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對國畫課程的改革,并結合國畫課程的特色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完善,以期在提高學生國畫創作水平的同時,為我們國家的繪畫事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基于此,闡述國畫的內涵及教學現狀,說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以助力該領域的后續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育;國畫教學;創新能力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高校美術專業的國畫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臨摹國畫,這樣雖然可以保持國畫的藝術性,但不能有效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在當前嶄新的教育情境中,國畫課程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對學生藝術潛力的挖掘,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進一步提升國畫教學的質量。
一、國畫的內涵及教學現狀
國畫又叫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國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典范,是中華民族文化修養、文化內涵與底蘊的直接反映。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 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我國歷代藝術家都給予了國畫很多的關注,到了今天,它已經變成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當今的繪畫藝術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國將國畫教學納入了藝術教育系統之中,以期實現對國畫創作技巧的傳承,同時還要將國畫與社會發展情況相結合進行不斷創新,從而彰顯國畫魅力,更好地將國畫的理念、精髓發揚光大。然而,從整體上來看,目前一些高校美術專業的國畫教學步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之中。在國畫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得到充分的關注,并持續加以改善,這樣才能促進國畫教育的長期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美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國畫教學仍以寫生、臨摹為主,在教學理念、方法和內容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創新。具體來說,我國高校美術專業油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招生體系不完善
在招收國畫專業的學生時,應重點關注其基本功。然而,當前的招生標準是不全面的,沒有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考核評價標準,這就導致難以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基本功底進行掌握。當前藝術類招生考試使用較多的素描是從國外引入的,比較重視對光影、形體結構以及空間視角的掌握,但其與我國的國畫藝術體系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它們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在招生時,僅將學生對素描和色彩的學習情況作為評估內容,會導致在后來的國畫教學過程中難以調整學生的繪畫傾向,也不利于對學生國畫學習興趣的激發[1]。
(二)教學設施不全面
國畫教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因此對教學設施的配置有非常高的要求,高校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和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適用于國畫教學的設施。國畫教學需要進行大量的臨摹,但是一些學校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多是印刷品,其往往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一幅畫作原本的樣子[2]。有些學校可能會斥巨資購買高仿國畫,但由于缺乏足夠的經費,因此學生很難到現場進行臨摹,更不能從那些優秀的國畫作品中感受到其中的含義和意境,這對全面提高國畫教學水準是不利的。
(三)學生功底不扎實
首先,我國的藝術人才培養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了學生繪畫基礎技能的相對低下。其次,現行的藝術類專業考試體系對專業課的要求很高,但對文化課的要求相對較低,導致大多數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專業訓練上,忽視了對文化課的學習。在進入高校后,很多學校仍然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在課程安排、專業教師設置、系統訓練等方面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過分注重對技術和技巧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國畫內涵的深刻認識和掌握。
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通過國畫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國畫產生更多的認識,讓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體會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3]。然而,在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傾向于對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習慣通過讓學生臨摹經典作品,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升。而此過程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難以提升美術教育的水平,而且會制約學生自身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國傳統的國畫教學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很多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逐漸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在指導他們臨摹優秀藝術作品的時候也不斷啟發他們思考,使其體會國畫的韻味,并與當代藝術元素相結合。這樣既能提升高校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又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生的美術水平,讓美術教育獲得很好的發展。
三、高校美術專業國畫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
培養策略
(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要想使學生在國畫教學中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就要重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國畫專業的學生敞開心扉,對多元文化抱著包容和尊重的心態。這樣既有利于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又可以不斷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國畫作品,更好地適應當今大眾對國畫作品的鑒賞要求。在國畫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畫家們一直十分注重用筆,因此大多數國畫都是以意境深遠、用筆精巧為美。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國畫的審美視角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國畫創作者應該明確自己的創作主題,合理調整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以適應新的發展潮流,確保創作出的國畫作品符合當今的文化背景。
高校美術專業國畫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認識到傳統國畫創作形式在新時代所面臨的新要求,積極主動繼承國畫精神,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國畫作品創作時,教師要經常督促學生思考美術作品形式的變化趨勢,要運用創新思維對作品的內容和畫面結構進行優化,融合世界先進的繪畫技藝和制式,保存國畫精華。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創作效果,而且能夠使美術作品在展示時得到更多人民群眾的認可和青睞,讓學生在有效拓展知識面的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創作技能。
(二)豐富美術鑒賞內容
