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幼兒園 鮑麗云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營養狀況的改善,幼兒身體發育水平也不斷提高,體弱兒占比逐年下降,但肥胖兒、感統失調兒童的占比呈現上升趨勢(以下這三類兒童統稱為幫扶對象)。近幾年尤為明顯的是,入園新生整體呈現“身高長、體質差”的外強中干特質。實踐證明科學的體育運動鍛煉,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刺激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又可以提高幼兒機體的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幼兒心理發展和智能發展,也有利于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對幼兒體質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下,幼兒園如何利用智能設備來賦能幼兒健康教育,助力幼兒體質提升是值得我們努力探索和持續研究的問題。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指出:“充分發揮評估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注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為了讓評估能真正發揮作用和實效,我園組建一支由體育特長教師為主體、科技公司人員加持的高素質研究團隊,利用智能化穿戴設備和測評系統為幼兒的健康教育、體質提升指引方向、精準施策。
我園在開學初和學期末時段創設智能化運動大循環戲情景,分別采集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坐位體前屈、網球擲遠、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六項前測、后測等數據,以便了解班級整體幼兒現有體質水平以及個體前后對比體質改善情況。
幼兒每日入園后佩戴運動手環,在一日活動的過程中實時監測幼兒體溫、運動強度及睡眠質量。此舉最大的好處在于方便教師透過熱鬧的運動形式,通過可視化的數據,發現幼兒真實的運動狀態,強度、時長是否科學、合理,中高強度的運動是否達標。
基于各類數據分析,梳理問題所在,我們進而思考:環境提供與運動技能、強度密度之間的關系;課程設置與運動興趣之間的關系;師資水平與運動成效之間的關系;個體差異與指導方案之間的關系;家園配合與矯治成效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讓數據賦能我園健康教育,綜合施策助力幼兒體質提升。
依托數據分析,找到問題關鍵,創新一系列舉措和機制,開展健康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成效,提升幼兒體質。
我園深知環境作為隱性課程的主要載體,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實時監測數據顯示,由于班級人數多、戶外活動面積不足,幼兒中高強度的運動始終無法得到保證。為此我園因地制宜,以平面立體相結合、實用美觀同兼顧為原則,挖掘內外資源,改造原有場所,拓展立體空間,提供多樣器械、巧設運動項目、營造挑戰氛圍,激發運動欲望。
1.拓展內外活動環境
我園充分挖掘場地的健康環境內涵,打造了“一場兩廊”“一室兩墻”“立體空間”的運動環境。一場兩廊即中心競技場、勇士拓展廊、叢林越野廊;一室兩墻即體操室、攀巖墻、健身墻;立體空間即旋轉樓梯攀爬空間、連廊高空滑梯空間。同時,我園對周邊的環形步道進行綠化、坡洞、滑索等系列改造和安全布置,巧妙設計野戰游戲區域,打造野趣而有挑戰的運動場所。
2.提供多樣運動器械
依據我園健康特色和幼兒運動發展水平,對照《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創設打造了快樂體操室、體能挑戰區,并提供了富有挑戰性的運動器械,例如跑酷、跳馬、小單杠、三階跳箱、梯形架等,通過器械難度的不同激發幼兒運動興趣,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幼兒的體質素養。
3.設置樓梯運動格局
幼兒園利用墻面、轉角、臺階等展示面,由師幼共同創設運動活動區域及環境,設計出新穎有趣的游戲內容和規則,例如地面跳跳棋、樓梯挑戰區等,既融合了教師的智慧預設,又激發了幼兒大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讓幼兒在自主的運動環境中玩中學、玩中思。同時,我園改造體現了幼兒與環境的有效互動、幫扶對象與環境的差異化互動,真正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幼兒都能沉浸在富有野趣和挑戰的環境中享受運動、鍛煉玩樂,逐步提升體質。
由于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天賦特長不同,興趣愛好各有不同,為了吸引幫扶幼兒動起來并且持續堅持下去,我園體育鍛煉活動課程也需要多元化來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為了保證課程的豐富性、可選性,我園加大力度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接專業機構,引進優質課程,研發園本課程,初步形成了體能游戲、快樂體操、陽光足球組成的三大基礎課程和武術、擊劍、籃球、街舞等十大運動社團選修課程,不斷完善各類運動課程體系,及時調整優化課程內容和課程架構,使其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步提高的過程。通過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在保基本、全覆蓋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選擇機會,幼兒運動興趣度增加了,運動堅持性增強了,監測數據也顯示幼兒運動強度、時長、總量均有明顯提升。
