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菁,周紅民
(1.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漢中卷煙廠,陜西 漢中 712300;2.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澄城卷煙廠,陜西 澄城 715200)
在當前的烤煙苗種生產中,漂浮育苗是最常見的一種,它的育苗基質是草炭、蛭石、膨化珍珠巖等。其中草炭是主要組分,但是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膨化珍珠巖會隨煙苗移栽到煙田中,會對種植煙草的土壤理化特性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尋找替代傳統的育苗基質的研究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1]。當前適合烤煙生長的種植區面積越來越少,烤煙栽培逐漸轉向山地種植,傳統的栽培模式在應用到山地種植后出現了增產增值效果差的問題,嚴重影響山地烤煙的經濟效益[2]。因此,山地烤煙的栽培模式研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3]。同時,病蟲害問題對于烤煙生產有著巨大的影響,當病蟲害問題發生,烤煙的質量、種植效益等都會在極大程度上受到制約,并且病蟲害嚴重的種植區甚至會導致煙田絕收。近幾年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對于病蟲害問題開展了深度的探索研究,并且在病原監測、流行規律、防治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不同煙區的病蟲害治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4]。但盡管如此,仍然有許多方面問題需要繼續深入研究。例如由于種植區域環境因素影響,有害生物目前整體發生情況不明確,尤其是一些重要有害生物變異情況有待進一步查明[5]。為了提高山地烤煙的栽培和生產質量,本文開展了山地烤煙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相關研究。
在烤煙生產的實際過程中,種植密度與留葉數措施可以對煙株的后期生長發育和養分的分配進行有效地控制。但是,因為煙草的生長受到了多種外部自然條件的影響,所以不能盲目地增加或減少種植密度和留葉數,不然的話,就會造成煙草的化學成分傾向于不協調,從而對煙草的品質造成影響[6]。所以,在實際的烤煙生產中,應該以產量和產值為主要指標,同時也要考慮其工業可利用性[7]。對烤煙的種植密度和移栽期進行適當地安排,可以調節煙草的生長發育,并對其產量和質量起到很大的影響。在確定山地烤煙種植密度后,根據下述公式可以實現對山地烤煙產量的初步預測,從而判斷最終生產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山地烤煙產量預測的計算公式為:
W=(T1×m1×y1×s1/1000)+(T2×m2×y2×s2/1000)-S(1)
公式(1)中,W表示山地烤煙產量預測值;T1、m1、y1和s1分別表示檔次好的山地烤煙地塊面積、畝株數、有效葉數和單葉重量;T2、m2、y2、s2分別表示檔次差的山地烤煙地塊面積、667m2株數、有效葉數和單葉重量;S表示不同檔次煙田災害損失。根據上述公式可以實現對山地烤煙產量的初步預測。
施氮量過少或過多均不利于煙葉的生長。在某些條件下,施氮量對煙株的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提高煙葉的產量,且煙葉的產量與施氮量呈顯著正相關[8]。氮素用量對烤煙的生理指標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氮素用量的增加,除了團棵期之外,硝酸還原酶活性在各個使其都得到了提升,葉綠素含量也都得到提升[9]。此外,氮肥還具有顯著的促根作用。
不同形態的氮素對煙株的生長和發育都有一定的影響。硝酸鹽處理對煙草生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煙草的提早生長和旺長。氮肥和尿素對煙草的生長有抑制作用[10]。不同形式的氮肥對煙草各主要組分的影響也不一樣,尤其在生長初期表現得更為明顯。在干旱脅迫條件下,硝酸鹽處理對煙葉細胞膜的損害更輕,對提高煙葉抗早衰能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1]。氮素形態的差異也會對煙草根系的呼吸強度及相關酶的活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使煙草根系的活力發生變化[12]。硝酸鹽能夠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促進水稻根系的發育。施用常規氮肥比施用硝態氮更能增加根系呼吸,增加植株對養分的吸收。在不同的氮濃度下,不同品種煙草根系活性的影響存在差異,隨著施氮水平的增加,根系總吸收面積也隨之增加,并且根系總吸收面積與氮濃度呈現出極顯著正相關。