要想提升學生的國畫創作水平,那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豐富教學所用的美術鑒賞內容,在引導學生欣賞有關作品的時候,帶領其探究作品的獨特性,學習獨特的繪畫手法,并在鑒賞的過程中尋找創作靈感。只有這樣,學生創作出來的國畫作品才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并擁有更出色的表現價值。除此之外,充實學生的美術鑒賞內容,還能夠提升他們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水平,增進他們對古今中外優秀繪畫、書法、雕塑等作品的認識與學習,使其能在自主創作時將時代背景、精神內涵融入作品,從而正確地構建審美框架,為提升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高校美術專業的國畫課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為他們打造美術鑒賞環節,在此環節中強化其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同時帶領其了解外國的美術表現形式,讓他們從多種角度進行鑒賞,并通過強化分析、持續比較,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個作品的形態、組成和相應的技巧上。在鑒賞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創作自己的作品,從而實現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當然,國畫課程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去當地的美術館,或是國內其他地方比較有名氣的美術館,對古今著名畫家的優秀作品展開鑒賞,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這些畫作中蘊含的豐富的感染力,通過鑒賞提升自己對美的認識,增進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在以后的創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也讓優秀國畫藝術在新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滲透創新能力培養價值
在高校美術專業國畫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新時期的教育工作中,高校國畫課程教師不但要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明確創新能力培養的價值,從而為自己確立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調整發展的方式,從多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養,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比如,國畫課程教師在課上進行分析和講解的時候,可以持續向學生滲透培養創新能力的價值,并鼓勵學生就如何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提出觀點和看法。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情況,從而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使教學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具有高效性和針對性。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創新能力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展開獨立分析和把握,并對國畫創作所要傳達的內容進行思考,從而在以后的課程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讓自己的創意思維和創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國畫課程教師還可以從生活的視角切入,講解優秀國畫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創作時充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同時讓高校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價值,在強化學習的同時取長補短、勇于嘗試,將創新的結果展示出來。
(四)有效開展實踐活動
國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在不斷的實踐和嘗試中豐富自身的經驗,培養創造性思維。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國畫學習效果,學校和教師都要重視實踐教學,給他們提供更多便利的環境來強化學習,同時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樣有利于他們專業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國畫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山水畫作品,且山水畫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往往與創作者創作當下的心境及自然環境帶給人的感受有關,然而大多數學生缺乏對作者創作背景的了解,也未能親臨過類似的現場,所以很難去感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對此類作品進行鑒賞時,就會缺乏深度,也很難掌握山水畫的繪畫精髓。針對這種情況,國畫課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現實中深切感受山水景觀的氣勢,在有山水的地方引導學生開展戶外寫生,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可以增加感情體驗的環境,進而讓學生在山環水繞的環境中感受山水畫中寄托的作者感情。當然,在進行戶外寫生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繪畫技巧,保證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美術知識的認識,將所看到的景象用有創意的方法表現在紙上,增強其創新能力,使其明確傳統文化的精髓,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使其作品的創作形式能夠更加豐富。
(五)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國畫作為美術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當代美術的區別在于更加重視對文化和觀念的表現,總體上表現出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征。因此,在高校美術專業國畫教學中,要想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就不能讓他們的創作思維過于天馬行空,而是要在把握一定文化和思想的前提下,對美術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從而使作品具備更高的價值。然而,一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不足,特別是對國畫中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不足,致使課堂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的剖析,讓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產生強烈認同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具體的國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國畫的本質,并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將國畫作品的創作背景或者蘊含的時代特點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時代背景出發,剖析國畫作品中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除此之外,在引導學生對國畫的內涵有一定的認識以后,需要以學生的認識水平為依據,對他們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指導他們去剖析國畫作品,從整體到局部,從結構、層次、內容等多個方面展開探索,充分了解優秀國畫作品的獨特之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藝術創作思維,創新國畫的表達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要加大國畫教學中對文化教育的關注力度,持續彌補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不足,使他們能夠全面地了解每一個時代國畫的發展特征,為他們對國畫作品的鑒賞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使他們在認識到國畫的魅力之后積極地參與方法和技巧的學習,整體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國畫課程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對美術專業學生藝術潛力的挖掘,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國畫教學的質量。對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建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美術鑒賞內容、滲透創新能力培養價值、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思琦.高校美術國畫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與時代(中),2018(8):108-109.
[2]陳君.高校美術國畫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明日風尚,2020(1):66-67.
[3]羅黔軍.高校美術國畫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藝術家,2020(5):131-132.
作者簡介:
梁舒婷,羅定開放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