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文

社會各界對園林景觀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其中水景景觀屬于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優質的水景景觀后,以水元素襯托園林,彰顯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水景景觀的設計具有系統性,需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水景景觀類型,以科學的方法營造高品質的水景景觀。為提高水景景觀的設計水平,需圍繞相關設計要點進行探討。
以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觀為載體建造的園林水景景觀,自然要素的生態性和觀賞性均突出,在園林水景景觀中占據重要比重。在以自然景觀為核心的水景景觀設計中,充分尊重自然景觀的原貌,減小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必要時輔以防護欄或其他的改造措施。以自然景觀為核心的水景建造品質主要受到項目所在地區自然資源的影響,因此在自然資源充足的地區更適宜采用此方法,例如我國南方豐水地區。
僅依靠自然景觀難以打造高品質的園林水景景觀時,可以考慮人工景觀模式。以水循環、開鑿、挖掘等技術手段為支撐,建造具有觀賞價值的園林水景景觀。人工景觀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藝術性創造,例如空間布局、造型等方面的深化設計,豐富園林人工水景的藝術氣息。
人工景觀模式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受資金的限制,難以建成規模化的水景景觀。遇到此狀況時,可以考慮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相結合的方式,例如以自然環境中的水源為載體,以人為手段進行改造,打造具有現代化或仿古特色的藝術風格。綜合型水景設計方式集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優勢于一體,在現代園林水景景觀設計中取得了廣泛的應用。
水景景觀需與周邊的其他景觀相協調,營造整體性較好的園林景觀。在園林水景景觀的協調性設計中,氣候、周邊建筑風格等均是不容忽視的要素,保證彼此間在風格上具有協調性,給人以協調感和舒適感。
根據功能實用性和美觀性的要求進行園林水景景觀的設計,此部分面積占園林總面積的30%左右較為合適。面積偏小,水景缺乏磅礴大氣之感;面積偏大,壓縮園林景觀中其他景觀的面積,導致各類景觀的面積缺乏協調性。
園林水景景觀的設計需要發揮出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特色,打造獨具特色的水景景觀,消除千篇一律的枯燥感。例如,對于氣氛相對厚重的園林,在保持整體基調的基礎上,用水景進行點綴,彰顯園林景觀的清新感;對于水鄉氣息濃重的園林,則要適當加大水景景觀的比重,展現出園林景觀的靈動性。
水具有靈動性,在城市園林景觀工程中采用水元素后,通過水光和水影呈現柔美之感,例如在夕陽余暉的襯托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宛如一幅優美的畫卷,令人流連忘返。搭配垂柳等植物,拉近游客與園林景觀的距離,使游客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水、植物等自然元素孕育出的美好。水景景觀除了在視覺上增強空間美感外,還可通過聽覺進行美感的展現,例如游客聽到潺潺水聲,調動多種感官,感受水景的魅力。
水具有優化生態環境、調節溫度等多項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做好水景的設計后,實現水景與自然景觀的融合,依托自然景觀呈現生態美感,并實現對自然景觀的有效保護。水是生命之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形影不離,可以通過小溪、瀑布、噴泉等方式將水融入園林景觀中。水景景觀的設計除了考慮與周邊景色的協調外,還需注重自然條件的適宜性程度,禁止在環境不適宜時進行水景的建造,否則將出現死水,違背水景景觀的設計初衷,輕則無法發揮出水景景觀的生態價值,重則危害園林的生態環境。因此,建造的水景景觀必須與周邊環境協調,如此才可發揮出豐富園林生態以及防護生態環境等作用。
小溪流水、亭臺樓閣均是極具魅力的中國式美學產物,在園林水景景觀的設計中,依托景觀的載體作用展現傳統元素的美感,為此可融入“道法自然”“中庸”等思想,豐富園林景觀的內涵。在保留優質傳統的同時還需注重現代元素的應用,例如在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打造綜合性突出的水景景觀。
