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羅培林,王 淼,吳艷云,劉菊才,張祖良
(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成都 610041)
雞蛋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被譽為“全營養”食物。作為動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雞蛋已經成為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雞蛋中的藥物殘留問題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毒雞蛋”事件時有發生,人們對雞蛋的質量安全愈發關注。
為了解成都市雞蛋中獸藥殘留現狀,以成都市轄區內的崇州、金堂、彭州、新都、都江堰、簡陽等雞蛋主要產區為代表,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養殖規模與飼養方式的雞蛋進行現場取樣,按照NY/T 1897-2010[1]抽樣技術規范,隨機采集雞蛋樣品156批次,對常規藥物、停用藥物、禁限用藥物等獸藥殘留進行檢測分析,包括磺胺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硝基呋喃類、酰胺醇類、硝基咪唑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酰胺類、抗球蟲類等共37種藥物。文章對藥物殘留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初步評估了食用這些雞蛋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提出雞蛋質量安全風險的防范措施,對從源頭上保障雞蛋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照相關技術標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對雞蛋中各藥物殘留進行定量檢測。結果顯示雞蛋中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喹噁啉、磺胺二甲氧嘧啶、多西環素、金霉素、氧氟沙星、恩諾沙星、尼卡巴嗪均有一定量檢出,其中磺胺類藥物、多西環素、恩諾沙星為產蛋期禁用藥物,氧氟沙星為食品動物停用藥物,雞蛋中獸藥殘留以產蛋期禁用藥物為主,具體檢出情況見表1。

表1 藥物殘留檢出情況
磺胺類藥物是指具有對氨基苯磺酰胺結構的一類抗菌藥物,是最早應用的化學治療藥物,具有抗菌面廣、化學性質穩定、應用便捷、療效良好等特點。磺胺類藥物和增效劑(如甲氧芐氨嘧啶)合用,抗菌范圍增大,療效明顯增強,在生產養殖中有廣泛應用。磺胺類藥物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會引起造血系統障礙,導致過敏反應以及誘發癌癥等[2]。自2005年起,農業部已將磺胺類藥物列為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的重點監控物質。本研究對蛋雞養殖生產中常用的磺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進行檢測分析,結果顯示磺胺類藥物是雞蛋中檢出頻次最高的藥物,尤以磺胺間甲氧嘧啶檢出情況突出,檢出率為10.3%,個別樣品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喹噁啉、磺胺二甲嘧啶檢出,表明磺胺類藥物在成都市蛋雞養殖環節中的使用較為廣泛。
GB 31650-2019[3]中,將磺胺類藥物列為產蛋期禁用藥物,2023年2月1日起實施的GB 31650.1-2022[4],對磺胺類藥物限量標準進行明確量化,規定禽蛋中磺胺類藥物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0μg/kg。盡管分析結果顯示多數檢出樣品的磺胺類藥物殘留量低于10μg/kg,未超標,但個別樣品的磺胺間甲氧嘧啶檢出值達到 198μg/kg。
磺胺類藥物在動物體內代謝較為緩慢,殘留期較長,易形成殘留積累。有學者研究了雞蛋中磺胺間甲氧嘧啶的殘留消除規律[5]:通過飲水給藥(藥物濃度分別為 0、1、2g/L),連續給藥7d。研究結果表明:給藥濃度為1g/L的試驗組在停藥30d后,蛋黃中藥物殘留量降至 0.01mg/kg,停藥36d后,蛋清中仍有藥物殘留檢出。藥物濃度為2g/L的試驗組蛋黃和蛋清分別在停藥26d和28d后殘留量降至0.01mg/kg。由此可見,磺胺間甲氧嘧啶的消除時間較長,殘留風險較高,需重點關注并做好應對措施。
四環素類藥物是指具有共同多環并四苯羧基酰胺母核的一類廣譜抗生素,由于價格低廉,抗菌效果較強,在防治家禽疾病、促進家禽生長等方面效果良好,成為畜禽養殖業中應用較廣泛的抗生素之一。其中多西環素(又稱強力霉素或脫氧土霉素)的抗菌活性高于四環素和土霉素,且毒副作用較小,對敏感菌所致的家禽細菌性疾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蛋雞養殖中存在著一定需求。
研究對雞蛋中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環素殘留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四環素類藥物是繼磺胺類藥物后檢出率排第二位的藥物。雞蛋中以多西環素檢出為主,檢出率為4.5%,其次為金霉素,檢出率為1.9%,但殘留量均較低,檢出濃度范圍為2.6~5.7μg/kg。盡管四環素類藥物殘留含量并不高,但仍是影響雞蛋質量安全的主要隱患因子,尤其是多西環素,雖然現行國家標準[4]規定其在禽蛋中最大殘留限量為10μg/kg,但仍為產蛋期禁用藥物,仍需引起足夠重視。
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具有1,4-二氫-4-氧代喹啉-3-羧酸結構的人工合成抗菌藥,具有使用范圍廣、組織穿透性好、抗菌活性高、給藥方便等優勢,在畜禽養殖動物的疾病防治方面效果顯著。已有研究證明,該類藥物對人體的神經、消化、呼吸及泌尿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6]。
研究對雞蛋中恩諾沙星、環丙沙星、達氟沙星、沙拉沙星、氟甲喹、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的殘留量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恩諾沙星、氧氟沙星偶有檢出,以氧氟沙星檢出數量居多,檢出率分別為1.3%、2.6%。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農業部公告第2292號已明確規定: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4種獸藥在食品動物中停止使用。另外,在GB 31650-2019中規定的產蛋期禁用喹諾酮類獸藥:達氟沙星、二氟沙星、恩諾沙星、氟甲喹、噁喹酸、沙拉沙星,這些停用和產蛋期禁用藥物在實際生產中應嚴格遵守使用規定,該停則停,該禁則禁。
氯霉素因毒副作用巨大,可影響動物機體造血功能,安全風險極高,因此農業部已將氯霉素從2000年版的《中國獸藥典》中刪除,并列為禁用藥物。
硝基呋喃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5-硝基呋喃基本結構的一類廣譜抗菌藥物,曾廣泛應用于畜禽養殖業生產中。有研究表明,硝基呋喃類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誘發癌癥、致畸等不良后果[7]。2002年農業部公告第193號已明令禁止在食品動物上使用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類藥物。
