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虹 甘肅省隴南市第一中學

群文閱讀是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通過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來引導學生展開多篇文本的閱讀、對比、討論、整合等活動,讓學生的閱讀品格得到深化,加深學生對文章寫作思想、寫作方法的認識,從而給學生的寫作創造良好的空間。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需要,促進群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有效整合,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實現閱讀和寫作兩個板塊知識之間的相互遷移,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看,群文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群文閱讀和寫作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而閱讀能夠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積累充足的語言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詞語和表達技巧,并發現自己在語言運用上存在的不足。通過寫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語言知識輸出,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寫作可以稱為閱讀的一種升華。通過將群文閱讀和寫作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從群文閱讀中找到特定的創作主題,按照從群文閱讀中對主題產生的認識來進行寫作,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素材的幫助下完成語言的輸出,有效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跑題、偏題等問題。
具體來講,群文閱讀和寫作之間存在著以下關系:一方面,通過讓學生圍繞某一議題或者多個議題來進行廣泛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積累素材的目的,從而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素材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群文閱讀是一種精細化的閱讀方式,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讓學生可以在深入的探究中產生傾訴的動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將群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整合到一起,能夠讓學生的寫作素材變得更加豐富,促使學生寫出更具有可讀性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
高中學生有著比較重的學習壓力,在進入高中之后,大多數學生都有以提升高考成績為目標的心態,因此,很多學生無法專注在閱讀上,從而給學生群文閱讀和寫作的結合帶來了阻礙。具體來講,學生面臨著以下困難:首先是興趣方面的投入。群文閱讀需要學生在課外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課后時間來進行閱讀。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和網絡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在課后更加喜歡使用電子產品來進行娛樂,對閱讀的興趣不高,導致學生無法將精力花在閱讀上面。其次是學生時間上的影響。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保持穩定閱讀的習慣,每天都能夠花費一定的時間在閱讀上,但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學生的課后時間大部分花費在作業上,導致學生無法保證每天都去閱讀。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群文閱讀教學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不夠充分。
當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隨意性比較強,教師沒有形成完善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案,無法給學生的群文閱讀過程提供專業的指導,給學生的讀寫結合帶來了很多的阻礙。具體來講,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師給學生提供的群文閱讀資料,是憑借自己的備考經驗,難以真正滿足高中學生的興趣特點,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帶著充足的興趣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其次,教師使用的群文閱讀教學指導策略不夠豐富,大多是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策略,很難真正起到啟發性教育的作用。最后,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行為的關注,從而導致學生無法保持閱讀狀態。由于學生在閱讀中得不到教師的關注與支持,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十分不理想,無法從閱讀中積累充足的語言知識,從而影響了學生在寫作中的語言輸出。
通過梳理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發現要想真正實現群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教師需要改善學生的閱讀環境、閱讀態度以及閱讀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任務驅動、立足文本解讀、加強方法引導、實施多元評價等策略。
任務驅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內容等進行整合,設計出具有情景性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探究中構建知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實現群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動機,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讀寫結合目標,并且掌握閱讀和寫作相互轉化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讀寫結合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之上,巧妙地實施任務驅動,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和有效寫作。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時,這一單元包含了《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等文章,結合對文本主題思想的分析,能夠提煉出“人和社會”這一議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去探索封建社會給身處其中的人帶來的影響。從讀寫結合的角度講,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一單元文本之間的內核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可以用議題串聯起幾篇文章,之后再將議題放大到整個社會當中去,從課文出發去發現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打開一扇認識社會的窗戶,這也正是讀寫結合的一個重要契機。因此,為了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產生寫作的動機,筆者結合對這一單元內容的了解,設置了如下任務:“你見到過或者聽說過哪些令人感到悲痛的事情?誰應當為這樣的事情負責?”使用寫作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理解。這樣的寫作任務不僅可以讓學生去進行語言上的輸出,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從閱讀中吸收更多的思想,建立起基本的寫作思路,從而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寫作。