由于各種種植方式所處的外界環境、個體養分等因素的差異,導致了煙草的外觀品質、化學成分的組成和含量等方面的差異[13]。由于種植方式的不同,會對外界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煙草對外界環境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在煙廂上(雙行煙廂)套作紅薯的種植模式,適合于中、上等肥力、土質疏松的砂壤土,減少肥的比重,在追肥過程中要適當地增加鉀所占比例,最好是施硫酸鉀等純鉀肥,施肥采用穴施,這樣可以讓烤煙早生快發、適時成熟采收。麥煙間作對防治煙草 PVY有一定作用,但因該蟲具有非持久性,在煙葉移栽期間,當小麥拔節、孕穗時,攜帶毒性的有翅蟲首先遷移至高處,經叮咬取食后即可解除毒性[14]。PVY對小麥不具有侵染性,而且,即使在寄主晚期,其對煙草的抗性也不強,因為它已經變成了無毒的,所以不能傳播病毒性疾病。
在煙區,穴窩深割可以加速煙苗的返青過程,加速煙草田間早期根系的形成,并有利于打頂后各種農藝性狀的優化,從而減少青枯病的發生,減輕其為害。采用穴窩深植技術,可以減少種植工序的人工費用,改善烘焙后的各項經濟指標,提高產量和產值。在進行移栽的時候,如果使用膜之下錐孔小苗進行移栽,可以增加移栽孔內的溫度,從而促進煙株的生長發育,同時還可以避免移栽前期的低溫對煙苗造成的冷害,這對提升煙葉的產量品質有很大幫助。
在苗期的病蟲害防治主要為了預防和防治病毒病、黑脛病、青枯病等。可結合漂浮育苗技術進行防治,在對苗床的選擇時應當盡可能選擇向陽,且遠離油菜地和蔬菜地的區域。上一年度用完的苗床,一定要在1%的生石灰水中浸泡,然后用干凈的水沖洗、烘干,然后再使用。在裝盤、移栽、換苗、修剪葉片時,員工的雙手及使用的工具都要經過肥皂水消毒。人工修剪葉片時,對剪子要求每次修剪都要進行滅菌[15]。在蚜傳病嚴重的地區,要對蚜蟲進行有效的防治。可以使用網罩阻隔法,也就是在薄膜下放置防蟲網(不少于22目),以防止害蟲在煉苗和通風的時候進入苗床。對于藥劑的使用為達到預防和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應當按照下述步驟進行:首先在每次葉片修剪完畢后,噴灑一次抗病劑。在煙葉小苗期過后,為了防止煙葉的猝倒病,應在煙葉中噴1~2次代森鋅,或按1∶200配比的波爾多溶液。種植前1~2d,可噴1~2次錳鋅,可有效控制黑脛病。在烤煙生長的過程中,若發現野蛞蝓,則需要立即施用密達顆粒劑,對其進行防治。在發現苗床當中含有煙蚜時,此時需要使用辟蚜霧、毗蟲琳等采用噴霧方式進行噴灑,實現對其防治。
在對大田期病蟲害進行防治時,需要分多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移栽至成活之前,這一階段是以控制松材線蟲病為重點的。插秧前采用了100%的煙田輪作,為減少越冬病害的發生,在入冬之前,煙田進行深20~30cm的翻耕。在冬天到來之前,還必須將去年的煙塵全部清理和消滅,不能有煙塵散落在煙田和周圍的環境中。試驗結果表明,4月20日~5月10日期間,種植密度為1000~1100株。對根莖型煙草田中的水分及病害土壤的流入,應嚴格控制。施氮5.5~6.5kg/667m2,作底肥,一次施用,或在插秧后15d,向土壤中添加充分腐熟的草糞凈肥(除煙葉、蔬菜殘渣外)。在移植和施肥時,應避免使用清潔的糞肥和被污染的水。移栽后立即覆蓋地膜,在覆蓋地膜35~45d后,掀開地膜,上部高欄:在進行農業作業時,先處理健株,再處理病株。第二階段是團棵到旺長前期階段,主要進行對煙蚜、煙青蟲的防治。在農業生產中,先健后病。勤于田間巡查,發現花葉病和根莖病的病種,要及時地將其清除,并將胎葉和其他病害的病葉等殘留物進行處理。要嚴格防止煙田的積水及過水。人工捕捉,如煙綠蟲幼蟲和盤象卵等。這個時期的花葉病的防治,主要的方法就是把病苗連根拔起,集中處理,不再用藥物。第三階段是旺長中后期到打頂階段,主要進行對黑脛病、青枯病的防治。及時清除根部的葉子。及時摘除,適當留葉,完全抑制萌發(使用殺蟲劑抑制萌發)。在農業生產中,先治健苗,再治病苗,要深翻,要做好田地的衛生工作。煙葉、煙枝等要集中到滅菌坑進行妥善處置。要對大田進行仔細地檢查,應及時處理好斜紋夜蛾卵和3齡以前群居為害的幼蟲、煙青蟲幼蟲、象的卵塊等。對于藥劑的控制,可以在采摘二號大棚時到煙田去查,若發生病斑,在病斑中心及其周邊3~5m的區域內對煙草葉片進行噴藥。
