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之
“不為良相,爭為良師。”這是邵陽縣第一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彭嬋嬋的志向。
她從小便立志做一名好老師,如愿走上講臺后,她最大的信念就是幫學生筑夢、追夢、圓夢。對語文學科而言,這個夢主要是指文學夢,而文學社便是一個追夢的好平臺。兼任文學社指導老師的彭嬋嬋在扎實工作的同時,創新方法,創建了花季文學社微信公眾號,推送了師生的諸多優秀詩文,社會反響熱烈。
工作日,她總是早早來到學校,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有老師忍不住打趣地說:“優秀的彭老師,你是不是長在辦公室了?”她笑著回答:“優秀談不上,只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罷了。”
除了擁有理想信念,好老師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高超的專業技能。為此,她深入鉆研專業知識與教材教法,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比賽。2015年,她參加省培計劃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被評為“優秀學員”,所上公開課獲得一等獎;2019年,她參加省培新課程新高考研修,被評為“優秀主持人”“優秀學員”。
彭嬋嬋還很注重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比如為提高書法水平,她向專家請教,勤學苦練。2020年,她參加全縣教師三筆字比賽并獲獎。為提高普通話水平,她參加朗誦培訓,并榮獲第五屆“曹燦杯”湖南省總決賽銀獎。
彭嬋嬋雖獲得諸多榮譽,如邵陽縣“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支教教師”等,但她從未因此停止向前的腳步。為督促自己進步,她還加入了省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到目前為止,她已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作品200余篇。
通過她的言傳身教,學生也更努力上進。她的學生語文成績突飛猛進,連教師節卡片上的祝福語都變得文采斐然。她所指導的學生頻頻獲獎,學生夏斌玉在2021年獲得全國征文大獎。
好老師必有仁愛之心。她擔任班主任期間,有個男生總違紀,多次教育卻收效甚微。她從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入手。“爸爸吸毒,媽媽坐牢,平時是爺爺帶。”聽了學生姑姑的話,彭老師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學生重度缺愛。
彭嬋嬋找這個學生談心,給他找學習資料,送他學習用品,還讓他擔任紀律委員和科代表。此后,這個學生變化很大,主動在班上公開檢討了自己的過錯,還熱心幫助其他同學。
“四有”好老師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老師。作為同事,筆者認為,彭老師就是我身邊的“四有”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