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裕鵬
(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 泉州 362200)
近年來,人們已經普遍接受與認同具有碎片化、移動化特點的信息接收方式,使得短視頻在新聞媒體報道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現階段,短視頻新聞已經發展成主流新聞報道的重要模式與創新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怎樣在報道中對短視頻進行創新性的運用,已經成為了相關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與深入探究的熱點課題。
2014 年全國兩會召開時,央視就已經通過短視頻進行實時新聞報道。隨后,各電視媒體掀起了新聞短視頻化的浪潮。其中,代表性最強的為上海廣播電視臺(SMG)在新聞客戶端中創設的“看看新聞”欄目,以及北京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的“北京時間”等,此類媒體均認識到了短視頻新聞的優點,并通過正確的方式將這些優點發揮了出來,進而得到了人們的關注[1]。同時,2019 年8 月24 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入駐抖音,僅發布3 條短視頻后,粉絲就破了千萬。隨后許多電視臺均在抖音開設了官方新聞號,諸如四川觀察(4 712.6 萬粉絲)、直播德州(163.7 萬粉絲)、湖南廣電金鷹之聲(213.3 萬粉絲)等,其中央視新聞的粉絲量最多,高達1.5 億。近年來,短視頻MCN 逐漸演變成為廣電媒體的主要發展方向,例如湖南衛視以及山東廣電等,分別成立了Drama TV、Lightning TV。從中可知,現階段短視頻在傳播電視新聞方面發揮著載體作用。并且短視頻新聞還具有社交屬性,人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可讓社交需求得到滿足。除此之外,人們可采取點贊、轉發、分享等形式,二次傳播信息,讓信息得到進一步擴散。因此,短視頻新聞除了能夠做到與時俱進之外,還能夠適應國家媒體融合政策。
另外,各類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量優秀內容。諸如東方衛視制作的系列視頻《這就是中國》,在“看看新聞”平臺播出,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同時,央視制作的短視頻《鼓嶺!鼓嶺》,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央視《新聞聯播》欄目也優化了話語體系,即憑借先進的制作技術,結合各類創新性的方式,諸如卡點音樂等,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更具趣味性,符合時代發展特點。康輝等主持人也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人們呈現日常工作狀態,縮短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電視新聞通過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能夠讓互聯網傳播產業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業的結合,短視頻新聞不僅擁有豐富的創意,而且還具備多種剪輯方式,能夠為不同群體創作相應的閱讀內容。例如,新華社于2018 年創設的“媒體大腦·MAGIC 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創作一個短視頻新聞只需花費6 秒鐘,并且還能夠量化生產短視頻新聞,現階段MAGIC 已被經常用于會議視頻和報道相關賽事,且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運用也非常普遍。但由于我國網民基數過大,因此短視頻用戶數量也不在少數,而電視新聞短視頻在投放量方面偏少,所以也就難以應對龐大的需求。因此,在促進電視新聞傳播效果提升方面,需要將重點考慮怎樣提高新聞采編和媒體傳播方面的專業性、多樣性等。
當前,短視頻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日漸明顯,不僅可使電視新聞傳播效果更為理想,而且也有助于其創新力的增強。電視新聞短視頻主要是實現采編一體化,與中央素材庫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以便于優化新聞傳播流程。新聞事件出現之后,記者會火速趕往現場,采集與新聞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然后上傳到素材庫中,方便多次生產、傳播,如此也就形成了一種新模式,即多端口之間能夠對一次采集成果進行共享,推動電視新聞內容生產與傳播更具多元化的特點[2]。以《AI 學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了中國社會這些變化》為例,其就是新華社通過“兩會機器人”制作出的報道,雖然該新聞的時長并未超過1 分鐘,但點擊率高達155 萬次。