動態水和靜態水結合是園林水景景觀設計中的常見方法,具體設計手法包含流水、瀑布、湖水等。靜態水具有柔和感,使游客心曠神怡,心情平靜;跌水(如圖1所示)、噴泉等是常見的動態水表現形式,通過水的流動使人感受到水帶來的生命活力,富有生機。在靜態水和動態水多種元素相綜合的方式下,提供安靜感、歡快感以及多種形式的變換,饒有趣味。在靜態水和動態水的基礎上融入音樂元素、燈光元素等輔助元素后,通過藝術手段更加靈動地展現水景動靜結合的特色。例如,根據音樂的律動改變噴泉的噴射高度,搭配合適顏色的燈光,使游客享受到視覺、聽覺的雙重盛宴,在此環境中放松身心。在澎湃音樂的渲染下,給人以力量感;在柔和音樂的渲染下,給人以平靜舒適感。

圖1 跌水景觀示意圖
根據全面性原則兼容水景和植物,采取借景、對景等方式,實現水景和植物的協調。例如,在水景設計中規劃荷花、蘆葦等植物,調整好各類植物的數量以及在水中的比例,并與水中動物相互滋養。在有機融合的設計手法下,充分展現水元素在園林景觀中的綜合效益,取得景觀效果、生態效果的“雙豐收”。水景與植物的搭配講究的是元素間的協調性,例如有疏有密、由遠及近,消除彼此在融合過程中產生的突兀感。在靠近水景的區域栽植垂柳,使水景與垂柳在風中產生的線條美感相融合,將水的柔美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水景周邊栽植不同高度的植物,例如池松、水杉,建立起錯落有致的水邊綠植景觀,為相對枯燥的水景增添幾分趣味;從色彩上進行水景與植物的搭配也具有可行性,例如在園林中栽培燕子花、地錦等植物,利用多種顏色點綴水景,使園林水景景觀具有鮮明的色彩。
園林水景景觀設計可適度采用山石元素,合理規劃山石在水景景觀中的位置、規模、形態、排列方式,實現水景與山石相互融合的協調景觀(如圖2所示)。水景與山石的結合能夠進一步展現園林景觀的自然美感,其中水的動態美和山石沉穩的靜態美相結合,使整體景觀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設計人員需將山石與水景視為整體,保證兩者能夠相互融合,消除突兀感。宜在水景景觀的基礎上增添湖石、駁岸,將景物形態通過山石這一載體進行展現,并巧妙融合水元素,使園林水景景觀兼具流動感和沉穩感,甚至豐富整體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在山石的設計中,考慮到石頭形態的多樣性,搭配多種形狀的石頭,呈現出極具自然特色的協調感。充分發揮出水景輪廓線的延伸作用,擴寬水景景觀的視覺體驗感,增加觀賞價值,同時在該主線上搭配山石、駁岸等多種元素,利用此類元素點綴水景,借助水景襯托點綴物,相輔相成,營造水石交融的自然意境。此時,水景景觀在園林景觀中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乃至成為城市生態自然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圖2 水景和山石結合示意圖
水是生命的源頭,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體至園林景觀的水景景觀設計中,需側重于展現水元素的活力,將水元素作為提高園林景觀整體品質的重要“推手”。在水元素的搭配應用下,渲染濃郁的藝術氛圍,升華水景景觀乃至園林景觀的整體內涵,以水元素為載體展現,使園林景觀與園林項目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人文因素相融合,在此基礎上,更加有效地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向園林景觀中巧妙融入水元素后,借助水元素強化城市環境美感,同時依托水元素的活力特性將園林景觀延伸至周邊環境中,突破空間的約束,在園林景觀與周邊建筑物間建設起關聯,在水元素的襯托下,城市更具活力。園林景觀中的水景在營造優質生態環境方面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充分遵循物質間的發展規律,展現出自然之美。在園林水景景觀的設計中,設計人員可以考慮橫向分割水景的設計手法,使經過分割處理后的水景具有良好的視覺體驗感,也能夠將城市標志性建筑物與人們的視線相結合,有效增強園林水景景觀在視覺感官層面的體驗感,充分釋放水元素所具備的活力特性。
綜上所述,水景景觀是園林景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水景景觀的合理設計后,有利于發揮出水元素在強化美感、優化環境、豐富文化內涵、渲染城市環境氛圍等方面的作用。作為設計人員,需認識到水景景觀的重要性,從園林實際環境出發,采取動態水與靜態水結合、水景與植物融合、水景與山石融合等設計手法,竭力提高水景景觀的設計品質。經過本文的分析,提出園林景觀中水景景觀的營造方法,希望可作為同仁的參考。同時,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各異,在園林水景景觀設計中需進行針對性的考慮,打造具有特色的水景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