幼兒園教師普遍存在體能科學的認知盲區,往往把體育煉鍛的關注點集中于“時間的保證”“形式的多樣”和“內容的趣味性”上,覺得只要幼兒每天在戶外開心地運動起來了,如跑步了、跳躍了、游戲了、玩大型器械了……幼兒就是鍛煉了,對于幼兒體能的類型、強度、發展路徑與保護技術所知甚少,在體能科學培育上顯得有些盲目。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園聘請中小學或民辦機構的男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體育游戲,帶著孩子參加體操、足球、擊劍、橄欖球等社團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另一個問題同時暴露出來,那就是“體育從業者的幼兒游戲盲”。專業體育人士普遍存在訓練取向,忽視對幼兒身心發展特征來說非常重要的過程性教學特征——游戲化,這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因此“幼兒教師缺專業、體育教師少游戲”的現象尤為顯著。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園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師資的專業素養,讓課程質量得到充分保障。
1.內外聯動
幼兒園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外培內培共聯動”的方式,以特邀專家講座、特聘專業教練指導、特長教師外出培訓等途徑,大力支撐師資隊伍的培養計劃。
2.雙師課堂
我園開展“在線雙師課堂”,例如利用5G網絡實時傳送優勢,體操課上幼兒跟著線上外教一起做各類體操游戲,園內教師輔助指導;足球課上老師利用視頻,把難點動作由專業教練進行示范和講解,園內教師組織幼兒在游戲中練習,做到師資的優勢互補。
3.做優教研
我園開展“數據分析比對式教研”“幫扶對象觀察式教研”“戶外游戲體驗式教研”等系列化園本教研活動,形成了以“聚焦真問題”“引發真思考”“提出真策略”為特點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調整計劃
依據監測數據和評估報告,調整班務計劃,形成“一班一案”;制定遞進式體鍛計劃,做到“逐步提升”;優化每周計劃,確保“運動時長、強度雙達標”;完善幫扶對象指導計劃,落實“一人一案”。
5,完善考核
為了鼓勵教師因材施教,提升指導有效性,我園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也進行了不斷優化和完善,如:幼兒出勤率、傳染病發病率與每月績效掛鉤;班級幼兒身高體重達標率、雙超率、特殊體質幼兒轉化率、前后體質測評提升率與年度績效掛鉤。
基于數據分析,為幫扶對象設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發展目標,定制多元化個性指導方案,使其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多元化個性指導主要體現在指導對象、指導方式的“多類型、多層次”。
1.多類型指導
我園針對肥胖、體弱、感統失調等多種類型幼兒的幫扶需求,分別對其測評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幼兒現有體質水平,剖析問題,制定飲食、睡眠、運動、心理多元化個性指導方案,做到全園覆蓋、年級互通、班級共促、個體凸顯,并定期、實時追蹤幼兒的動作發展情況和體質水平現狀,及時調整指導策略,逐步完善個性化指導方案資源包,助力幫扶對象盡快提升體質。
2.多層次指導
不同的幫扶對象往往體質水平、不同運動項目能力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教師根據體質測評報告,將他們在力量、速度、靈敏、協調、平衡、耐力、柔韌等方面的能力分為強、中、弱三個層次。我園整合現有游戲資源,按照不同運動技能的要求,分層制定星級難度指數活動方案,便于教師依據幼兒個體最近發展區選擇最為適宜的運動項目和運動難度,引導幼兒揚長補短,循序漸進地接受挑戰,克服畏懼心理,慢慢建立自信,享受運動樂趣,逐步提升體質。
基于幫扶對象體質測評數據前后對比和家庭配合情況分析發現:對于在飲食、運動、心理多方面配合度高、堅持性強的家庭,幼兒矯治效果好,體質提升快,這也充分說明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園一致、協同配合才能取得1+1>2的效果。因此我園通過精心制作“童年味道”健康食譜發送到家長手中;錄制“健康故事小主播”音頻推送到社區;和醫院定期開展健康育兒沙龍、寶寶門診室;研發與園本課程配套的親子運動游戲視頻推送給家長;每月組織不同項目的趣味運動賽;開設家庭親子運動會、每日運起來打卡賽;參加各級各類部門組織的比賽等多種方式讓家長獲得健康育兒的理念、關注幼兒體質水平的發展,參與幼兒運動能力的培養,持續建立家園共育關系,穩步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通過數據賦能、綜合施策,短短一年時間,體質測評數據讓我們驚喜地發現:部分幫扶對象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無需再進行個案管理,體弱兒結案率達95.71%、改善率達14.29%;肥胖兒結案率達58.82%、改善率達35.29%、維持率5.88%;感統失調兒結案率達33.33%、改善率達50.00%,維持率達16.67%,成效非常顯著。
幫扶對象所在班級其他幼兒體質也明顯提升。從生長發育的指標來看血色素達標率2020年為99.4%,2021年為99.83%。身高、體重達標率、雙超率2020年分別為95.9%、92.6%、47.6%,2021年分別為96.6%、97.9%、67.5%。以六項指標的體質測評數據對比發現,2020年優秀率為10.95%、良好率為27.14%、合格率為54.29%、不合格率為7.62%,而2021年優秀率為25.71%、良好率為44.76.0%、合格率為28.10%、不合格率為1.43%,優良率明顯提升,不合格率明顯下降。幼兒傳染病發生率從0.47%下降為0.36%。幼兒在各級運動類比賽中獲獎人次同比上升52%。
總之,依托智能化穿戴設備、數字化測評系統,用大數據賦能幼兒健康教育,實現了教師對幼兒體質水平、運動能力的評估,實現了從主觀到客觀、從共性到個性、從片面到全面、從定時到實時的四大轉變,進而促使我園在環境改造、課程開發、師資培養、科學評估、個性指導、家園協同等方面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以進一步優化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幼兒體質,提高我園保育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