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娟
摘要:史料作為歷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對教師來說意味著教學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而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學習內容上的補充和分析。因此,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離不開豐富多樣的史料素材。以史料為主線進行歷史重現教學也是初中歷史課堂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段。由此看來,要想對學生進行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更客觀、更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并且得到認識和提高,就必須要求教師運用可行的方法、務實的精神、客觀中立的心態和有效的措施去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理念,從而讓他們擁有史料實證素養?;诖耍疚膹氖妨蠈嵶C的角度對初中歷史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史料實證;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科學,對于初中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和思想內涵。通過歷史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文化傳承意識,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來加強自身文化底蘊,讓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時可以在史料實證中加強歷史嚴謹性。因此,為了促進初中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必須重視對史料實證教學方法的應用,并不斷提高其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史料實證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幫助學生認識歷史,了解歷史
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理解大多來自課本內容,通過史料實證可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真實的歷史和深刻記憶歷史內容,并且通過史料實證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增強對于歷史史料的理解,提升歷史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將史實與史料相結合,以此來增強教學效果。學生可以依據某個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入手,嘗試尋找與歷史真實最為接近的東西,從中開始理解、區分歷史事件產生過程中所涉及的多種要素,對于歷史內容可以有更清晰的認識與了解[1]。
(二)有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史料實證素養養成過程中,要求學生有意識發揮思維能力,在尋找歷史史料所傳遞內容的同時,也要對歷史史料價值的真假進行辨析,與當下研究的歷史事實是否相符,與真實內容有無偏差,同時還要收集大量史料,觀察其內容間的關聯。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加工,通過有效方法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史料實證能力。在開展史料實證時,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地運用所學內容,并融入到史料實證過程中去,使所學內容形成一個系統,著力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可以達到有助于優化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三)幫助學生獲得歷史學習的重要依據
學習歷史學科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結論,更重要的是為了幫助他們理解這個結論是如何產生的,并真正理解歷史事件的內涵。所以對于初中歷史教師來說,應該將史料教學作為重要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史料實證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歷史學習的基礎,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進行歷史學科的學習,更主動地參與到史料實證的歷史課堂中來。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理解能力。學生還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的經過,理解某個歷史事件背后包含的豐富內涵,為歷史學習尋找基礎,以便更好地學習歷史學科,并對歷史形成終身學習的興趣[2]。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實證存在的問題
第一,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相對滯后。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多地把史料實證作為歷史知識的背誦任務,背誦和記憶各章要學的重點歷史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記住大量的相關史實,但是卻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發展變化。在此背景下,學生在漫長的歷史學習過程中不能養成連貫的歷史思維方式,邊學習邊遺忘,甚至會產生把歷史知識點搞混的現象,這就使得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遇到了極大的難度。
第二,學生與教師缺乏對史料實證的正確認識。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仍面臨嚴峻考驗。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史料實證素質的培養這一現狀。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對于史料實證認知的有限性,教師教學任務較重,所以并無太多時間、精力去深入考量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發展。而學生學習任務繁重,且對史料實證意義的認識不足,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的因素使得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在課堂中有目的的使用三次序材料教學法進行教學,與現今提倡的重視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內涵和要求不謀而合。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要有目的的精心選擇教學史料。
三、基于史料實證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準確選擇史料
1.淺顯易懂
能否使學生看懂讀透,是教師在選用史料時所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將教材上呈現出來的內容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個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教學資源,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研究的問題。史料的可讀性可視為教師在開展史料引入教學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史料夠不夠淺顯易懂,學生能不能很快接受決定了整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優選的史料應是通俗易懂、難度較低的材料,沒有生僻字或使用頻率低的詞語。教師在運用文言文史料時,還應選擇比較貼近白話的片段,與初中生文字閱讀水平相符。
