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龍香,張振強,韋春江,劉 敏,宋雨蕓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隨著“逆全球化”思潮興起和新冠疫情的暴發,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確定性加劇,區域經濟經貿組織逐漸成為經濟體參與貿易合作的重要途徑。為了打造更高開放貿易水平的自由貿易區迎接新的挑戰,中國與東盟、新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并于2022年1月1 日正式生效。在RCEP 背景下,廣西以此途徑與RCEP 各國全面發揮區域內農產品貿易潛力,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農業合作關系,為廣西農產品貿易的高質量、穩健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本文主要通過考察廣西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和現存問題,分析和探討廣西動物類、植物類、農副加工類和紡織原料類四大類農產品出口RCEP 成員國這一特定區域內的競爭優勢,提出廣西農產品對RCEP 各國出口的優化性建議,以提高廣西農產品對RCEP 各國出口總值,推動廣西農產品出口貿易向更高水平發展,促進廣西農產品產業經濟發展,帶動全國各個地區農產品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廣西農產品“走出去”和貿易政策的調整與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對RCEP 各種類農產品的出口比重及產品集中度見表1。產品出口集中化有利于依托產業鏈規律塑造競爭優勢,廣西某產品出口集中度高,可以帶動相關產品和附屬產品的市場潛力,帶動出口的增長。但是這不是只有好處,同時也會產生過度依賴而加劇產業鏈的脆弱性,導致出口額不增反降。即當內外部條件變化引起的貿易波動對產品競爭優勢產生壓力時,產業鏈單一的國家嚴重偏向某類產品的生產,其競爭優勢的提升潛力可能低于出口產品品種豐富的國家。
廣西對RCEP 出口農產品的國別分布狀況見表2。廣西對RCEP 所有成員國都存在不同數額的對外貿易往來,其分散度較高,風險性低。其中排名最高的四個國家分別是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和菲律賓。相反,文萊、柬埔寨、緬甸和老撾四國的比重占比較低,市場提升空間較大。馬來西亞所占比重從2017年的0.0197 增加到2021年的0.1012,對廣西農產品的市場提供能力大幅上升;新西蘭的占比由2017年的0.0062 迅猛增長至2021年的0.0367;日本的占比也從2017年的0.0130 快速增至2021年的0.0931。

表2 廣西對RCEP 農產品出口市場比重及市場集中度
1.模型的構建及解釋
(1)波士頓矩陣模型
廣西的農產品在RCEP 的市場份額可能遭受中國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國家擠壓,即使廣西農產品凈出口能力強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具有高潛力的市場成長空間,只有當廣西的農產品凈出口能力上占RCEP 市場份額同時占優勢時,才能充分體現出該農產品的競爭優勢,所以凈出口能力及市場的成長空間是判斷廣西農產品在RCEP 區域內競爭優勢狀況的兩個重要指標。將選取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TSC)反映農產品凈出口能力的強弱,選取市場占有率(Market Share,MS)反映市場成長空間的大小,[1]判斷廣西四大類農產品在RCEP 區域內不同國家的競爭優勢。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SC)和市場占有率(MS)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xi表示廣西第i(i=1,2,3,4)類農產品對RCEP 其余14 個成員國各自的出口額;mi表示廣西第i(i=1,2,3,4)類農產品對RCEP 其余14 個成員國各自的進口額;Xi表示RCEP 其余14 個成員國各自i(i=1,2,3,4)類農產品的全球進口總額。
(2)CMS 模型
恒定市場份額模型又稱CMS 模型,是一種國際上的貿易分析工具,用于研究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因此本文將采用CMS 模型來分解出口波動背后的多種力量。CMS 模型的第一、二層次分解公式如下:
其中,∑i∑jsij0△Qij表示結構效應;∑i∑j△sijQij0表示競爭力效應表示交叉效應∑i∑jsij△Qij;s0△Q 表示增長效應,(∑i∑jsij0△Qij-s0△Q)表示產品結構效應;s0△Q+(∑i∑j△sijQij0-△sQ0)表示綜合競爭力效應。
下標i,j 分別表示單類農產品和單個RCEP 成員國(i=1,2,3,4;j=1,2,3,4,5,6,7,8,9,10,11,12,13,14);△q 表示廣西對RCEP 其他14 個成員國下一年農產品出口總額與上一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差值;sij表示廣西對j 國i 類農產品出口額占j 國i類農產品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上標0 表示基期指標,1 表示期末指標;△Qij表示j 國i 類下一年農產品世界進口額與上一年農產品進口額的差值;△sij表示廣西對j 國i 類農產品出口額占j 國i 類農產品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逐年差;△Q 表示RCEP14個國家的農產品世界進口總額逐年差;Qij表示j 國i 類農產品進口額;s 表示廣西對RCEP 其他14 個成員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占其農產品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
2.數據的來源及說明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uncomtradetabase、中國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寧海關、廣西統計年鑒2017-2021年海關數據庫、聯合國貿易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2021年數據庫、統計數據庫和廣西統計年鑒2021年數據庫。
對于農產品的分類標準,本文根據世界海關組織發布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將農產品分為動物類(01~05 章)、植物類(06~14 章)、農副加工類(15~24 章)、紡織原料類(51~53 章)四大類別。
所需要的指標有:廣西對RCEP 其他14 個成員國各國的農產品出口額、RCEP14 個成員國各國的世界農產品進口額、廣西對RCEP 其他14 個成員國各國的四大類農產品(動物類、植物類、農副加工類、紡織原料類)出口額等,統一以美元為單位。
1.廣西對RCEP 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交叉分析結果
波士頓矩陣法的測試結果見下頁表3 和表4。總體來看,廣西四大類農產品在RCEP14 個成員國形成了56 組可判定的競爭優勢前景,其中凈出口能力與市場成長空間同時占優的“明星產品”共有4組,僅在出口成長空間上占優勢的“問題產品”有1 組,僅在凈出口能力上占優勢的“現金牛產品”有33組,凈出口能力與市場成長空間均不占優勢的“瘦狗產品”有18 組。由此可知,MS 指數處于相對高位的概率遠低于TSC 指數,意味著擴大市場占有率是突破產品競爭優勢培育瓶頸的關鍵。

