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強教必先強師,近年來,常德市鼎城區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深化教師管理改革,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真辦教育,才能辦真教育
教師是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教育事業發展中人是關鍵。然而,與人相關的改革也是最難推動的。2017年,在鼎城一中,一場全員競聘、雙向選聘的改革展開。
“對于改革我們是動真格的,不走過場、不講情面,真正做到優勝劣汰。當年就有十多名教師落聘。”談及鼎城一中那場改革,鼎城區一中校長蔣金海仍記憶猶新,“當時阻力相當大,現在看來,成果也很顯著。”
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而這場改革,也印證了鼎城區真辦教育,辦真教育的決心。
部分教師人到中年,職稱已經到了“天花板”,可能產生職業倦怠;有些教師因為社會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深感力不從心。但既然是全員競聘,就得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雙向選擇、擇優聘用、合理分流的原則,鼎城一中于2017年對教師展開全員競聘上崗。
部分年齡稍大的教師與年輕教師同臺競聘,突然落聘,情緒十分低落。落聘的教師有的被分流到城區小學初中任教,有的被補充到鄉鎮學校。經歷鳳凰涅槃之后的鼎城一中,讓有為者有位、有位者必須有為。此舉不僅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起初對于改革不理解的老師,也漸漸地改變了態度。教師群體不再有慵懶散的現象,有的是干事創業的激情。每年的教師培訓,分管校長帶頭講,科室長們踴躍講。此后每年,教師競聘成為常態。
鼎城一中校長蔣金海,始終都教著一個班的物理課,無論是教案還是備課本,與普通教師一樣接受考核。“校長日常事務繁忙,但他總要擠出時間來上課。有時候出去開會,就在休會的間隙備課,開完會了再利用晚自習給學生上課。飯可以不吃,課不能不上。”辦公室主任向靈芝說。
在鼎城區,所有學校的班子成員都必須上講臺教一門考試科目,新提拔的班子成員主要通過教學比武產生。同時,推行中小學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及學區內教師走教。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中年教師,都洋溢著干事創業的熱情。
喚醒自覺,才能自覺喚醒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激發教師群體想干事、真干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教師自覺踐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
“今年,我們學校要派出一名教師赴懷化沅陵支教一年,學校發出倡議后,報名的教師就有6個。”鼎城區武陵小學校長金美容略帶自豪地說,對于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她是特別有自信的。“老師們都特別能吃苦,特別肯奉獻。”
金美容的這種自信和底氣,來自于學校長期秉承的“爭做大先生”和“被看見”理念。
正在沅陵縣陳家灘九校支教的王宏杰,在武陵小學工作了三年,令他最暖心的是,校領導善于傾聽老師聲音,走進老師內心,喚醒老師自覺,激發老師潛力,用每一個“被看見”的瞬間溫暖老師。“盡管現在支教比較辛苦,要克服很多困難,但心里暖暖的。”在距“娘家”百里之外,武陵小學的暖心瞬間仍讓這個26歲的大男孩倍感溫暖。
他記得作為新進青年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惑時,來自前輩悉心的指導;記得每次加班過了飯點,來自后勤的一份盒飯;記得自己付出努力之后,校長的點贊和表揚……這些溫暖的瞬間時時激勵著他,“我代表的不是自己,是鼎城教育形象。困難是有的,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王宏杰不斷給自己打氣。他只是武陵小學119名教師中的普通一員。
教書育人楷模麻小娟堅持8年為鄉村孩子講故事,她的事跡從鼎城的農村學校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她只是鼎城3800多名教師中的一員,在鼎城,還有一大批默默無聞的“麻小娟”……
這是鼎城區委區政府對教育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從師德建設、培養培訓到職稱編制,從待遇保障、補充交流到管理改革,為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不斷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
“鼎城教育,正以奮進者、跨越者的姿態,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契機,用心打造鼎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鼎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冀定輝鏗鏘有力的表態,飽含著鼎城教育人走在前列、干出實績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