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第五幼兒園 楊 艷
沙畫,是一種集美術設計、音樂欣賞、故事表演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近年來已成為許多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之一,而開展沙畫教學活動的前提就是創建沙畫室,我園在多年的沙畫研究中就沙畫室創建方面走過許多彎路,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下面就創建幼兒園沙畫室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同時談談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初次創建沙畫室想的很簡單:先選定一間空教室、再購置與班級幼兒人數相同的沙畫臺整齊排列、接著找一臺舊電視連接一臺“實物投影儀”、然后在沙畫室的墻壁上掛幾幅沙畫作品——自我感覺那叫一個完美。但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了許多問題。
為了節省空間,大部分幼兒園的沙畫臺都是并列式排列,因為新購置沙畫臺的“開關”默認在臺子側面,所以,擺放時臺與臺之間要留有拳頭大小的縫隙用來操作“開關”。但是,在使用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喜歡爭著搶占中間靠近教師的臺面,不喜歡去兩端或角落的沙畫臺上作畫。教師在指導中也很難抬眼就看到坐在兩端和角落幼兒的動作及沙臺上的作品。這種排列方式,看上去整齊劃一,但是,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缺乏趣味性,還會讓那些遠離教師的孩子覺得“不公平”,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沙畫活動的興趣。而且,臺與臺之間留有縫隙也存在作畫時沙子順著縫隙流到桌上、地上,打掃起來很麻煩的弊端。
常見的沙畫臺無論是成人款還是兒童款都自帶可以調節高度的支架。兒童款可調節高度為30厘米至70厘米不等,成人款調節高度為60厘米至100厘米不等。調多高合適?這完全取決于作畫者身高及作畫的習慣,太高或太矮作畫都不舒服。許多幼兒園在購買沙畫臺時不要支架,直接將沙臺放桌子上或固定高度進行簡易安裝,這樣做雖然節省了資金,解決了調節支架的麻煩,避免了孩子隨意搬動沙箱造成的危險和混亂,但是,這樣的安裝也有許多問題——因為幼兒園孩子年齡段為3~6歲,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身高也在發生著變化,小班時身高可能在90厘米左右,到了大班可能就會長到110厘米左右,之間相差20厘米。很顯然,孩子的身高在不斷變化,如果沙畫臺高度固定不變是不符合孩子心身發展規律的。
沙畫是一種光影藝術,無論是教師的講解演示,還是幼兒的操作學習,都需要有配套的燈光、電器和電源才能完成。幼兒園電源插座大都安裝在幼兒夠不到的地方,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幼兒觸電的危險,但是,這樣的設計不適合沙畫室的電路安裝,如果不進行科學規劃,盲目接入電路,先不說老師用的電腦、顯示器、投影設備的線路有多少,單就40臺幼兒沙畫臺所需的電線和插線板就足以讓沙畫室變成“蜘蛛網”,加上幼兒作畫時沙子飛落,掉進插孔,就會造成插線板堵塞或短路。同時,滿地的電線、插線板、沙子,為教師課后打掃衛生造成危險和困難。因此,創設沙畫室,電源、電器的位置及線路的走向要在裝修之前做到整體規劃,既注意了美觀,又注意了用電安全問題。
有的幼兒園沙畫室不注重環境創設,只是簡單的打印張貼一些從網上下載的“名家作品”,有的沙畫作品通過“美圖”制作的“高大上”,幼兒們根本就看不懂,也學不了。而對于幼兒們在學習中產生的優秀作品只是口頭夸獎,忘了拍照、回顧、存檔和展示交流。
這樣的沙畫室環境創設沒有將幼兒放在主體位置,是一種無效環創,是不尊重兒童的表現,是做給成人看的表面功夫而已。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堅持“環境育人、兒童為本”的理念,對沙畫室的地面、墻面、頂燈及沙畫臺整體裝修等進行了探討,采取了許多應對策略。
我園地處河西走廊,沙子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我們就地取材,將“黑沙窩”的沙子精選運來,通過層層過濾、反復沖洗、晾曬消毒等程序,在沙畫教室地面鋪設了約10公分厚的細沙,讓地面變成了“沙灘”,孩子們一走進沙畫室,腳踩著細軟的沙子,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他們用腳挖、用手撒,看著沙子從指縫或拳眼中流出不一樣的線條,或撒成一個“大餅”或堆出一個“饅頭”,再用指尖繞出一個“蝸牛”,真是高興極了!“地面變沙灘”穩定了孩子們上課前的緊張情緒,消除了師幼在作畫時怕沙子落到地面的擔心,免去了教師課后清理地面沙子的程序;“地面鋪沙”還起到了調節孩子身高不同的問題,矮個子可以站在“沙堆上”,高個子可以站在“沙窩里”,而這個“沙堆”和“沙窩”就由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身高自己制作。

