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經鎮夏堡幼兒園 張久妹
幼兒園山坡的坡頂距平地近5米,山坡南側約15米處有一棵大樹——借有利的地形地勢,我們在坡頂用三根木頭搭起了一個支架,并從支架到大樹之間安裝了一道滑索,山坡東側的開放材料架上分類擺放著滑草板、龜背、小推車等材料,幼兒可自主取放。
未安裝滑索前,小班幼兒喜歡用滑草板、龜背等在山坡上滑行,具有一定的貼地滑行經驗,但他們沒有空中索道滑行經驗。在前兩次的山坡游戲中,對于剛剛安裝的滑索,幼兒只是專注地看著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們玩。
第三次山坡游戲時間,紫涵走近滑索,左手拉著滑索的繩子,右手扶住滑索的座凳試圖坐上去,隨后她坐上了座凳,雙手緊握繩子,順利滑下坡。紫涵的順利下滑成功吸引了雨菡、禾苗的注意力,這時兩人同時拉住滑索的繩子緊抓不放。
紫涵:“大家別搶了!你們石頭剪刀布決定先后順序。”
雨菡:“禾苗,我玩好了再給你。”
禾苗松開手,把滑索讓給了雨菡。
雨菡用手拉住繩子,抬起左腿,可座凳在左腿的帶動下擺動起來了。紫涵用手幫雨菡拉住繩子,雨菡將右腿邁了上去,左手拿座凳想將左腿帶上去,但試了5次均以失敗告終。雨菡走開后禾苗跑到大樹旁去拉已經滑下坡的滑索,這時樂樂、亦可、佳瀅也跟著跑過去一起拉住滑索。樂樂喊道:“別搶了!都放手!”亦可松手跑開了,禾苗和佳瀅沒有松手,樂樂推開禾苗和佳瀅拉著繩子跑到了山頂,兩人都不肯放手。這時紫涵說:“別搶了,輪到禾苗玩了。”于是,樂樂、佳瀅松開了手。
禾苗和雨菡用了同樣的方法嘗試坐上滑索的坐凳,但沒成功。隨后紫涵過來幫忙拉住了滑索的把手,禾苗又嘗試了2次仍然失敗。
樂樂:“那還是我來玩吧!”
“我還沒玩好呢!”禾苗沒松手,兩人不斷拉扯著滑索繩子。
紫涵:“你們誰想玩秋千呀?”
禾苗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秋千說:“我想玩。”
紫涵:“去吧,她玩完了就輪到你玩。”禾苗放下了滑索。
樂樂拉著繩子和把手嘗試坐上滑索座凳,但沒有成功。禾苗幫助樂樂嘗試了3次均失敗;佳瑩嘗試之后也失敗了。紫涵提醒她:“一手拿繩子,一手拿座凳往兩腿之間放。”佳瑩在紫涵的指導下成功坐上去并順利滑下山坡,她大聲喊道:“耶!我贏啦!”佳瑩的成功吸引了雨菡的注意力,紫涵用兩只手幫雨菡拿住座凳,并把座凳放在雨菡兩腿之間,雨涵成功坐上去并滑下山坡,但在終點時摔了下來。
隨后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了分析與反思(見表1)。
1.如何成功坐上滑索成了此次游戲的難點。孩子們愿意嘗試這種挑戰,盡管歷經多次失敗,但他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并在體驗成功后表現出愉悅的情緒。
2.幼兒初步具備解決爭搶糾紛的能力。例如,紫涵用“石頭剪刀布”、輪流玩、轉移注意力(去玩秋千)等方法化解矛盾,還用商量的口吻跟禾苗交流(我玩好了給你玩)。雖然有些建議未被采納,但禾苗、樂樂、佳瑩、亦可有時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議。
3.紫涵動作靈活、協調;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現;愿意主動幫助同伴坐上座凳,樂意與同伴分享經驗;在出現爭搶糾紛時,她也能主動提出建議。
支持與回應
1.教師利用照片、視頻與幼兒共同回顧游戲過程,重點交流:只有一個滑索大家都要玩該怎么辦?
2.請紫涵分享怎樣可以坐上滑索座凳,幫助其他幼兒獲取游戲經驗。

