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辰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綿陽分院 四川綿陽 621000)
曹文娟著述的《現代農業英語多元化發展研究》一書是基于農業產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農業專業英語指導專著,很好地結合了農業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和英語這一語言的應用方法,為國際化農業人才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書內容共分為八個章節:第一章整體概述了農業專業英語的詞匯、句法特點等,以及學習農業專業英語的必要性,便于增強學生對農業專業英語學習的自主驅動力;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別介紹了農業專業英語語法中詞、時態、句子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識別農業專業英語中的語法特征,掌握農業專業英語中的語法規則;第五到八章圍繞農業專業英語的翻譯展開,分別論述了農業英語翻譯的要求、過程、原則、技巧及與之相關的理論、應用方法,還進行了案例分析。在該書中,作者最終落腳于農業專業英語翻譯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強調素質與能力培養的實用性,引導學生在農業產業發展的環境中,運用多元化發展的英語學習與訓練方法,充分掌握農產品、農業電商、農業科技、農業旅游等現實語境下農業專業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切實滿足國際化貿易中國際化農業人才的培養需求,為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合作與競爭奠定一定的人才基礎。筆者認為,農業英語多元化教學策略在農業專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首先,農業專業英語多元化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教學策略是針對詞匯、句子、時態以及語法的專業訓練。農業專業英語雖然更強調在農業產業領域的現實指向性和語言實用性,但是語言應用的基礎素養和能力提升與普通英語教學基本一致。因此,在農業專業英語多元化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忽視傳統英語的教法和學法,相反地,應該切實針對英語中的基礎知識,如詞匯、句子、時態、語法等,進行有效指導和訓練,確保學生能夠以更加扎實的英語語言素養和能力投入到更專業化、實用化的農業專業英語教學中。在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中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就是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性。正因為初高中畢業之后學生之間的英語基礎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中要將這種基礎的差異性納入考量范圍,為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簡單的詞匯、句法、語法等的解析,并在該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業專業英語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詞匯、句法、語法等知識進行篩選、梳理,增強專業性,幫助學生集中時間和精力掌握最根本、最實用的詞匯、句法、語法,為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打下基礎。
其次,該書就農業英語多元化教學提出了多元化的指導理論,其中包括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順應論、功能目的論、功能對等理論等,基于這些多元化的理論,農業英語的學習、訓練與應用可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優化調整,從而切實提升學生在農業英語教學中的學習效率,夯實學生在農業專業英語實踐中的能力基礎。農業專業英語屬于科技英語的范疇,其不僅對學生的英語素養和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還對學生的農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儲備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不能完全套用通俗英語的教學思路與方法,而應該不斷學習和引進新的理論與方法,讓創新性的教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更好地促進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例如,當下的多媒體教學理論與技術在農業專業英語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和應用多媒體技術,將零散的、泛化的農業英語知識與方法整理起來,匯集成農業專業英語的媒體庫,并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要素為一體的媒介來進行呈現,模擬真實化的農業專業英語應用場景,更加生動、直觀地加強學生在農業專業英語實踐方面的訓練。
最后,農業專業英語教學策略的多元化發展還可以根據當下英語教學的經驗總結、分享和交流,將一些經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引進到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中,針對性地激發學生在農業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參與熱情,提升其學習的效率。近年來,針對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語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等策略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其中,語境教學法是將語言學習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農業產業發展的真實場景中進行語言交流,如農業電商、農業科技研發、外貿農業等,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場景下農業專業英語的技巧和規律,提升學生的農業專業英語實踐能力;自主學習法是利用互聯網資源,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強化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合作學習法是通過組織小組活動或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協作、互相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協作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進入社會后農業專業英語應用的工作場景。
綜上所述,新時代農業專業英語的教學應結合傳統英語教學策略、基于創新理論以及依據經驗總結的方法,構建多元化的農業專業英語教學策略體系。根據現實情況與學生需求,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生的農業專業英語素質和應用能力獲得更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