沙畫是流動的藝術,那么,如何讓“流動的作品”固定在我們眼前,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范例呢?我們將收集的沙畫大師的作品、教師及幼兒的優秀作品布展在燈罩上,往日千篇一律的“日光燈”,瞬間變成的夢幻神秘的“沙畫燈”,這些大小不一的沙畫作品在的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更加清晰地顯現出畫面的內容和沙畫特有的機理效果。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不但考慮到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點,還結合了沙畫教學的基本手法選擇各年齡段教學內容中的經典畫面進行展示。例如,我們的沙畫燈上有“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銀杏”“冬天的雪人”;有山、有水、有船、有樹;有飛鳥、有游魚、有鹿鳴……燈罩“布”畫展的做法,讓沙畫作品觀賞起來更加方便,更加夢幻。


沙畫臺是沙畫室內最重要的操作設備,它不但面積大,數量多,還需要帶電作業。如何將沙畫臺排列整齊又不占地方、美觀又有童趣呢?如何將繁雜的電器和線路“隱藏”起來?如何讓老師在活動中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借鑒了“火車”的設計理念,對所有沙畫臺分組后進行整體裝修。具體做法:一是將兩臺教師機和38臺幼兒機平均分成兩組,設計成兩列“小火車”,增加了排列的趣味性;二是將教師機鑲嵌在“車頭”位置,將幼兒機嵌進“車廂”里,“司機”抬眼就可以看到整個“車廂”和“客人”的姿勢,以及臺上的畫面。臺與臺之間不留縫隙,前后兩個轉角處都采用弧形設計的方案,輕松解決了轉角處的安全問題;三是所有電器都安裝在柜子里避免沙塵污染,所有電線都走暗線,安裝在“小火車”的中軸線箱里,沙畫臺上的開關也從臺子側面改到臺子上面,方便幼兒操作;四是在“小火車”下面設置柜子,用來放置備用的沙子、篩沙篩子、掃沙用的刷子、簸箕、抹布等用品,避免了臺面雜亂現象;五是在桌上擺放教師“掐絲沙畫”作品和綠植,增加調節沙畫室的濕度和孩子們對固態沙畫及彩沙藝術的感知。通過這樣的裝修設計,孩子們每次來沙畫室活動就好似坐上了一列豪華而溫馨“小火車”,浪漫又有趣。

除了以上的策略,在沙畫室創建中還要注意如下細節:
1.選址要安靜
幼兒園沙畫室地址要選在較為安靜的房間,不可選在過道、過廳旁邊的教室,還要遠離廚房、音樂游戲區等嘈雜的區域。這樣做,一是為了避免外面的聲響或人員行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二是沙畫室電器和電線路復雜,人員來回走動,增加安全隱患;三是沙畫創作需要安靜構思,嘈雜的環境會打斷師幼的思路,影響沙畫教學的正常開展。
2.要遠離水源
作沙畫需要流動性很強的干沙子,如果室內有水,臺面沙子吸水性后就會變得潮濕,造成流動不暢。如果地面沙子吸水,就會造成污染,鞋子、地面清潔起來很麻煩。
3.光線要適宜
沙畫室要選擇自然光較弱或有較厚窗簾的房間,因為沙畫臺內的彩色燈帶光線較弱,在孩子練習時多選用較弱“自然光”,如果室外光線太強,就會影響沙畫臺光線由內向外的顯示,不但讓畫面失去夢幻般的感覺,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

4.電子設備要配套
電腦、音響、顯示屏、攝像機是開展沙畫活動必備的電子設備。有了這些配套的設備,就可以讓全班幼兒邊看、邊聽、邊操作,還可以記錄師幼作畫的整個過程。課后通過回看教學過程,對師幼作品進行分析、表征、編輯,做視頻微課。
5.沙子選擇要科學
有人說:“沙畫就是用沙子作畫”,但不是在路邊、河溝里、工地上隨意抓幾把沙就可以作畫。做沙畫用的沙子有許多講究,選擇不對,不僅會影響沙畫臺的壽命、作畫的質量,還有可能危害作畫者的身體健康。因此,選擇沙子要從它的經濟性、實用性、安全性幾方面進行選擇。
6.環境創設要有內涵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隱形課程”,好的環境創設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豐富幼兒認知。沙畫室環境創設要有“教育功能”和“展示功能”。幼兒園沙畫室文化建設主要有室外公共區環創和室內環創兩部分。沙畫室公共區的環創主要面對家長、老師、幼兒及參觀者等群體。我們在“繪玉沙畫苑”外墻左邊手工繪制了一幅石英砂沙畫《只此青綠》,畫面重巒疊嶂,恢弘大氣,立體感強,是對沙畫藝術高水平的引領與展示;右邊以“流動沙畫”為背景,內容有沙畫的概念、優點及沙畫活動現在和未來發展的規劃和展示;室內環創主要有“名師”沙畫作品展示、有教師和幼兒開展沙畫活動“剪影”的動態更換版塊、有圖文并茂的“12種沙畫技法圖解”、有朗朗上口的“沙畫技法兒歌”,這些都是教師引導孩子進行創作的重要參考內容。
總之,幼兒園沙畫室的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以上是我們在探究沙畫活動路上的點滴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我們將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