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龍力



懷化市?水完全小學(下稱?水小學)屹立于風景秀麗的舞水河畔,其前身為1853年創建的鐘毓書院。穿越歷史時空至今,學校迎來了建校170周年。一百多年櫛風沐雨、滄桑巨變,一百多年書香翰墨、文脈承傳,一百多年勵精圖治、志存高遠,深厚的人文底蘊讓?水小學這塊育人園地,散發著耀眼的光輝,成為山城懷化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
書聲傳百年!近年來,?水小學秉承先人之志,積極打造翰墨飄香的書香校園,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用閱讀教育這把“金鑰匙”打開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大門,努力培養一批批儒雅、文雅、高雅的新時代陽光少年,“讓每一個孩子都精彩綻放”。
良境浸潤,百年老校煥新機
?水小學面積不大,雖歷經百年沉淀,卻如老者一般,蒼老而矍鑠。漫步校園內,宣傳欄、走廊上,隨處可見教師書法、學生書法卡展示,教室內外的閱讀成果展示區,展示著讀書心得、讀書筆記、閱讀手抄報、閱讀繪畫、書簽等,細品之,皆是內容豐富,見解獨到。
讓校園飄滿書香,用閱讀助力師生終身成長,是一代代?水教育人的不懈追求。現任校長劉建華主張學校要充滿“三聲”:讀書聲、運動聲和歌聲。其中,讀書聲排在第一位。在他看來,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必須注重當前和長遠相統一,往深里做,往寬里做,往嚴里做,往遠里做,持續用功,久久為功。
在長期實踐中,學校業已建立“兩個一”讀書公約:每天閱讀一小時,每周一節閱讀課,保證學生的閱讀時效和閱讀質量。學校借助一個個有型有趣的項目行動,進行系統構架,不斷喚醒和激活師生閱讀的潛能。
讀有儀式——晨誦午讀有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迎著朝陽踏入?水小學,瑯瑯書聲由遠及近。深厚的底蘊伴隨著清脆的童聲,成了孩子們開啟每日校園生活的固有儀式。
劉建華堅信,晨誦二十分鐘、午讀半小時,日復一日的堅持,能實現兒童人文氣韻的教化。
讀有主題——整本書閱讀有型。學校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大教研,以導讀課、推進課和成果展示課,層層遞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既是與作者思想的一種交流,也是自我思想的一種碰撞。在三年級《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展示課上,孩子們以奇思妙想打造出一個個“爆款”:有班級組織了一場特殊的頒獎典禮,為《愚公移山》《揠苗助長》等故事主人公設置“最有恒心獎”“最愚蠢獎”等接地氣的獎項,孩子們在歡笑聲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核心價值;有班級以小組為單位,自帶道具,演繹“你演我猜”情景劇。當表演者剛拿出一條有腳的蛇和一條沒腳的蛇兩幅畫,臺下便已經有人大聲說出《畫蛇添足》故事名。隨著故事情節再現,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了故事中的人、事、情、景。
讀有榜樣——教師共讀有方。秉持“培養書香教師”理念,學校常態化開啟“師師共讀”活動,要求讀書有記載、有心得、有成果,做到“不著筆墨不讀書”,并不定期舉辦“讀書沙龍”等活動檢測成效。在一場關于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解讀匯報“讀書沙龍”中,教師們就“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辯證地看待“孩子的幸福與教師的幸福”一體化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教師們紛紛點贊活動有策劃有實效。
深耕閱讀路,聞得百花香。如今,百年老校書香氛圍日漸濃厚,校園因閱讀而生機勃勃。
和而不同,小小心田播火種
86個班級,4000余名學生,大部分都是外來務工子女及留守兒童,課外閱讀隨意性大,課外閱讀總量不達標。面臨這一現實難題,劉建華側重于激發班主任、語文教師的創新能力,讓各班級“讀”具特色,在小小心田播下閱讀火種。
一“角”一世界,一書一芬芳。教室一隅,用卡通繪畫、童趣字體書寫的“曉荷書屋”“書香小屋”等裝扮的圖書角韻味十足。課后、放學后,孩子們拿起書本,或靜靜品讀,或三五好友共讀,一堆小腦袋湊在一起討論感興趣的情節,仿佛書中的內容真實地發生在平行世界里。劉建華介紹,學校根據必讀書目統一為每個年級配備了圖書,社會捐贈、家長捐書與學生共享書籍,讓每個班級的圖書角有了更多的源頭活水。每本書的首頁上,密密麻麻簽下的學生名字,便是書籍飽受學生喜愛的“勛章”。
