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嚴
4月24日至26日,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在西安舉行,共有21個亞洲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3個文化遺產國際組織的150位代表出席,其中包括16位部長級官員及大使、3位國際組織負責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成員國、觀察員國總數由發起時的10國增至18國,選舉中國擔任首屆聯盟主席國。會議發布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西安宣言》,啟動了亞洲文化遺產基金,成立了“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是我國主導創建的首個文化遺產領域國際組織,也是目前亞洲區域內唯一一個文化遺產專門性國際組織,從發端設計到落地成形,習近平主席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義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理念貫穿其中。

聯盟大會召開后不久,習近平主席見證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簽署政府間關于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化財產的協定,成為中國—中亞峰會期間文化遺產領域的重要成果。黨的二十大后,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家文物局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持續深化與法國、美國、英國、意大利、希臘、埃及、突尼斯、塞浦路斯、伊朗、沙特、烏茲別克斯坦、南非等文化遺產大國和文明古國在協議商簽、聯合考古、世界遺產、水下考古、博物館交流、人員培訓、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等領域深度合作,使之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生動內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盟等國際平臺廣泛結交朋友,參與文化遺產國際治理,發出中國聲音。今年,恰逢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國家文物局與柬埔寨、尼泊爾、緬甸、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有力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今年下半年還將舉辦“一帶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
今后,國家文物局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致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賀信精神以及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持續推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走深走實,建強建好秘書處,做好內外協調統籌,用好國際平臺,發揮文化遺產彌合分歧、凝聚人心的獨特作用,多措并舉實現文化遺產外交高質量發展,切實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
(本刊記者董常芳根據7月28日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文字實錄整理)
責任編輯:狐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