對于短視頻而言,具有短小精練的特征,與傳統視頻框架進行比較能夠發現,電視新聞短視頻運用的敘事方式、邏輯等相對簡單,盡管短視頻通常難以詳細介紹整個事件,但采取拼接素材的方式,能夠讓電視新聞在報道方面擁有更加寬闊的敘事空間[3]。在時長方面,短視頻通常不會超過180s,此種利用秒進行計數的方法,與人們碎片化閱讀的特點相符。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分布廣泛,采取短視頻模式,有利于簡化生產過程,并能夠迅速進行傳播,確保受眾能夠及時接收到最新的新聞。由此可見,在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運用短視頻,可以第一時間向受眾推送新聞信息,有利于讓新聞報道的兩大顯著特征,即時效性與有效性得到充分體現,吸引更多的受眾,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媒體之間的融合,屬于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程,電視媒體在通過短視頻開展新聞報道工作時,應落實好縱深性和系統性等相關工作,將語態轉換與技術創新作為出發點,通過短視頻將新聞發生前后的故事呈現在受眾面前,并優化內容策劃、視頻剪輯、傳輸發布等步驟。例如,央視在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時,制作團隊超過30 人,結合受眾不同需求,系統整理了直播現場的70 路信號,進而創作了諸多極具特色的短視頻,將閱兵過程的細節呈現在了受眾面前。電視媒體相較于各類自媒體而言,其具備的優勢更多,其中的一項就是內容生產更加專業,將短視頻運用到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則可以將這些優勢順利地發揮出來,同時融合短視頻優勢進行傳播平臺的構建,進一步創新發展電視新聞報道模式。
《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后,各地區廣電系統紛紛作出了響應。以湖南廣電為例,為了能夠貫徹落實發展戰略,其結合湖南衛視與芒果TV,將新媒體業務與衛星頻道建設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湖南衛視的做法讓各大主流媒體意識到了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進而主動向新媒體靠攏,憑借其優勢推動自身的發展,事實上此戰略推動了芒果TV 的發展。但盡管部分電視媒體重新認識了新媒體,但在進行戰略布局的過程中,對新媒體業務的關注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傳統思維也并未得到改變,進而在新媒體發展方面存在滯后的狀況,未全面發揮出短視頻的作用。因此,電視媒體需準確認識短視頻在新聞傳播、內容消費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適當提高其在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例如,對于主流媒體而言,其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往往看重輿論的引導,在敘事方面過于宏大,且報道方式比較僵硬,表現得不接地氣。然而,在內容處理方面,短視頻更加親民與靈活,網絡的社交性、符號化等特征明顯。在電視端報道方面,重點改變新聞稿件、拍攝方式、主播語態等,精心創作短視頻,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例如,央視新聞《主播說聯播》這一短視頻中,以時政熱點為切入點,以小見大,采用接地氣的語言,輕松、愉悅地開展交流活動,傳播新聞、引導輿論,收獲了一大批年輕粉絲。另外,電視新聞在應用短視頻的過程中需重視不同短視頻平臺的傳播規則,比如在抖音等平臺中的新聞號更加重視吸引受眾眼球,進而經常在視頻上方搭配鮮明的標題,讓受眾通過標題就能夠大致了解新聞內容,且視頻短而快。而視頻號新聞更加重視“精品化、質量化”,以及朋友圈傳播與抖音推薦池、受眾問題。對此,在制作短視頻的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將新聞事件闡述清楚,并對產生的影響和社會現象進行分析,以此引導社會輿論。