又如,在教學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四單元的過程中,結合這一單元的寫作主題,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反映地理人情的文本,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并且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使用語言文字來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在這一任務中,向學生強調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突出的內容,分別為“家鄉的”以及“記錄”,從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視角轉移到實際生活中去,調動起學生的寫作動機,而通過對《平凡的世界》等文章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作者動人文筆的幫助下聯想到自己的家鄉,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了解如何去描述自己的家鄉,從而完成任務。
總之,任務驅動法的使用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因此,教師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整合,結合學生讀寫結合的需要來設計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探究中更加高效地投入群文閱讀和寫作整合的活動中去。
高中學生雖然已經經歷了較多的寫作訓練,但是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仍然會出現無話可寫的現象,學生寫作的文章可讀性不強,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無法較好地將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想要描述的內容有效地聯系在一起。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寫,教師要加強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讓學生在文本解讀中建立起有效的寫作思路,促進學生讀寫結合活動的生成。
在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要立足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使用逆向解讀、正向解讀、深度閱讀等多種閱讀方法,從而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在“讀書破萬卷”中做到“下筆如有神”。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來進行文本解析。例如,在教學《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從教學內容分析的角度來看,作者郭沫若的生活理念和現在的學生之間有著較遠的距離,導致學生難以體會到作品中的“青春”特色。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作品創作背景的調查活動,讓學生在上課之前使用網絡、書籍等方式去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從而讓學生可以初步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接下來,筆者再給學生提供了《光海》這一首作品,這首作品和原文是同一年創作出來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走近作者,感受作者追求的情感,認識到作者是將經歷過的傷痛轉化成了創作的激情,加深學生對作品思想情感的認識。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的題目來進行作品的深度解析。文章的題目往往代表著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出的核心思想,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解析,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去解讀文本,并且鍛煉學生在寫作中起標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去觀察教材上這一單元的導讀語,讓學生意識到這一單元的關鍵詞是“勞動”。接下來,筆者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去閱讀毛澤東撰寫的《七律·到韶山》這一作品,并且讓學生去了解這一文章的創作背景,之后,筆者再讓學生去分析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標題,讓學生結合當時國家的生產背景體會標題中“喜看”的內涵,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意識到標題對文章的重要性。
總之,教師要使用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展開對文章的解讀,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從而幫助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建立起合理的寫作思維,促使學生帶著充足的情感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去。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上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在實際寫作中,一些學生仍然會出現寫作思路混亂、標題和內容脫節、文章重點不突出等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寫作中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例如,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結合培養的目標,給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文本,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累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具體的寫作要求,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目標,并且向學生介紹構建寫作篇章的基本思路:第一,從寫作的目標出發,制作思維導圖或者表格,將寫作中要呈現的內容整理到思維導圖或者表格中來;第二,對思維導圖進行調整,將要呈現的內容的主次、詳略等描述出來,排列好自己的寫作順序;第三,開展寫作,用詳細的寫作來完整呈現思維導圖或者表格中的內容。這樣,通過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或者表格的方式來進行寫作,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發散性,形成完善的寫作框架,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要從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方法的幫助下成功地將從群文閱讀中吸收到的經驗轉化到自己的寫作內容中去,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觀念的培養,并且強調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避免出現學生套用模板去寫作的問題。
教學評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優點,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學習框架。因此,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和寫作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教學中一味地強調學生寫作結果的問題,注重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評價,并且要從學生的寫作亮點、情感表現、方法應用水平、字體等多個角度來進行評價,從而引起學生對寫作過程的重視,改善學生“唯結果論”的學習態度,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讀寫活動中來。
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比如,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教師可以將評價的標準告知給學生,讓學生按照評價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批改,從而引起學生的反思,并且讓學生在反思中找到更好的寫作策略,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群文閱讀和寫作的有效整合,能夠真正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習策略,掌握更有效的語言運用方式,從而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語言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結合對學生認知特點的了解,應用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實現讀寫之間的有效結合,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探索興趣,讓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