表3 動物類、植物類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交叉分析結果

表4 農副加工類、紡織原料類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交叉分析結果
按國家來看,從總體的產品類型來分析:“明星產品”僅僅只有四組,越南擁有兩類“明星產品”,緬甸和新加坡各自擁有一類“明星產品”,均不含“瘦狗產品”。因此,越南、緬甸和新加坡屬于較為顯著的第一梯隊;新西蘭和韓國是四類農產品均為“金牛產品”的國家,位于第二梯隊;菲律賓、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均有1 類“瘦狗產品”,位于第三梯隊;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文萊、澳大利亞和老撾因其有2類及2 類以上“瘦狗產品”而居于末位梯隊,表明廣西農產品在這六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基礎極為薄弱。
按產品來看,植物類產品的平均TSC 指數和MS指數最高,動物類產品的平均TSC 指數和MS 指數最低,說明動物類產品的凈出口能力有待提升,并且還需要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市場占有率。值得注意的是,廣西農產品在文萊、澳大利亞和老撾有三類“瘦狗產品”,可能與廣西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它們所在國農產品豐富有關。其中,動物類產品、農副加工類產品和紡織原料類產品以“瘦狗產品”的出現次數最多,其競爭優勢的提升前景較為暗淡。
2.CMS 模型計算結果及分析
由表5 可知,在第一階段中,廣西農產品出口的增長效應貢獻率為-0.04%,到第二階段下降到-0.4%,可能是因為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導致廣西與RCEP 各國減少貿易進出口,造成了廣西出口RCEP 農產品增幅下降。交叉效應在第一階段使得廣西農產品增加額增加到274 885 935.09 美元,而在第二階段,交叉效應對增長額起到拉動的作用,貢獻率達到320.34%,說明在競爭力、出口結構和規模的交互影響下,廣西的農產品正在逐漸適應RCEP 市場。優化廣西農產品出口結構,有利于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競爭力包括綜合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兩方面,綜合競爭力一直在逆向拉動廣西農產品出口,在第一階段中,廣西綜合競爭力對其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186.21%,在第二階段下降到-155.88%,說明廣西農產品整體競爭力比較弱,但向好的方向發展。廣西農產品的競爭力在第一階段很高,但在第二階段競爭力明顯下降,凸顯出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引起產品競爭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關稅大幅度上升,導致廣西境內農產品的成本提高,相比于其他國家同類農產品競爭力明顯不足,加上深受疫情的影響等因素,使得廣西農產品出口明顯下降。

表5 廣西對RCEP 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CMS 模型分解
廣西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及其動因在RCEP背景下有一定的影響,RCEP 協議的生效對廣西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培養、提升和鞏固提供了充分保障。本文梳理了2017-2021年廣西對RCEP 農產品進出口總額、中國對RCEP 農產品出口總額和RCEP 對全球農產品進口總額等相關數據,借助波士頓矩陣法分析廣西農產品競爭優勢的形成機理,并運用CMS 模型從整體域層面分析廣西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探討廣西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狀況。研究發現:
第一,廣西農產品MS 指數處于相對高位的概率遠低于TSC 指數,意味著廣西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很低,需要擴大廣西動物類、植物類、農副加工類、紡織原料類四大類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突破產品競爭優勢。
第二,廣西農產品在東盟市場的出口相比在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市場的出口,廣西在后者的農產品出口越來越有發展前景,但東盟市場仍舊是廣西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陣地。從CMS 模型結果分析來看,廣西農產品在RCEP 市場的競爭力不足,需要提高產品競爭力。
第一,充分利用RCEP 協議的關稅承諾,鞏固廣西農產品在東盟市場與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市場的出口地位,尋求與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市場農貿合作的切入點。
第二,積極構建廣西動物類、植物類、農副加工類、紡織原料類四大農產品相關優勢產品在亞太區域的價值鏈,多方面擴大廣西農產品的市場份額,提升出口薄弱產品的技術含量,以提高廣西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優勢。
第三,正視培養廣西農產品競爭優勢要素的多樣化趨勢和有效應對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因素逆轉的不確定性,明確RCEP 協議內各國的市場動態與需求特征,改善廣西農產品供給份額對RCEP 市場需求變動的適應性,深度整合廣西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因素,尤其注重加強RCEP 內部市場對廣西農產品出口的增持與蓄力。
第四,把握RCEP 協議的生效機遇,加強廣西四大類農產品與協議國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等關鍵領域的農業合作,建立聯合制貿易預警機制和高水平農業技術交流平臺,巧妙利用中國廣西與各協議國的農業資源差異取長補短,加快形成亞太區域農產品貿易的長期有效合作機制,以促進廣西四大類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促進廣西農產品出口交易額呈現長期的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