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聲良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敦煌研究院的全體員工,向我們敬愛的樊錦詩先生致敬!
樊錦詩先生是一位嚴謹的學者,耐心的老師。60年來,她孜孜不倦,排除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干擾,帶領我們運用考古學方法,對敦煌石窟進行考古分期排年,使莫高窟大部分洞窟的年代逐漸明確;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調查研究,完成了第一部考古報告《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 266—275窟考古報告》,這些開創性的成果對今天的石窟考古研究具有示范意義。
樊錦詩先生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她擔當起時代的使命,率領敦煌研究院的同仁們努力尋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原則和科學規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管理和開放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在她的領導下,敦煌研究院依據《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聯合國內外專業機構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2006-2025年)》,將敦煌石窟文物的保護與管理、敦煌學研究、旅游開放、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重要工作都置于有計劃、有步驟的長遠科學規劃之中。
在她的倡導和推動下,《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由甘肅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并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為國內文化遺產地的法律保護樹立了典范。她率先推動利用數字化科技保存石窟信息,為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樊錦詩先生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她率領研究團隊進行了長期游客承載量調查,并堅持按承載量接待游客。與此同時,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樊錦詩先生聯合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建設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于2014年正式建成,這一服務設施的開放,極大地緩解了因游客大增給保護壁畫帶來的壓力,同時,形成了莫高窟新的參觀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文物保護和旅游開放的矛盾。
為了讓敦煌石窟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能夠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樊錦詩先生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的思路,并在20年前就提出了敦煌研究院的遠景目標,建成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一流的遺產收藏、一流的遺產保護、一流的遺產研究、一流的展示服務功能等,對今天的敦煌文物事業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樊錦詩先生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她一直關心年輕人的成長,努力創造條件使青年人能夠深造和提高,可以發揮能力和特長,取得事業的成功。在她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懷抱理想來到了大漠中的敦煌。作為晚輩,我和很多同事在先生的精心培養下成長起來。在我們的身后,又有一批一批的青年學子來到了敦煌。
樊錦詩先生是一面旗幟,她擇一事,終一生,她的事跡就是“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體現。
讓我們衷心祝愿樊錦詩先生健康、長壽!
我們將繼續跟隨著樊錦詩先生的旗幟,秉承莫高精神,沿著老一輩開創的道路砥礪前行,為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而努力奮斗。
(摘編自作者7月10日在“‘樊錦詩星命名 樊錦詩基金設立暨從事敦煌文物事業60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狐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