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龍 盛小苗 王 放 陳江江
新時代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現狀、問題及對策
黎小龍1盛小苗2王 放3陳江江4
(1.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2.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3.靖邊縣第十二小學,陜西 榆林 718500;4.宜川縣第一小學,陜西 延安 716200)
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是農村學校體育發展中非常重要的資源,是發展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條件。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新時代的視角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切實有效的研究。研究發現: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存在人力資源薄弱、生存發展還有待改善與提升、資源配置不均衡、繼續教育也有待健全等問題。建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體育師資人力資源結構、保障體育師資的正當權益,關注體育師資的生存與發展、優化體育師資資源配置,合理配置學歷結構、培植適合體育師資繼續教育機會,對發展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農村體育師資;現狀;問題;對策
農村體育師資是工作生活研究中的獨特場域,它既承載著農村教育的希望,與每個人都有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關聯。我國需要什么樣的農村體育師資?如何理解農村體育師資的職業認同、社會地位?自唐松林在2005年中首次提出《中國農村教師發展研宄》以來,國家出臺了包括《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法規,致力于從國家到地方形成合力聚焦農場體育師資問題。因此,深入探討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十分關鍵。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所具有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差異在哪里?面對的現狀、問題是否大同小異?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對策是什么?基于這些問題,本研究以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為對象,深度挖掘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的現狀、問題,從而提出適宜的對策,以期為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反思。
近年來,教育部門加強了對教師學歷的要求,高度重視農村學校的體育工作,使農村學校教師的體育師資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一些基本事實,即目前我國農村學校仍存在農村學校體育師資數量不足、課程資源匱乏、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形式落后等諸多問題,體育師資仍處于缺位、錯位的狀態,發展一直是學校體育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通過研究發現,農村學校體育師資主要現狀包括體育師資人力資源、體育師資生存、體育師資資源配置、體育師資繼續教育以及體育師資專業化、體育師資教學等環節。本論文主要對前四個環節進行探討。
在體育師資人力資源方面,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農村體育師資整體學歷層次是決定農村體育師資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農村體育師資的數量不足和質量不優的現象比較突出,難以保證教學質量,農村體育師資作為學校體育的主要人力資源,是關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例如,國家與省市體育局(國務院、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與福建省體育局、陜西省體育局等)都曾參與體育師資人力資源;學校內各部門的人力資源(學校領導、體育師資、其他任課教師、班主任等)作為人力資源參與其中;同時,還應重視在職培養路徑構建,鼓勵有醫學、體育、社會服務等背景的在職人員積極參與。
在體育師資生存方面,教育局受地方財政影響,個別縣區體育師資生存前景黯淡,部分補助與獎項無法落實,這些和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差距極大。由于工資待遇、職稱與編制現狀、身心健康狀況等綜合因素不同,學校工作的物質環境、工作的期待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差別很大。總體來說,體育師資生存方面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雙重困境。例如,學校是與鄉村體育師資生存發展不可脫離的群體不僅會相互影響,而且還一定程度影響著鄉村體育師資的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而政策幾乎對體育師資和其他教師一致,并沒有針對體育師資進行針對性幫扶,甚至體育師資的生存現狀無實質性的改善。由于缺乏物質保障、缺乏社會的認同和關注,多種外在力量牽制體育師資的工作開展,這無疑忽視了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群體職業感受及利益訴求。
在體育師資資源配置方面,一線體育師資群體的年齡結構、學歷達標情況已達到了教學要求,而二、三線農村的中小學體育師資年齡結構存在不合理,有老年化趨勢且年輕教師嚴重不足。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學校基于年齡結構、職稱結構需要保障體育師資的資源配備,對編制、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工作量做出調整,更好地保障體育師資的“配齊”,主要包括:體育師資學歷結構、體育師資職稱結構、體育師資性別和年齡結構等。其中,體育師資年齡結構—作為教師資源配置的重要指標之一,對評估體育師資資源配置是否均衡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教育局采用人才引進免費師范生優化了體育師資隊伍,吸引了大批年輕優秀的體育師資,并與政府人事網公開社會招聘,發布了特崗教師招聘、三支一扶招聘等政策公告,在教師行業影響較大。
