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軍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處于持續改革狀態,數學考試形式也有很多創新,如數學試題中不斷出現閱讀理解類的題型,既要求學生充分理解題目內容,又需要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因此,教師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定理,又要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具體情境或者問題中的數學規律,提升其學習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學情分析;中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閱讀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只有英語、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等文科類學科才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對數學學科來說,學生只要能對數學概念有所了解,能進行計算練習、熟記公式就可以。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教學多以日常生活為背景,學生如果缺乏相應的數學閱讀能力,就會在做閱讀理解類數學題時,出現讀不懂題、沒有解題思路的現象,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各項數學材料,歸納、判斷材料中的數學信息,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及數學閱讀能力。隨著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數學學習已經不再是簡單地計算和運算,而是要理解材料內容,讀懂材料中的數學關系。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初中生在數學閱讀方面存在困難,影響了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和閱讀數學材料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各項探究活動,從而使其不斷成長和進步。
1? ?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意義
數學閱讀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提取材料中的數學信息,對數學知識或者問題進行理解和解決的能力。它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師應關注學生獲取材料中數學信息的能力,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既符合新課標要求,又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閱讀能力而言,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只有全面掌握相關閱讀內容,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成效,在創新中有所拓展。
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其理解數學試題信息。學生通過讀題,了解問題的背景、要求及解題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題意,找出解題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問題,提高解題技巧。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轉化和理解能力,使學生發現試題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規律,并將具體的情境或者問題與抽象的數學規律聯系起來,科學地運用材料中的數據和已有數學思想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高效提取試題中的信息,提升解題效果。
2? ?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數學教學目標過于功利。傳統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師將提高學生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不考慮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通過講解法進行教學,數學教師只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在短時間內灌輸較多的知識,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當前,中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應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化地進行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教學評價體系以單一化考試為主。目前的中學數學教學,多以考試的方式進行教學評估。但考試的卷面分數通常只能反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情況,而不能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和數學素養進行全方位的考查,也不能準確反映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評價中,需要注意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既要重視結果,又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三是數學學科教學手段的孤立性。目前,中學各學科的教學基本上是孤立地進行的,教師只需要根據本學科所具有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完成本學科的講解即可,這就使各學科的教學方式不能相互滲透。同時,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文史類的科目需要看書,而理工類的科目只需要記公式就可以看懂。但是,教師忽略了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是博大精深的,要想做到真正理解,就需要深入學習,通過仔細閱讀,了解學科知識的相關背景。因此,將文科閱讀方法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是極其必要的,將理科概括式、簡明扼要的學習方法運用到文科教學中也是有必要的。只有兩種方式相互滲透,才能充分發揮各學科的教育價值。
3? ?學情分析視域下培養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3.1 指導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3.1.1彰顯數學學科特點,捕捉有效數學信息
數學是一門獨具特色的學科,具有復雜性、綜合性和邏輯性,需要通過數學語言體現其中的各項數學信息和邏輯關系。在數學語言中,大部分信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學生不易發現數學語言之間的內在聯系,導致其捕捉不到有效信息。數學語言中的各個條件互相聯系、環環相扣,學生不能從整體上分析和認識數學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就不能準確地找出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因此,數學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情為基礎,引導學生在閱讀內容中捕捉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關注度,從而找出閱讀文本中的主要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已知的數學知識及原理相結合,構建能夠反映數學閱讀內容的模型,達到有效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內容的把握,而且可以在數學文本中發現關鍵信息,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1.2學習數學語言,培養轉化互譯能力
數學語言中包含大量的圖形、數字和符號,抽象地表達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由數學語言組成的奇妙世界,揭示了具體現象背后的數學規律。然而,很多學生對數學語言中的符號、圖形理解不深刻,不僅不能有效地理解數學語言表達的真實內容,而且在轉化和互譯中會出現問題,獲取不到有用的信息,不能解讀數學語言中的內容。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內涵,深入理解數學符號、文字和圖形所表達的真實意思,培養學生自身的轉化和互譯能力,可使學生在數學文本中讀懂圖像、符號、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并轉化為具體的數學信息。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數學語言環境,進行數學語言的轉化和互譯,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符號、圖形和文字之間深刻、內在的聯系,并運用多樣化的數學互譯活動,提升其數學閱讀能力。數學閱讀中往往會涉及大量的數學詞匯,需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所以,數學詞匯的掌握是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關鍵。
3.1.3深入分析材料,揭示其中隱含條件
在數學試題中,一些條件比較隱晦,不是直接給出的,需要學生依據題目中的內容和所求答案進行分析才能得到。在閱讀具體問題時,學生要準確理解數學題的深層含義,有效地挖掘其中的隱含條件,構建已知與未知的聯系,這樣才能高效解題。因此,在日常做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數學題中找出數據之間的關系,使其能夠在具體問題中揭示隱含條件,準確把握題目內容,從而有效解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數學閱讀要求學生對數學概念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學生要多做題,在解題過程中討論,以此提高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同時,教師通過講解、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3.2關注閱讀能力,奠定學習基礎
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夠自主參與各項數學活動,并通過閱讀獲取知識和技能。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是探究數學規律,把握數學概念的真實含義,雖然這看起來與閱讀能力并無關聯,但事實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與教學目標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在面對數學的各種符號、圖像、文字時,學生只有具有相應的互譯能力,深入理解數學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把握數學規律。一般而言,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數學學習能力呈正相關,教師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幫助學生高效地獲取數學知識,又能夠提升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有關信息的能力。在初中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有些數學概念不是學生單純運用生活經驗就能直接理解的。學生要想通過閱讀去理解復雜的數學關系或者文中描述的立體圖形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對材料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其實,學生閱讀文字時,通常不存在困難,但在進行文字理解和數學模型構建時,常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將這些數學文字與具體的數學模型聯系起來。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現數學文字中描述的具體現象或者規律,激趣勵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3.3基于最近發展區,發展閱讀能力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通常與教學方式有一定聯系。因此,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最近發展區理念,讓閱讀內容接近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周邊,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遷移和分析獲得新的認知,發現新的知識和規律,并與已有知識構建聯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理解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構建立體的知識結構,提升閱讀能力。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過程,通過創設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聯想到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體驗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識,并將其與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不斷閱讀和學習中,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數學知識的積累,掌握數學思想,提升數學能力。
綜上所述,學情分析視域下,教師應立足學生現有的數學知識和閱讀能力,傳授數學材料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語言的內涵,降低數學抽象性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程度,依據實際學情和教材內容,展示豐富的數學材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分析材料中的數學信息,揭示數學規律,構建數學模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新若.關注數學閱讀,提高數學素養:談發展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8):66-67,73.
[2]盧盈才.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8(A4):93.
[3]邱立波. 應用主動式閱讀開展初中數學閱讀教學初探:以“不等式性質”為例[J].中學數學,2018(22):63-64,67.
[4]王福科.培養初中生的數學閱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2(4):12-14.
[5]黃亞奇.慧心、悉心、恒心,讓數學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淺談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20(2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