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華鎣,鄧傳青,許林艷,熊興軍
(1.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2501;2.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是2016年由原國土資源調查和國土資源管理兩個專業合并而成的一個新專業,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課程以礦產資源調查為主,國土資源管理專業課程以土地調查與管理為主,在2020年修訂形成的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保留了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專業代碼由520101變更為420101,隸屬于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教育部于2019 年7 月30日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已滯后于專業發展。2021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職教大會肯定了職業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堅持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面向市場、服務社會、促進就業,不斷優化專業結構,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1]。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在發展要求上,強調“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要求部署構建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新戰略[2]。質量的提升,必先要求標準先行,鄉村振興戰略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資源的高效分配和最優利用,鄉村振興的核心就是人才振興。因此,梳理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職業面向和行業面向,通過崗位提煉知識和技能,從而設置與時俱進的專業課程體系,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十分有必要[3]。
2016年至今,開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均未超過20所,2017年最少為13所,2019年最多為16 所。由于招生就業等原因,黑龍江林職院、黑龍江生態職院、廣東茂名幼師學院、武漢東湖學院等高職院校只開設了1~2 屆,就停招并取消了該專業備案;貴州城市職業學院也只開設5 年后停招。目前,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招生和就業較穩定,前景較好,一直開設該專業的高職院校主要為:原開設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院校,如湖南工職院、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和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原開設國土資源管理專業的院校,如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廣西工程職業學院和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由國土資源調查和國土資源管理專業轉變到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上均保留了傳統的專業背景和特色,原開設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院校,保留了普通地質、構造地質、礦物巖石鑒定、礦產勘查等地下資源類調查課程;原開設國土資源管理專業的院校則延續了國土資源管理概論、不動產登記、土地估價、土地調查等地上資源類調查評價課程。
自然資源業務的發展給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土地整治工程技術人員、國土資源調查與評價人員、不動產確權登記專業人員、國土空間規劃人員、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人員等11 個職業。按照2020 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對應的產業主要為“農林牧漁業休閑觀光與農業農村管理服務”中的“鄉村土地綜合管理服務業”,對應的行業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中的土地管理業(79)。土地管理業主要面向土地整治服務、土地調查評估服務、土地登記服務和土地登記代理服務、其他土地管理服務。由此可見,根據專業對應的行業要求和產業需求,該專業培養的人才必須掌握土地整治、土地調查評估、土地登記代理和土地數據管理等技術技能,這樣才能培養創新型人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4]。
專業的課程設置需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及時更新,專業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課程結構框架[5]。為全面了解全國各地自然資源行業和企業人才結構現狀、需求狀況,本文對全國高職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和就業單位進行了調研,主要從崗位需求、就業所需專業技能等方面入手,遵循“以點帶面、覆蓋行業”的基本原則,范圍包括天津、江蘇、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山東、云南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自然資源企業和畢業生。調研對象兼顧了企業與事業單位,微小型企業與高新科技公司;采用問卷調查、網上資料調研、材料搜集、電話訪談、專家座談等多種形式。
企業調研集中在廣西、河南、云南、江蘇、重慶、湖北、天津等地區,共收回23份有效問卷,覆蓋大、中、小型企業。結果表明(圖1),調查企業近5年接收該專業畢業生主要集中在技術型和服務型崗位群工作,崗位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地籍測繪、地理信息采集與處理等;個別企業還開展了軟件研發與管線測量業務。

圖1 企業崗位需求統計圖
對歷屆畢業生進行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155 份,整理發現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自然資源行業前景較好,91.67%畢業生認為開設該專業較必要,對專業的教學質量較滿意。畢業生就業崗位集中在土地評估、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地質勘測、資源管理等技術和服務崗位。調研的畢業生畢業時間跨度為2003—2021 年,其中25 人在各地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20人在各類測繪公司從事測繪員工作,47 人在土地評估公司從事評估員工作,26 人在地理信息類企業從事繪圖員、數據處理等內業工作,12人在各類地質勘測單位從事物探、化驗等工作,17人在各類規劃公司從事規劃、土地整治等工作,8 人在房地產營銷類企業從事置業顧問等工作,另有部分畢業生升學、從事其他工作,總體而言,91.7%的畢業生從事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從事崗位的實際能力需求見表1。

表1 畢業生認為必備能力要求統計表
畢業生認為院校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訓課程,基本與企業當前崗位技能需求一致,并提出了應適應行業發展、技術進步需要增加操作軟件和儀器使用類課程的建議。專業課程的設置對專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6]。
依據行業發展、企業調研和畢業生調研分析,本文提煉出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典型工作領域和典型工作任務,并從中總結出需要的職業能力(表2)。根據典型的工作崗位和職業能力,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創新優化課程體系[7],課程體系設置詳細內容見表3。

表2 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表

表3 課程體系設置表
從專業的核心技能和內涵上對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和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專業進行對比(表4),可以看出,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側重于資源數據的管理與應用分析,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專業側重于地表數據的采集與登記代理。

表4 相近專業課程設置對比分析表
截至目前,教育部網站上的專業簡介為2019年的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介紹,其中兼顧了地下資源調查的部分課程,如礦產勘查、礦產資源評價與礦業權評估等。2022年最新修訂的高職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簡介中,核心課程與本文設置課程的主要區別為增加了礦產地質調查課程,與教育部網站上公布的核心課程相比,少了礦產資源評價與礦業權評估課程。本輪修訂的核心課程中,增加了礦產地質調查,主要是為了兼顧不同區域院校的專業發展與就業前景。
鄉村振興帶來的自然資源管理技術更新和變革,必將對高職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專業定位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區別于傳統的國土資源調查和國土資源管理,主動融入大數據應用,服務于鄉村振興規劃,致力于專本銜接。在課程設置上應凸顯自然資源行業背景和特色,適應產業優化升級需要,對接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趨勢以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職業領域和崗位(群)的新要求,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不斷滿足自然資源行業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未來的專業教學和人才培育中,對接時代發展和行業企業,不斷調整和更新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專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服務國家、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