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潔 陳艷瓊 王威 方媛媛 羅熙林
摘要:目的 研究茵陳降脂茶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對象為92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46例)和茵陳降脂茶治療組(46例),療程3個月。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以及2組患者治療后的安全性。結果 2組患者服藥后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低于給藥前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茵陳降脂茶治療組血脂水平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茵陳降脂茶治療組安全性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P<0.05)。結論 茵陳降脂茶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可作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治未病方法推廣使用。
關鍵詞:茵陳降脂茶;高脂血癥;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3)09-0001-03
高脂血癥是指由于體內脂質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一種或多種脂質異常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異常降低的疾病。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血脂異常人群的總體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0.40%[1]。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高脂血癥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臨床治療手段主要包括飲食指導及藥物治療(包括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和膽酸鰲合劑類等),但在使用中會出現(xiàn)肝酶增高、消化道反應明顯以及肌病等不良反應,[2]因而中醫(yī)藥的調脂作用具有一定優(yōu)勢。茵陳降脂茶是某三甲醫(yī)院臨床經驗方,其組方思路源于醫(yī)圣張仲景的茵陳蒿湯,根據(jù)《內經·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中的“脾氣散精”理論和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的“濁毒理論”擬定的。本研究就本方對高脂血癥患者臨床療效進行整理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本方可調節(jié)血脂水平,減少高脂血癥患者不適癥狀,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具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2例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某中醫(yī)院高脂血癥患者。男64例,女28例;年齡30~65歲,平均(48±0.5)歲;病程3個月~5 a,平均(1±0.2)a。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中藥組,每組各46例。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1]、2017年《血脂異常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3]:TC≥5.18mmol/L、TG≥1.70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mmol/L,上述血脂指標有一項異常則可診斷為血脂異常。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痰瘀互阻型或痰濁阻滯型。主癥:形體肥胖,頭重如裹,心前區(qū)刺痛,胸悶,肢麻沉重。次癥:心悸,口黏膩,食少,失眠。舌胖色暗或舌暗,舌邊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滿足2個以上主癥,或1個主癥2個次癥,符合舌脈即可確診。
1.3 納入標準 日常正常飲食,禁食12~14h后測血脂水平,同時必須有至少2次血脂結果(1~2周內),檢測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繼發(fā)性血脂異常患者;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且病情嚴重者;妊娠期婦女。
1.5 干預措施 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興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043,規(guī)格10mg),口服10mg,每晚1次。連續(xù)服用3個月。
茵陳降脂茶治療組:給予茵陳降脂茶沖水代茶飲頻服。藥物組合比例:茵陳∶生山楂∶絞股藍∶決明子∶荷葉=1∶1∶1∶1∶1。每日10 g/袋,開水沖泡代茶飲,頻服,連續(xù)服用3個月。
1.6 療效標準 參照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制定[4]。TC 下降≥20%,或 TG 下降≥40%,或 HDL-C 上升≥0.26 mmol/L,;TC 下降≥10%<20%,或 TG 下降≥20%<40%,或 HDL-C 上升≥0.104<0.26 mmol/L,結果符合上述任何一項者判定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有效指標者判定為無效。
1.7 觀察指標 觀察高脂血癥患者服藥前后的血脂水平及安全性。血脂指標包括:TC、Tg,HDL-C、LDL-C。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軟件 SPSS 22.0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2組比較采用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TC、Tg,HDL-C、HDL-C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TC、Tg,HDL-C、HDL-C均有明顯變化,具體見表1。
