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彪,麻文建,蒲 慧,李 波,楊 駿,馬甲強,馮成林
(1.四川省廣元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廣元 628000;2.四川省廣元市林業工作站,四川 廣元 628000;3.四川省廣元市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中心,四川 廣元 628000;4.四川省廣元市林業局,四川 廣元 628000;5.四川省廣元市園林綠化事務中心,四川 廣元 628000)
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當今社會的重大課題,而且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正產生深遠影響[1]。全球變暖的元兇主要是以CO2為主的溫室氣體,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威脅。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在紐約召開,我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中國碳排放“3060目標”[2]。鞏固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是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和戰略選擇,對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3]。為早日實現“3060目標”,每年分配給控排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當控排企業自身碳排放配額不能滿足清繳額度時,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其他企業富余的碳排放配額用以清繳,同時還可以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用以抵消一定比例的清繳額度。CCER交易作為我國碳市場交易的重要補充,其項目開發經歷了萌芽、發展及暫停階段。當前,《巴黎協定》關于國際碳交易機制還未建立,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線上交易剛啟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還未修訂完成,CCER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需重新修訂和完善,有的咨詢機構虛夸開發收益、夸大開發難度、制造不用開發成本假象、借機圈地搶占林草資源等亂象叢生。文章旨在梳理CCER碳匯項目發展歷程、CCER林業碳匯項目特點、廣元市CCER林業碳匯項目基礎,為廣元市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提供參考。
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1997年全球多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通過不懈努力,《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在簽約國間生效。基于《京都議定書》相關內容,國際組織制定了清潔發展機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約定發達國家通過者技術援助、資金支持等方式,與發展中國家圍繞12個領域(工業、農業、林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廢物處置等)開展CDM碳匯項目的開發與合作,相應溫室氣體的減排量被核實認證后可用于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減排履約。
隨著CDM碳匯項目實施和國際關系變化等受多方因素影響,2013年后歐盟嚴格限制減排量大的CDM碳匯項目進入,并且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CDM碳匯項目不在接受范圍[4]。
為推動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體系,我國借鑒清潔發展機制搭建適用于國內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機制。2012年6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對CCER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等提出具體要求,標志著國內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機制正式建立[5]。CCER碳匯項目產出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可在9個地方進行交易,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東、湖北、天津、重慶、福建8個地方碳市場及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6]。CCER碳匯項目涉及16個領域,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沼氣利用、生物質、固廢廢棄物處理、林業等。截至2017年3月15日,CCER碳匯項目完成審定的有2871個,其中項目備案861個,減排量備案234個(林業方面1個)[7]。
由于CCER碳匯項目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規范,為進一步完善和規范CCER碳匯項目,2017年3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第2號公告,宣布組織修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暫緩受理CCER碳匯項目、減排量、方法學及相關機構等備案申請,標志著CCER碳匯項目進入暫停階段[8]。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過程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劃轉到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目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仍處于修訂完善階段,新的管理辦法還未發布。
借鑒CDM碳匯項目方法學轉化CCER碳匯項目方法學176個,新開發24個[7]。200個CCER碳匯項目方法學中林業方面主要包含森林經營類、造林類、竹林經營類、竹林新造類4個。正在修訂和完善的CCER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對林地權屬、林木(竹林)屬性、項目時間等有嚴格限制(表1)。

表1 正在修訂和完善的CCER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適用條件
正在修訂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主要包括七個步驟,到最終產出可交易的減排量需經歷復雜的流程(表2)。同時,國內有資質的CCER項目審定和減排量核證機構共有12家,其中林業碳匯項目方面有6家,分別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林科院林業信息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1],項目多、機構少,難以避免項目開發成本高、耗時長的困局。

表2 CCER林業碳匯項目主要開發步驟
CCER林業碳匯項目要克服資金、技術、生態等障礙,通過非常規做法使項目情景的碳匯量高于基線情景的碳匯量,或基線情景的排放量高于項目情景的排放量。項目要符合額外性的要求,不能單純地將森林碳儲量看成可交易的項目減排量[9-10]。造林類碳匯項目每年約產生15t/hm2減排量,森林經營類碳匯項目每年約產生3t/hm2減排量[1]。以四川聯合交易所2023年1月30日至2月3日減排量75元/t計算,造林類碳匯項目每年收入約1125元/hm2,森林經營類碳匯項目每年收入約225元/hm2。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費用約400000元/個,造林成本約12000元/hm2,撫育成本約1500元/hm2,項目監測約200000元/次[11]。若20年計入期、每5年監測1次的項目,僅計算首次造林投入和一次撫育投入,不同類別CCER林業碳匯項目盈虧平衡點面積差別較大(表3)。

表3 不同類別CCER林業碳匯項目盈虧平衡點面積
2022年1月,中國共產黨廣元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作出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加快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典范城市的決定,提出“積極開發森林碳匯項目,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和碳匯交易”[12]。2022年12月,中國共產黨廣元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作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拼搏奮進新征程譜寫廣元發展新篇章的決定,提出“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13]。廣元市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十四五”綠色發展總體方案、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深化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正加快構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系統性政策體系[14]。
廣元市致力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思路,多年來著力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資源動態監測、林業產業和科技發展等,科學推進國土綠化,2007~2022年完成營造林378400 hm2(圖1),先后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現有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5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9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8種,森林面積942667hm2,森林覆蓋率57.76%,森林蓄積6.35×107m3。

圖1 廣元市2007~2022年營造林面積
2022年4月,四川省首個森林碳匯事務中心在廣元市劍閣縣林業局成立,負責全縣碳匯行業的管理和指導等工作[15]。2022年,廣元市朝天區與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合作,開展區域林業碳匯(源)計量體系研究,探索構建碳儲量監測體系,多方位推進全省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通過新造、改培和撫育等方式建設國家儲備林,通過退化林修復和純林改造等方式,持續鞏固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16]。2022年6月,廣元市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線上、線下主題活動,營造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風尚。圍繞CCER碳匯項目謀劃、儲備、開發和資源對接、推介服務等方面,廣元市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走深走實[17]。
相關管理部門要密切關注、跟蹤國家關于CCER林業碳匯項目及碳市場交易的政策動向,指導企業、團體和個人等各類市場主體既能積極參與,又能在現行政策下穩妥推進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按照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統一部署要求,推動廣元市朝天區在林業碳匯潛力評估、區域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區域碳普惠機制探索等方面取得進展,及時總結開發試點經驗。
加強國土“三調”數據與林業數據融合,實施“一張圖”管理。嚴厲打擊毀林毀濕、亂砍濫伐、濫占濫挖等破壞林業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突出森林資源保護。推進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地等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推進林業防災減災標本兼治,持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森林質量,為CCER碳匯項目開發重啟后,林業碳匯項目有序開發打牢基礎。
目前,CCER碳匯項目開發相關政策制度、機制未建立健全,尚未宣布重新啟動。要積極邀請CCER林業碳匯專家,開展項目開發、計量監測和核證交易等能力培訓,加強林業碳匯專業人才儲備。利用座談、培訓和互聯網等多種手段,宣傳普及林業碳匯知識,提高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認識,防控資源無序圈占、盲目開發、弄虛作假等風險,促進林業碳匯項目有序開發、規范管理、健康發展[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