在體育師資繼續教育方面,農村體育師資能夠意識到繼續教育和培訓學習的重要性并存在很大的需求,但機會相對較少,甚至體育師資培訓經費短缺,大部分農村體育師資從來沒有參加過繼續教育培訓的現象,相比條件較好的城鎮體育師資,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專業能力和素質、體育保健和養生等專業知識領域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差異。值得關注的是,教師繼續教育不僅受到教學條件、工學沖突和資金等的限制,而且大部分地區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實施缺乏政策性,致使農村體育師資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近年來,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相當成效,然而,就總體而言,還不盡人意。
第一個問題是體育師資的質量、數量需求逐步增加,而短期學校難以配置體育師資人力資源。體育師資是體育課程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人力資源。教學既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室外體育活動,又要適當開展必要的室內理論講解。訓練要具備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競賽既要組織安排能力,又要競賽規程的撰寫能力;如此高的門檻導致優秀的人力資源稀缺,高質量的體育教師缺乏。
第二個問題是體育師資的隊伍結構不合理,以致師資隊伍結構失衡。體育師資強調隊伍結構與年齡、學歷、教齡、職稱等結構與教師專業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體育師資的核心是體育骨干教師,必須要有體育骨干教師的培養模式和學科研究發展方向,但目前大量體育師資存在骨干教師培訓模式以及培訓過程管理不夠等問題,培訓團隊建設不足,更像是一個徒有形式的“空殼子”。有學者評論,國外的體育師資很早就開始重視教師隊伍的構成要素,國內體育師資對于教師隊伍構成要素的重要性認識比較晚。
我國體育教師生存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農村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相關。在我國,體育教師差待遇低,缺乏環境支持與理論指導,體育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得不到提高,主要是城鄉體育教師待遇的差異性、生活、經濟及工作方面等實際生存狀態。從現狀來看,很多體育教師生存并非十分理想,政府、學校領導、家長等不正確的體育態度,也讓體育師資在農村的生存環境堪憂。體育師資生存既要承擔體育教學任務,又要面臨著嚴峻的工作壓力和生存發展壓力,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體育教師社會地位、名譽、權利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體育教師的生存危機感,對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社會各方面對體育教師職業生存的質疑,嚴重打擊了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從現狀來看,只有極少數體育教師體現了體育教師的整體生存和發展,大部分體育教師的生存狀態堪憂,但為了職業發展和生存,幾乎只有評職稱一條路可走,失去內部動力,對體育教師的生存空間帶來很大影響。比較而言,農村體育教師從整體結構、物質保障上遠不及城市教師;城市比農村職業生存條件相差懸殊,造成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流動性嚴重偏大。以上種種,只有建立更多的生活配套設施以及物質保障,才能吸引優秀的教師投身農村教育。
第一個問題是我國農村體育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呈現老齡化趨勢。目前農村體育教師存在地域不平衡性,城區中小學的青年體育教師比重明顯高于鄉鎮中小學,而且青年體育師資在工作選擇時,優先考慮城區中小學的工作崗位,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即使在其他城市的農村體育師資,如駐馬店市和鶴壁市體育師資年齡結構有顯著性差異
第二個問題是我國農村體育教師學歷結構與非學歷結構缺乏有機地融合。從農村體育師資來看,教師的學歷水平是評估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體育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體育師資隊伍在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的發展潛力。
第一,體育師資培訓條件有待改善。由于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和工作環境的封閉,體育師資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學習和提高。例如,當在“國培計劃”全面實施的大環境下,唱響了農村基礎教育的戰斗號角。于是有了針對學校領導“百萬校長培訓計劃”,針對普通教師的“國培計劃”或“省培計劃”,但受財力或人力等的影響,有些不現實,把目光轉向本地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訓,一些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缺乏求知進取的熱情,從而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這也降低了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第二,體育師資繼續教育機會相對較少。機會相對較少的原因是大多數學校的體育師資數量不多,承擔教學任務重,基本上只是滿足了體育的工作要求,所以能夠派出繼續教育的體育教師數量較少。例如,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教學資源匱乏等原因,農村體育教師缺乏繼續教育的機會,導致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首先,要通過有效政策配置農村學校體育師資人力資源。農村學校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行業大環境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改變原有社會招聘的單一渠道,應通過國家重要的人才計劃平臺來實現體育教師資源共享方式。此外,應推動體育人才積極參與基層學校體育組織,并為地區間體育人才提供寬松的交流平臺,全面提升學校體育人才的培養質量。還可通過向社會吸收優秀的體育人才,向企事業單位吸收體育骨干。建議教育部門重視體育教師人力資源開發,制定有利于體育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文件,逐步增加對體育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支持。
其次,合理配備教師隊伍結構,隊伍結構既符合崗位聘任條件,又符合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需要。對體育教師來講,知識和技能是載體,隊伍結構是靈魂。體育教師的特殊性在于體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一旦這方面欠缺,將不會被認可。要深入體育師資隊伍結構從多個角度梳理出體育教師的獨特性,包括體育教師與編制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職結構等的區別與聯系。例如,國外很早就開始重視體育教師隊伍的組成,而國內對體育教師隊伍組成的重要性認識較晚。只有了解以上特點,才能合理配備教師隊伍結構。