針對山地烤煙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手段,為了驗證新技術的應用有效性,以某種植區為研究對象,完成山地烤煙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種植區域海拔1023m,前作玉米,有較好的光照條件,黃沙壤土和中等肥力的土壤。表1中記錄了種植區的基本狀況信息。

表1 種植區的基本狀況信息
在栽培過程中采用烤煙專用基肥、追肥,腐熟農家肥,烤煙品種為K326。種植區域面積為500m2,將種植區域劃分為面積相同的5個分區,每個分區的面積為100m2。對5個分區分別編號為KY-#01、KY-#02、KY-#03、KY-#04、KY-#05。針對5個分區,嚴格按照本文上述提出的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步驟完成對烤煙的栽培。分別從栽培效果和病蟲害防治效果兩個方面,對該項技術的應用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驗證。
對新技術應用后山地烤煙栽培效果的分析,選擇將煙苗的成苗率和壯苗率作為評價指標。成苗率和壯苗率越高,說明烤煙的長勢越良好,栽培技術越有效;成苗率和壯苗率越低,說明烤煙的長勢越差,栽培技術越無效。其中,成苗率的計算公式為:
C=(c/b)*100(2)
公式(2)中,C表示烤煙的成苗率;c表示烤煙成苗數量;b表示烤煙的播種孔數。壯苗率的計算公式為:
Z=(z/c)*100(3)
公式(3)中,Z表示烤煙壯苗率;z表示烤煙壯苗數量。將上述公式作為依據,分別記錄應用本文新技術栽培后各個分區內的烤煙成苗率和壯苗率,將計算結果記錄如表2所示。

表2 新技術應用后5個分區烤煙成苗率和壯苗率
根據山地烤煙栽培的要求,給出的育苗工作明確目標為成苗率在95%以上,壯苗率在90%以上,以此才能夠不斷提高苗齡與移栽節令匹配度,促進移栽煙苗保障能力增強。從表2中記錄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應用新技術后,5個分區的烤煙成苗率均超過95%,烤煙壯苗率也均超過了90%,符合上述育苗工作目標。因此,通過這一實例應用結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新技術應用在促進山地烤煙栽培質量方面具有極大的幫助,具備極高的應用可行性。
山地烤煙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包括赤星病、黑脛病和煙青蟲害。為了更直觀地對應用新技術后的病蟲害防治效果進行評價,選擇將相對防效作為評價量化指標,相對防效數值越大,則說明病蟲害防治效果越理想,新技術應用可行性越高;相對防效數值越小,則說明病蟲害防治效果越差,新技術應用可行性越低。對山地烤煙病蟲害的相對防效可以通過下述公式計算得出:
X=[(Sd-Sc)/Sd]*100(4)
公式(4)中,X表示山地烤煙病蟲害的相對防效;Sd表示對照區域內的病指或蟲量;Sc表示應用新技術區域內的病指或蟲量。同樣以上述5個分區為研究對象,在完成病蟲害的防治處理后,對各個分區的病蟲害相對防效進行計算,并將結果記錄如表3所示。

表3 新技術應用后5個分區烤煙病蟲害相對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應用新的技術后,5個分區內3種不同病蟲害的相對防效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極好。因此,通過上述實例應用結果可以看出,應用新技術對山地烤煙栽培中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治可以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促進烤煙的栽培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最終促進烤煙種植經濟效益提升。
上述研究以山地烤煙為例,提出了1種全新的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并通過實例實現了對該技術應用可行性的驗證。在實際進行對山地烤煙的栽培時,應當盡可能避免烤煙多年連作,防治土壤當中的病原物不斷增加。同時,病菌對于化學藥物不斷適應后,可能會產生新的生理小種,原有防治方式可能無法發揮其作用,使得防治效果逐年下降。除此之外,病蟲害的發生主要受到氣候、種植制度、生態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種植時,應當加強監測力度,實現對病蟲害發生的動態掌握,從而促進防治效果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