隨著新媒體的持續發展,受眾在媒介方面提出了諸多的新要求,諸如移動化、碎片化等。對此,短視頻具有的精悍、短小、傳播快等優勢,在建立融媒體矩陣過程中展現出了極其關鍵的作用,并推動了新舊媒體的結合。電視媒體在對短視頻新聞進行制作時,應秉承“內容為王”的原則,確保短視頻新聞質量始終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促進新聞內容影響力的增強[4]。同時,電視媒體除了需要尊重客觀事實之外,還應實現文字、圖片動態化,使之可視可讀,然后再運用移動設備加工素材,全面優化新聞報道,構建良好的交流情境,確保受眾能夠代入到新聞中,并配以對應的圖片與文字,可進一步強化受眾的沉浸感覺。例如,《臺州深觀察》欄目選擇理性以及客觀的制作風格,以“調查成就深度”作為基礎,構建了記者調查和觀察員在演播室點評的模式。就此類報道而言,通常涉及較長的制作周期,對此電視臺可通過短視頻的方式播放預告,吸引受眾。同時,在臺風“利奇馬”到來后,記者用手機拍攝和記錄了最新情況,并及時上傳到后臺,制作了系列短視頻,確保人們能夠接收到實時、準確的信息,并被迅速轉發,其點擊量超過了千萬。
在媒體融合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平臺化建設演變成為關鍵點。通過對短視頻平臺的構建,可以與傳播渠道之間進行全面對接,同時還有利于對接電視新聞框架與新聞資源、分發規則等[5]。在短視頻平臺建成之后,就能夠掌握電視新聞在傳播方面的規則以及秩序,同時話語權也會得到增強。對此,為了能夠強化話語權、定義權,電視新聞媒體應樹立起正確的短視頻平臺發展思維,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構建,以便于通過聚合性的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廣泛傳播。并且也只有通過此種方式,才可自主控制內容、渠道、品牌等,進而順利整合各類資源,順利實現短視頻注意力經濟,推動媒介深度融合。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讓傳播手段得到了良好發展。在傳播力方面,平民化特征明顯,基于短視頻的趣味特征,引入5G+4K+AI 技術,然后將其作為促進電視媒體發展的關鍵點,使電視新聞影響力得到顯著的提高。一方面,找準角度,明確亮點。選取人們喜聞樂見的敘事元素,并同服務主體相融合。例如,對于鄉村振興先進人物的宣傳,其報道內容最好大氣、鮮活,且同傳播規律相吻合,引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媒介發展與信息傳播話語、形式、平臺等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近年來,短視頻逐漸演變成了承載新聞內容的全新方式,信息傳播也正在向此方面靠攏,推動了傳統媒體的轉型,進而順利適應新時代。同時,讓電視新聞報道實現平臺化發展,能夠使新聞內容擺脫雜亂以及各自獨立的情況,對各種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創建權威的媒體品牌,進而提高自身的影響力。現階段,一些傳統電視的新聞短視頻內容依然可以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充分說明了優質新聞內容尤為關鍵,然而受眾難以分辨新聞的具體制作團隊與主導媒體,影響了電視媒體品牌形象的構建,形成不了品牌優勢,用戶黏度也得不到提升,且熱度降低后便會完全消失[6]。所以,要想推動受眾選擇行為的改變,就需要打造良好的口碑與品牌,確保其可以優先關注主流媒體發出的聲音。
另外,通過長時間的沉淀與儲備,主流媒體擁有了大規模的優質內容,其是二次創作不可缺少的基礎。例如,《這是你絕對想不到的袁·梗王·隆平爺爺》是央視創作的小央視頻,一經發布,在網絡上掀起了熱潮,迅速沖上了熱搜,點擊量高達2 600 萬余次。該視頻內容普遍來源于《面對面》中袁隆平的三次專訪活動。制作人員通過精心的剪輯與獨特的拼接,再配以詼諧的背景音樂、特效字幕與動畫轉場,創作出了獨特的衍生短視頻,電視端、網絡端的內容完全不同,流量持續增長。
對于短視頻而言,其內容創作獨特,傳播速度快,現實中毫無意義的信息與符號,通過短視頻創作極易成為獨特的傳播文化,并持續與新流行元素進行結合。在此背景下,在短視頻新聞方面,主流媒體不得采用惡俗、內涵不足的元素。如“炫富摔”在整個網絡上流行,有的人擺拍摔倒及身邊到處散落的奢侈品,這完全是一種炫富行為。對于這一情況,央視新聞制作了“愛崗敬業摔”組圖,是在工地上,搶修人員摔倒,且身邊散落了扳手、螺絲刀、水平儀、故障記錄本等,如圖1 所示。某護士摔倒后,摔出血壓計、注射器以及輸液器等。此組圖凸顯了不同行業的職業特色與他們的責任。央視新媒體憑借此種詼諧的方式,讓主流價值宣傳順利實現了軟著陸。

圖1 愛崗敬業摔
綜上所述,將移動短視頻運用到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可以推動電視新聞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對新聞進行報道,可以賦予新聞事件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并達到精細化的效果,讓新聞傳播媒介圈層得到有效的拓展。因此,電視媒體應重視對觀念、思維的更新,積極探尋新的發展方式,科學合理地運用短視頻,加強視覺化傳播,讓新聞報道能夠抓住受眾的眼球,提高新聞影響力,進而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