讓劉建華感到自豪的是,?水小學的孩子們愛看書,也愛上語文課。
班主任、語文教師侯冰今年54歲,雖已年近退休,但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從未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衰減。她是學校的“明星教師”,尤其在作文課、閱讀指導上,點子層出不窮。“她班上的學生,沒有一個語文不及格的。”
“語文教學需要大量的閱讀”,侯冰對記者解密道。聽、說、讀、寫四要素缺一不可。
侯冰主張因材施教,她鼓勵相對文靜的學生制作閱讀小報,以黑白素描、彩色卡通等形式記錄所讀所思所悟。她鼓勵活潑好動的孩子參加活動,用文字寫活親身經歷:下田插秧勞動實踐,有學生說“我感覺我腳下是萬丈深淵”“腳像被磁鐵吸住了一樣”;親子捕魚,有學生寫到“一下車,魚就被我們嚇得飛了起來”……鮮活、想象力十足的作文比比皆是。侯冰講起來眉飛色舞,滿臉自豪。
自一年級始,通過兩到三年的積累,侯冰班上學生的口頭表達、書面寫作完成了從通順到出彩的蛻變。在教學四年級《觀潮》一課時,當讀到”聲音像山崩地裂一樣”這一描述語言時,有學生脫口而出:“讀到這句話我就像回到了戰國時期的古戰場,驚險又刺激,難怪有那么多人喜歡去觀潮。”教授《哈爾威船長》的課堂上,有學生提問“為什么船要徐徐下沉”,有學生作答:“因為大家舍不得船長離開,船長多么有責任心、有擔當……”幼小心靈竟有著如此的想象力和深度思考,這讓侯冰既欣喜又感動。
讓每一顆閱讀種子都生發出向上的力量,遇見最美的自己。這是?水小學閱讀成效的真實寫照。李雯娜是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堅持閱讀強大了她的內心,曾經內向、膽小的孩子開始在學校朗誦、演講、主持中自信嶄露頭角,逐步登上縣、市、省級賽事舞臺并獲獎。母親直言“閱讀真的讓孩子越來越好”。
創新活動,與時俱進塑棟梁
“閱讀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從一個老師到一個班級,再從一個學生到各自的家庭,一環扣一環。”這是?水教育人的共識。
學校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學生、家長讀書活動,創新培育新時代少年。
學校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屬性,打造“舞水清音”專欄,刊發親子共讀朗誦音頻,將無聲閱讀變有聲閱讀,稚嫩的童聲搭配上父母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既有反差感,又不失活潑,家校共育的橋梁也更加堅固。目前,專欄已經刊發了22期,涉及家風家教、人文百科等多方面的內容。“學校公眾號上曾經還刊發了一批學生制作的歌頌抗疫英雄的視頻,很受歡迎。”該校青年教師楊翠榕介紹道。
學校常態化閱讀活動常更常新,每年賦予大隊部課本劇比賽、國旗下講話、讀書節活動新面貌。“閱讀之星”“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評比,既激勵了學子翱翔浩瀚書海,也為學子樹立了模范榜樣。“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上2周能精讀完一本書。”三年級“閱讀之星”張賢明驕傲地告訴記者。他推薦的書籍,受到了班上同學的喜愛,掀起了一股閱讀小高潮。眾多活動如螢火般匯聚,奏響書香協奏曲,也為學校探索閱讀教育“新路子”夯實基礎。從閱讀到悅讀,如今,師生、親子閱讀打卡已經成為一種行動自覺,從上學時間延伸到寒暑假,從家庭拓展到圖書館、公園等戶外場地,讓讀書成為提升素養的快樂源泉。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長。近年來,學校捷報頻傳:學校多次獲評區、市書香校園,學生楊景曦、譚浩霖、李雯娜、劉艾敏、田孟靈參加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的“新時代好少年·強國有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文章在活動專區得到展示。學生周祎入選2023年度“新時代湖南好少年”,教師潘菊花受邀到懷化各地講課……
行百里者半九十。“相信今天播下的閱讀種子,在?水小學這塊沃土上,一定會生根發芽,將濃郁的翰墨書香,傳承在百年老校中,流淌進湯湯舞水里。”劉建華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