要加強體育教師生活需求的根本,提升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基礎教育中推廣體育和健康課程。要改善體育師資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提高教師的經濟地位和職業尊嚴。應該從社會、學校、教師自身三個層面分析體育師資生存發展的影響因素。同時,完善教師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技能或教育智慧等在內的專業素養,通過學校教育的質量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等方式提升體育師資生存的質量。然而,從我國的國情來看,體育教師生存與發展的差距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提高體育教師生存與發展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于較弱地區的體育教師生存和發展,要保證交通、飲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發展,為其教師提供條件。對于地區較好的體育教師的生存發展,要貫徹國家體育方針政策,做好教學、科研、體育訓練和體育比賽工作,努力培養新時代身心健康的體育教師。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另外,可以邀請國內一流專家,開展學術會議,并聯合開展教育實踐,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逐步縮小體育教師的生存發展差距。
首先,要提升體育教師資源配置,改善農村體育師資年齡結構。需要深入了解農村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對體育教師年齡結構進行合理配置,逐步形成以豐富教學經驗為主體,促進教學、幫助、引領提升的教師隊伍。同時,應當加大縣級人力資源保障局、教體局通力合作力度。要強化年齡結構,一方面,必須擴充體育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必須重視體育教師總體年齡結構。在教學經驗團隊中,應該由老教師、中年教師、青年教師合理分配組成,以保證各個年齡段的人數比例反映出教師隊伍的發展。
其次,應當農村體育教師學歷結構與非學歷結構有機地融合。在我國學歷結構中,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推行青年教師與資深教師的交流,鼓勵教師到一流大學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構建學校、學院、培養單位“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非學歷結構入駐學歷結構,學歷結構首先滿足非學歷結構教育發展的需求。該模式深化了學歷結構與非學歷結構合作關系,激發教師的興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體育領域鼓勵學習深造,利用學校、學院、培養單位“三位一體”模式,深化學歷結構與非學歷結構合作關系,打造一流教師隊伍。
首先,應培植符合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條件。一是教育主管部門既要制定合理的引導政策和保障體系,又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管理部門提供充足的教學條件。例如,教育部門對本地區所屬學校的教學條件要了如指掌,給農村學校進行教育設施的配備、環境的改善、師資力量的加強等改善教學條件的措施,為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條件。二是在教學設備上,多媒體教學設備是體育教師最常用的工具。教學設備的應用與教學管理系統可以構建互聯網+繼續教育模式,加強教學基地及教材等相關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并為體育師資帶來可持續發展平臺。
探索適合具有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當前涉及到的問題,包括經濟落后、地處偏僻、網絡信息不暢通等問題,最終導致體育師資繼續教育機會較少的問題。應在繼續教育機會中選擇培訓內容、學習方式覺得用處較大的來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包括專業技能、實踐訓練、專業理論、現代化的教育理論以及教學、科研任務,從而提高現代技術的運用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實踐能力水平,最終形成龐大的體育師資繼續教育機會場所。
[1]羅桂萍.統籌城鄉視閾下黃石開發區兩鎮一區農村學校體育的現實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20.
[2]徐典,祝康,向慧媛,等.依托地方體育院校實施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繼續教育的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4):123-125.
[3]伍雄林,李可興,于易,等.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下農村體育師資專業發展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1):118-122.
[4]楊益兵,敬龍軍,唐海軍.我國城鄉學校體育師資校際交流困境與紓解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2(8):119-122.
[5]鐘進,李理,方鍵湛.“雙增”政策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機遇、困境及路徑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2,44(4):29-33.
[6]何超,湯衛東,田磊.我國高校體育師資執教風格演變模式的歐美經驗及啟示[J].體育與科學,2022,43(1):61-67.
[7]郭玉江,楊成.默會知識視域下中小學體育師資專業化發展策略[J].青少年體育,2022(8):123-125.
[8]吳素琴.廈門市高職院校體育師資人力資源開發現狀[J].體育科學研究,2015,19(4):89-92.
[9]李賜平,岳蕓帆.鄉村教師培訓政策的實施困境與路徑優化:以川東北B市鄉村教師培訓為例[J].四川教育,2022(2):57-59.
[10]田銳.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泰山學院學報,2006(5):110-115.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LI Xiaolong, etal.
(Yan 'an University, Yan' an 716000, Shaanxi, China)
黎小龍(1994—),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