2.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服藥后患者各類癥狀明顯緩解,血脂水平明顯下降,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服藥期間,對照組出現(xiàn)便秘3例,胃脹2例,發(fā)生率共計10.87%;中藥組出現(xiàn)腹瀉1例,發(fā)生率2.17%,癥狀輕微,未影響治療。以上數(shù)據(jù)提示中藥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高脂血癥在中醫(yī)古籍無正式命名,關于它的描述多歸于“痰飲”、“肥胖”、“血瘀”等病癥,病理狀態(tài)多以“脂“、“膏”概括。
3.1 脾氣散精環(huán)節(jié)在調控高脂血癥的中的作用 有關膏脂的描述最早記錄于《黃帝內經》,《靈樞·五癃津液別》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由此可見膏脂來源于后天五谷所化生之水谷精微[5]。《靈樞集注》載:“中焦之氣,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則皮肉膏肥,余于內則膏育豐滿”,因此水谷精微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脾氣散精”,《內經·經脈別論》言:“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五經并行。”脾氣散精功能正常則可將飲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輸布全身,滿足正常的生命活動的物質需求,若脾失健運,分清泌濁失職,水谷精微轉運障礙,膏脂異生,多余膏脂排泄不及,積聚伏于血脈之中,留而不去,血液黏稠,而致血脂異常。因此,脾氣散精環(huán)節(jié)是調控膏脂轉運的重要前提,脾不散精可導致膏脂轉運異常[6]。
3.2 濁毒理論對高脂血癥形成的影響 “濁毒理論”是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長年研究治療脾胃病而創(chuàng)立的[7],一方面,脾虛失化,散精失職,水谷不能運化為精微物質反生濁邪,脾虛失運,水液運行不暢,水濕內生,久則聚濕成痰,水谷精微輸布失司,滯留中焦,不能升清降濁,痰濕、瘀熱內生,日久化濁,濁邪漸甚而成毒,濕、濁、痰、瘀相互搏結,滯留血脈,導致脈絡壅塞,濕濁痰瘀又是病理產物,進而導致氣血不暢,濕濁膏脂積聚,引起血脂異常,而產生相應病證。另一方面,李教授認為濕是濁的源頭,但濁比濕邪更黏滯難去,濁與六淫之濕同源、同類,濕邪遇毒可以濁化,濁與毒常相兼為害,既為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物[8],因此,脾虛則在內水谷之濕不得運化,在外時令之濕侵襲人體,濕邪滯留,聚而成濁生毒,濁毒膠結,停于血脈,化為脂濁[9-10]。
濁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物,其病機乃中焦失于運化,不能升清降濁,致水停為濕,濕困脾胃,日久不化而成濁[11]。名中醫(yī)吳深濤教授提出中醫(yī)濁毒與西醫(yī)“代謝性內毒素血癥”的形成過程具有相關性,他認為“濁毒”乃多種原因導致機體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臟腑功能和氣血運行失常,使代謝產物長期蘊積于內而化生的致病要素,因此,“濁毒”與代謝綜合征的病理機制具有相似之處[12]。
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認為:“高脂血癥其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稟賦不足以及后天飲食不節(jié)、七情內傷、勞逸失常、年老體衰所致,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以肝、脾、腎俱虛為本,以痰、濕、濁、瘀為標。中醫(yī)學認為氣血津液的代謝與肝主疏泄功能有關,疏泄失調,氣血津液運行失常,繼而生濕成痰,痰濕作為有形病理產物,阻止氣血運行,血運失暢,瘀血內生,痰瘀互結。”這也正契合國醫(yī)大師李教授的“濁毒理論”[5]。同時《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調節(jié)脂代謝紊亂必從肝脾論治,治療的關鍵在于調和肝脾、化濁解毒。
3.3 茵陳降脂茶組方及治療高脂血癥的現(xiàn)代研究 本方組方思路源于醫(yī)圣張仲景的茵陳蒿湯,根據(jù)“脾氣散精”理論和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的“濁毒理論”擬定,由茵陳、絞股藍、生山楂、荷葉、決明子組成。現(xiàn)代網絡藥理學證明茵陳蒿湯可通過抑制脂肪生成、代謝,促進膽固醇排泄,抗氧化,調節(jié)炎癥反應血管重塑等發(fā)揮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13]。實驗研究表明茵陳能減少高脂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臟TG沉積,延緩病情進展[14]。絞股藍可使血中 TC,TG,LDL顯著降低,HDL-C 升高[15]。山楂中的多種成分如山楂果膠五糖、山楂黃酮等多種成分均有降脂作用[16],研究表明山楂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對高脂血癥大鼠的療效最高,可通過調節(jié)脂質代謝、能量代謝、氧化應激和氨基酸代謝發(fā)揮活性作用[17]。《本草綱目》記載:“荷葉服之,令人瘦劣”,荷葉堿是從荷葉中提取的一種阿樸啡類生物堿,是荷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荷葉發(fā)揮降脂作用的重要成分[18]。荷葉水提物能使肥胖大鼠血脂下降,研究表明其可能的機制是調節(jié)脂肪組織中PPAR-γ和leptin的表達,從而調動脂肪的動員和分解[19]。荷葉顆粒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實驗證明這可能與下調SREBP-1c有關[20]。同時實驗研究表明荷葉堿可通過改善糖脂代謝紊亂情況而發(fā)揮降脂作用[21]。決明子中的蛋白、多糖、蒽醌類以及脂肪酸是其降脂活性成分,可通過促進脂質轉運,減少外源性脂質的吸收、減少內源性脂質的合成、調節(jié)脂質代謝等方面發(fā)揮降脂作用[22]。
方中茵陳疏肝除濕、化濁解毒為君;生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決明子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二藥共為臣藥,在本方中主要取其消脂助運、活血祛瘀之功;絞股藍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荷葉清熱解暑、升清降濁、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使用絞股藍主要在于助君藥運脾理氣以助利濕祛痰、活血化瘀與荷葉醒脾助運,共為佐使之藥。諸藥合用,共奏調和肝脾、化濁解毒、清熱利濕、行氣散瘀之功,以達消脂之目的。同時,本方化湯為飲,沖泡頻服,故稱茵陳降脂茶。