硝基咪唑類藥物具有硝基咪唑環結構,在家禽養殖中可防治禽球蟲病、六鞭蟲病以及組織滴蟲病等,并且可以改善飼料轉化率。但硝基咪唑類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具有潛在的動物致癌、致畸、誘變和遺傳毒性等風險[8]。在我國,禁止以抗應激、提高飼料報酬、促進動物生長等為目的在食品動物飼養中使用甲硝唑、地美硝唑,在用于治療目的時,動物產品中也不得檢出藥物殘留。
金剛烷胺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對禽流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癥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大量的金剛烷胺殘留會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副作用,嚴重危害身體健康[9],因此,農業部于2005年明確要求停止生產、經營和使用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等物質。
本研究檢測了雞蛋中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妥因代謝物、呋喃它酮代謝物、甲硝唑及其代謝物、地美硝唑及其代謝物、金剛烷胺的殘留含量,結果均未檢出,表明本次檢測中尚未發現使用此類禁用藥物與停用藥物的情況。
檢測分析還發現1批次樣品檢出尼卡巴嗪殘留標志物4,4-二硝基均二苯脲,檢出濃度8.4μg/kg。尼卡巴嗪是一種高效抗球蟲藥物,是由4,4-二硝基均二苯脲和2-羥基-4,6-二甲基嘧啶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其中4,4-二硝基均二苯脲是抗球蟲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動物體內代謝緩慢,殘留物對人體健康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在我國,允許將尼卡巴嗪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飼喂雞,并規定其在雞可食性組織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200μg/kg,但蛋雞產蛋期禁用。因此,對雞蛋中該藥物的殘留也不容忽視。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酰胺醇類[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與氟苯尼考胺之和)]、大環內酯類(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泰樂菌素、阿維菌素)、林可酰胺類(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藥物殘留均未檢出。
采用食品安全預警指數IFS值表示殘留藥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當IFS值遠小于1時,表示殘留藥物對食品安全沒有明顯影響。根據檢出藥物的日允許攝入量(ADI)(accepable daily intake),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成人雞蛋攝入量為50g/d[10],以人均體重60kg和檢出藥物殘留最大值計算IFS值,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檢出藥物的IFS值遠小于1,說明其對食品安全影響的風險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尚處于相對安全的水平。

表2 檢出藥物日允許攝入量與IFS值
需要注意的是,農業部公告已禁止在食品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4種喹諾酮類藥物。因此,盡管氧氟沙星檢出率不高,但仍可能對養殖業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潛在風險。
充分利用告知書、明白紙、科普宣傳手冊等方式,開展對《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及使用規范》《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化合物清單》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將安全用藥有關政策規定落實到生產經營主體及相關人員,進一步提高守法養殖的自覺性和安全用藥意識。對禁限用藥物、停用藥物、非法添加物以及安全用藥間隔期、休藥期規定等開展專項培訓,以提高養殖戶養殖技術及用藥知識,倡導科學合理用藥。
持續完善監管措施,改進監管手段,加大監管力度,對屬地蛋雞養殖場開展不定期生產檢查,及時關注掌握國內外雞蛋質量安全狀況與研究進展,適時開展專項整治,以達到預期的監管效果。
改進養殖模式,控制養殖環境,做好蛋雞生物安全健康保障,嚴格執行消毒和防疫制度,強化飼料和飲水管理,嚴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獸藥和飼料添加劑,嚴禁添加違禁物質,最大限度減少獸藥使用。如需用藥,應嚴格用藥規范,嚴控使用劑量并執行休藥期要求。建議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藥物,停止使用休藥期長的藥物,或使用復方中草藥、中草藥提取物代替部分化學藥物的使用,以有效降低藥物殘留風險。
承諾達標合格證的“達標”主要聚焦不使用禁用農藥獸藥、停用獸藥和非法添加物,常規農藥獸藥殘留不超標等方面。通過不斷強化生產主體的責任意識,加強家禽養殖和禽蛋產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和控制,有效減少甚至杜絕藥物使用風險,確保禽蛋產品質量安全。結合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禽蛋監測結果通報和本次風險研究結果,建議雞蛋產品上市前,著重對磺胺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酰胺醇類、硝基咪唑類藥物進行風險排查,以更好地保障上市雞蛋產品質量安全。
檢測技術與方法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因此要加大針對于禽蛋基質的技術研究,推出準確、簡便、高效、環保的檢測方法。同時,對獸藥殘留的限量不能一味地“緊”,不能拋開劑量談毒性,有效合規使用,并對殘留限量進行明確量化、合理約束,既可為獸藥殘留檢測工作提供更全面科學的評價依據,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也更符合蛋雞養殖行業發展要求。
蛋雞產業是成都市農業農村重要的基礎產業,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雞蛋質量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研究結果表明,成都市養殖環節雞蛋中存在產蛋期禁用和食品動物停用藥物檢出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養殖生產中違規添加或疾病防治中不規范使用獸藥所致。針對上述主要風險因素,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建議,以期從源頭上減少藥物殘留現象,提高雞蛋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蛋雞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