人們在紅軍的革命艱辛征程中一起行進,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感仿佛身臨其境一樣, 令人動容, 感慨萬千。
紅色文化本身就是一本愛國主義教科書。通過紅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的過去,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繼承革命祖先的優良傳統。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的載體,是紅色教育的源泉。紅色資源既具有國家性民族性的特征,也具有地域性歷史性的特征。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風格,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獨有內涵是增強研學旅行紅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
堅持紅色教育的地域特色,一要善于利用不同地域的紅色文化資源。國家公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著名抗戰遺址等留存于全國各地,研學產品要充分依托這些紅色資源,發揮紅色教育良好的社會效益;二要利用地域資源創新紅色教育形式。如英雄城南昌每年舉行“軍樂節”,用軍樂來紀念這座城市的光輝歷史,用軍樂藝術的形式創新紅色教育,是體現研學產品紅色教育地域特色的一個典范;三要利用地域資源為紅色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紅色資源既包含了戰火紛飛年代的歷史遺存,也包含了革命先輩和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跡,更包含了催人奮進的精神能量,使紅色教育有了真實可信的素材,生動活潑的案例,是紅色教育的“源頭”和“活水”,既充實了紅色教育的特色資源,也使研學旅行的組織與實施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