本研究應用茵陳降脂茶在臨床上治療高脂血癥患者,能夠有效調節(jié)高脂血癥患者TC、Tg,LDL-C的水平,調脂作用顯著。研究結果表明中藥組與阿托伐他汀鈣片對照組的療效相當,且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證實了本方的降脂效果。此外,從研究結果來看,與對照組相比,中藥組總有效率更高,不良反應相對更低,表明對高脂血癥的治療不但有明顯療效,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良好,易于患者接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時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可作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治未病方法推廣使用。
本研究僅對茵陳降脂茶的臨床療效進行,還需進一步對本方的藥效學進行實驗研究,進一步明確本方對高脂血癥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及客觀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等.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31(10):937-953.
[2]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血脂異常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9.18(5):406-416.
[3]安冬青,吳宗貴,梁春,等.血脂異常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3):262-269.
[4]劉晶晶,賈連群,呂美君,等.高脂血癥中西醫(yī)結合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35(4):815-818.
[5]戰(zhàn)麗彬,牛新萍,白長川.論脂濁致病[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6):1103-1105.
[6]王洋,劉悅,孔德昭,等.基于“脾氣散精”理論探討健脾祛痰法對膏脂轉運障礙的調節(jié)機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23(6):111-114.
[7]李佃貴.中醫(yī)濁毒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110-120.
[8]劉啟泉,李佃貴,張紈等.慢性胃炎從濁毒論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3(3):153-155.
[9]孫建慧,楊倩,張紈,等.脾虛濁毒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44(9):812-817.
[10]蔣玉萍,趙玉敏.高脂血癥的病因及證治探析[J].中醫(yī)藥學刊,2004 22(6):1142
[11]賈雪梅,郭芮彤,楊倩,等.基于濁毒理論指導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臨床診治探討[C].2019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第四次學術交流會摘要集,2019:57-60.
[12]王彬,章清華,吳深濤.“濁毒理論”一代謝綜合征病機新釋[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全國中醫(yī)藥糖尿病大會(第十九次)資料匯編,2018:65-66.
[13]孫帥玲,馬曉北.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茵陳蒿湯治療高脂血癥作用機制[J].陜西中醫(yī),2021,42(12):1793-1797.
[14]賈寧,邵珊珊,陳文斌,等.茵陳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臟脂質沉積及p38 MAPK、p62/LC3表達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3):229-235+277.
[15]王榮,劉雪峰,蘇曦,等.長梗絞股藍總皂苷和絞股藍總皂苷調節(jié)血脂作用的對比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21,30(20):1875-1880.
[16]封若雨,朱新宇,張苗苗.近五年山楂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9,25(5):715-718.
[17]Zeng L,Luo L,Xue Q,et al.LC-MS based plasma metabolomics study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polar parts of Hawthorn on hyperlipidemia rats.J Sep Sci,2021 Mar;44(5):963-972.
[18]歐煥芳,葛建,林芳,等.荷葉堿的藥物動力學特征及對代謝性疾病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20,32(2):1-4.
[19]李毛毛,黃鑫源,梁乾坤,等.荷葉水提物對實驗性肥胖大鼠脂代謝的影響及機制[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7,33(5):476-480.
[20]葉小丹,林軍,陳劍,等.基于HIF-1α/PPARγ研究荷葉顆粒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代謝及SREBP-1c表達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20,49(10):1575-1579.
[21]ZH.4NG C,DENG J,LIU D,et al.Nuciferine ameliorates hepatic steatosis in high-fatdiet/streptoz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through a PPARa/PP Acoactivator-la pathway[J].British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8,175(22):4218-4228.
[22]許鵬飛,孫學斌,黃尹琦,等.決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8,36(1):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