表1.第一次游戲行為分析與思考
又一次游戲時間到了,紫涵、雨菡、繼超相繼來到滑索旁,紫涵坐上坐凳并順利滑下坡,雨菡搶著說:“輪到我了。”雨菡成功滑行,但到終點時掉了下來。繼超說:“你倆都玩過了,我一次都沒玩。”雨菡將滑索遞給繼超,繼超嘗試兩次均失敗,這時守瑞走了過來,雨菡拿著滑索遞給守瑞說:“輪到守瑞玩了。”守瑞兩手抓住把手,雙腿彈跳坐上了座凳滑下山坡。接著禾苗、佳瀅依次加入游戲隊伍,雨菡在禾苗玩好之后提醒禾苗快點下來,并將滑索交給佳瀅。這時又來了幾名幼兒,紫涵說:“排隊!排隊!”并拉著小朋友排成了一列縱隊(見圖1)。佳瀅試了四次均失敗,雨菡幫助她把滑索座凳放在兩腿之間,佳瀅順利滑了下去,雨菡用同樣的方式幫助樂樂成功滑下坡,但樂樂在終點的位置摔了下來。
分析與思考
隨后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再次進行分析與反思(見表2)。
1.幼兒已具備良好的規則意識。
2.幼兒動作發展具有差異性。紫涵、雨菡、守瑞、禾苗已經掌握坐上座凳的技巧;佳瀅、樂樂在雨菡的幫助下可以成功滑行,但滑下來后佳瀅、樂樂均從座凳上掉下來。教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幼兒動作發展的協調性不夠;二是小班幼兒的身高限制其雙腿不能順利夠到地面。
支持與回應
游戲分享時幼兒展開討論:滑下坡后無法從座凳上下來,我們可以怎么做?
我持續關注了幼兒是否能坐上坐凳滑索并順利從座凳上下來(見表3)。
分析與思考
1.幼兒能掌握不同的上座凳的技巧,如彈跳、手腳并用、雙手協調并用等。

圖2.雨菡用球接樂樂,宇寧調整位置

圖3.欣怡雙腿松開順利從座凳上下來

圖4.樂樂按紫涵的方法從滑索上下來了
2.幼兒能用不同方法幫助同伴從座凳上下來,充分體現了幼兒積極動腦、互助友愛的品質。
支持與回應
教師鼓勵幼兒用繪畫、語言講述等方式來表征自己的滑索故事。
滑索故事的分享使更多的幼兒喜歡上了滑索游戲,在多次游戲之后,多數幼兒能獨自玩滑索游戲。如何拓展幼兒玩滑索游戲的新經驗呢?游戲分享時,我與幼兒展開了討論。
程程:“晨間活動時我玩了投球游戲,我們可以在玩滑索時運球游戲。”
紫涵:“我可以把球投到輪胎里。”
雨菡:“也可以利用滑索運沙包。”
……
第一次升級:滑索運物
瑞瑞運草球,其他幼兒分別從材料架上取來小籃子、草圈、草墊等,或挎、或套、或夾,這表明游戲中幼兒能根據自身能力不斷更換材料進行運送。
第二次升級:運物并投擲
坡下偶然出現的輪胎被紫涵當成了投擲點,她將足球有意識投進輪胎,于是挑戰升級,成功將球投進輪胎后她表現出興奮與滿足。
第三次升級:挑戰關卡
在滑行必經之路上,幼兒用三個單元筒設置關卡——筒下藏了小球,并自主商定規則:滑行中用腳夾或推倒單元筒,只要看到筒下的小球就算勝利。
分析與思考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在探索中遇到的新經驗是通過同化或順應的方式,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幼兒遷移晨間游戲經驗,產生三次升級新游戲,在挑戰中獲得經驗生長(見表4)。游戲中幼兒享有充分的自主權,他們自主選材,自主創設玩法,并不斷識別自己的能力,挑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游戲中,幼兒的動作、社會性、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獲得了多元的發展。

表4.三次升級游戲中幼兒所獲的經驗
在滑索游戲中,幼兒從不敢玩到敢玩、從不會滑到會滑、從無規則到有規則、從單一玩到花樣玩,不僅生動呈現了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過程,更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水平。下一步,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游戲需求,在開放式材料架中繼續增添低結構材料,例如,不同種類大小的球、草圈、繩子等,以支持幼兒生發出更多創意游戲,真正實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