2.真實客觀
歷史學科作為研究以往事件和提煉本質內涵的學科,所用材料的真實性至關重要。教師應借助于史料這一輔助資料,并做好課前真實性考證工作,以保證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充分接近歷史真相。教師選擇史料后,必須借助權威網站和圖書館等來驗證其真偽。如果史料中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之處,必然會給學生造成誤導和不良影響。
3.趣味十足
歷史課堂教學中所選用的史料,必須具有趣味性。如果教師能利用一些有趣的素材,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的話,就能夠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史料內容既可為純文字,也可為圖片、視頻等多種多媒體形式。這些材料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知識與運用知識的目的。
(二)科學運用史料,發展學生對史料的分析能力
在學生史料實證意識初步形成并為學生篩選出優秀史料用于學習之后,應該教會他們學會運用史料,從而可以進一步發展他們對史料的分析能力。在初中歷史課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史料運用意識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教師可采用問題引導等方式,將史料教學環節設于課堂中,有助于學生運用史料展開分析。教師可在教學中可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問題引導,促使學生分析能力增強,使其更具方向性。
如對于《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教學,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出示有關地圖資料,重點訓練學生讀圖能力及時空觀念。一是將地圖資料運用到西域地理方位教學中,二是將絲綢之路示意圖呈現到絲綢之路教學中,用地圖說明絲綢之路起訖點、線路和功能,使學生形象而生動地了解絲綢之路線路,同時幫助了解絲綢之路歷史意義和當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意義。最后,可將《秦朝形勢圖》與《西漢后期疆域圖》呈現給學生,并通過比較,培養他們的時空觀念,同時還能培養他們比較分析同類型歷史資料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在質疑中探究史料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條件的使用三次序材料教學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問題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以此來理解歷史,繼而不斷增強學生史料求證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在上課開始之前,應盡力收集與下一節課有關的歷史資料,在保證內容真實可信、貼近課堂主題的前提下,再通過對這些歷史資料的整理,歸納出若干問題,并且事先整理出該問題的相關答案,再在上課過程中,透過這些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思考與探討,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整理史料,從而增強學生對歷史資料的求證能力,推動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的掌握。
例如,在開展一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發發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較為詳實的歷史材料,比如,史書中當時的國情背景以及歷史工具等等真實材料,學生通過了解材料以及出土文物來分析經濟發展狀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更多的知識,也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四)開展歷史博物館參觀教學
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它的嚴謹性與嚴密性,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使學生養成學習意識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根本。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初中歷史課程的有效構建,使學生在初中階段就能掌握好這門學科,從而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能通過現實的開發來增強對歷史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歷史作為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事件來進行研究。通過相關歷史證明來論證歷史的存在是教師在歷史教學當中重要的教學保障。因為歷史證明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所以,教師需要利用科學的方法來對歷史證物加以研究和探索。以考究歷史證物為手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既能提升學生參與度和參與意識,又能讓學生直面歷史發展。
另外,博物館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載體,對人類社會的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通過到歷史博物館參觀等途徑來開展歷史教學。歷史博物館參觀可以讓學生觀察到對應的歷史實物來實現歷史教學。同時,通過觀看相關圖片資料,還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歷史觀。通過參觀歷史博物館,展現歷史的傳承過程中的重要表現以及文化傳承史,使歷史教學變得更加清晰明朗。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和分析,了解到當時社會發展狀況,能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探究力以及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對于史料實證的初中歷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保障以及教學作用。
結語:
總之,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讓學生從研究史料入手,以辯證的眼光去了解歷史,展現個人觀念,從史料中把握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為此,教師應注重從多角度入手,利用三次序材料教學法,對學生開展有效指導,促使其具備較高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以學習建議為主線,循序漸進,在掌握學生當前狀況的前提下秉持教育原則并指導學生開展多元化比較,讓學生具備過硬的歷史文化素養,同時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念。
參考文獻:
[1]楊世玉.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J].讀寫算,2021(13):87-88.
[2]劉瑞欽.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21(8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