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紅,楊 璞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邯鄲 056006)
鄉村振興戰略與現代農業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過去,農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由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落后,不僅生產效率低下,而且對環境也具有較大的破壞,難以滿足人們對健康、安全、環保的要求。因此,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也成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如何處理好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由周培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一書對我國農業發展歷程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對于相關行業從業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一書結合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的關于“三農”工作的文件和政策法規,以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為主要脈絡,介紹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闡明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體系的內容及其之間存在的關系,使得讀者能夠對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具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該書還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針對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和策略進行了分析,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思路。最后該書還針對現代農業發展評價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及政策支持等內容進行了闡述。該書充分做到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把握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情況,增強對“三農”問題的認知。
該書在開篇部分就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進行了闡述,認為我國現代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第一,農業生產環境較為惡劣。該書指出,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但是因為人口眾多,人均耕地處于世界較低的水平。而且,我國的地形地貌條件復雜,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都受到了自然條件較大的限制,例如西部高山高原地區,海拔較高,很多區域都屬于高原寒地,土地貧瘠,能夠種植的農作物種類有限,而且難以采用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同時,因為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村人口為了更多的收入,選擇離開農村,進城務工,這也導致農村土地荒廢的情況不斷加劇。第二,農產品自產率較低。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量大,但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糧食消耗量也是巨大的。在當前階段,我國能夠自給自足的糧食只有稻谷、小麥等少部分的農產品,而大豆、玉米等諸多農產品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第三,“三大產業”的融合程度較低。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傳統農業的發展不同,現代農業對農業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等具有較高的要求。與快速發展的工業化相比,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相對緩慢。在我國現階段的現代農業發展中,只看到了工業與農業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的生產率,并沒有注重農業與服務業的結合,這對于“三大產業”的融合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面對我國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一書指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現代農業要采取優化現代農業生產模式、促進“三大產業”融合、加強高素質農業人才培養等措施。首先,在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中,農業生產模式逐漸向著工業機械化方向發展,而我國因為地理地貌條件的限制,很多地區都難以應用大型的農業設備,因此建設高標準農田就顯得非常重要。高標準農田能夠引入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利用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模式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從而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其次,要建立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將農業生產企業與相關生產、銷售等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創立科學的農業產業供應鏈。在實踐當中,政府單位要對“三大產業”的融合模式進行宏觀的考量,促使本區域內形成一個良性的現代農業產業圈。同時,政府還要大力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盡量打造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強鎮,推動本區域優勢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最后,要重視新型農民的培養。在現代化農業發展當中,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已經削弱,現代化及科技化的農業生產需要更多專業的農業人才,因此,各地政府應該與各大農業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等進行合作,結合本區域農業生產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農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策略,不斷完善現代化農業人才培養體系。
現代農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關鍵的影響,只有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才能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使農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進入現代發展的新階段。《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一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可作為我國高校農業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農業生產的相關人員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