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莎



和哪一位少先隊員的交往,令您記憶最深刻?
有個轉學生,學習跟不上,也缺乏家人的關注和陪伴,心理健康出現了很大問題。發現后,我常常裝作不經意地找他踢球,時不時地聊天。我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后來,我們約定每周固定時間一起踢球,他跟我邊踢邊聊,情緒漸漸穩定。這件事讓我記憶深刻,我也自此更加推崇“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
1966年9月創辦蕪湖市鏡湖小學;
1990年9月蕪湖市藕園小學并入鏡湖小學,藕園小學撤銷;
2005年5月蕪湖市鏡湖小學整體搬遷至原旅游學校地址……
一級級臺階,刻著鏡湖小學的歷史。拾階而上,一所小巧的學校就出現在我眼前。隊員們正在操場排隊,胸前的紅領巾在秋風中飄揚,像在迎風歌唱。
教學樓下,有個挺拔的身影正向我揮手。他就是蕪湖市鏡湖小學校長、校少工委主任費葉慶。
只見一位隊員匆匆走向他,抬起頭急切地說著什么。費校長立刻蹲下,仔細傾聽。原來,這位小隊員找不到集合地點了,很著急。費校長立刻拉著她走向一位老師。
拉著一屆又一屆隊員,費校長已這樣走過了30年。對于教育,他有這樣的心得——
該怎樣鋪就教育的底色
這些年,雖然學生、家長和社會有很多變化,但我們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底色只能是紅色,永遠不能變。
在我看來,教育是溫和的,友好的。它是對孩子的引導、推動、信任和祝福——紅色教育更應如此。
以豐富的活動育人是我們學校少工委成員達成的共識。
“月月紅”,是學校常規的少先隊活動系列,由輔導員們根據《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精心設置:一月有“快樂嘉年華”,家校合作,把學校布置得像兒童樂園,傳統的、現代的游戲一起玩!四月有“讀書節”,大家設計圖書、分享圖書、表演課本劇、爭當最美朗讀者,書香最為濃烈;九月,在“我是一個兵”主題活動中,開展隊列、禮儀等國防教育……我們還把紅色教育融入社團,航模社制作出紅船航模,致敬黨的生日;版畫社制作出少先隊隊史系列,獻禮建隊日。
浸潤式的少先隊活動讓隊員們有了強烈的身份認同和組織向往,推動他們自發開展活動。
在和縣烏江鎮卜陳村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95歲的葉連平在給孩子們免費上英語課。23年來,退休后的葉老師義務輔導學生,一顆心都獻給了孩子們……視頻里,葉老師白發蒼蒼、衣著樸素,拄著拐棍在講臺上授課的模樣,讓306中隊的艾靖思熱淚盈眶。她把視頻分享給小伙伴,大家都很感動。他們一合計,就在今年的教師節到來之前,前去看望了葉老師。
看到葉老師,隊員們激動地送上寫滿祝福的卡片。
“送賀卡應該怎么送?要用雙手遞,要方便別人閱讀……”
一進門,葉老師就給隊員們上了一課。他聲如洪鐘,讓隊員們更加謙謹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成立,獎學金的設立,那些艱難的過往與不變的真誠,葉老師娓娓道來,讓隊員們純真的目光里多了幾分凝重;簡短的授課和熱情的贈書,讓隊員們對葉老師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體察。
“長大后,我要成為和您一樣的人。”“我要向您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走出好遠,回頭看,葉老師還在向我們揮手,忍了半天的眼淚掉了下來。”探望歸來,隊員們寫下了這樣的話。現在,他們正謀劃著學習葉老師,做更多的事……
該怎樣培養孩子
義務教育是面向大多數孩子的教育,這體現了教育公平。但另一方面,孔子說,有教無類。個性化培養也很重要,同樣也是我所關注的。
隊員黃思越自幼酷愛書法,獲得了很多獎。在一次采訪中,他對記者說,長大以后要成為書法家,舉辦個人書法展。有夢想,最了不起!校少工委決定讓黃思越夢想成真——為他辦一次書法展。我們搭建展架,將他的三十余幅作品在校園里展示了一周,同時,學校的電子屏循環播放他的個人簡介。每天都有很多隊員看展、學習。那段時間,黃思越就是校園里的小明星。看到他,總有人說:哇,就是他辦了書法展!
這之后,黃思越不僅練字的熱情更高了,學習也更刻苦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更加自信了!
30年來,我努力做一個快樂的陪練,而不是怒吼的教練;努力與隊員們肩并肩,而不僅僅是面對面;我關心學校的建設,同樣關心隊員們的小心事;我不怕他們走得慢,我鼓勵他們走得遠。陪伴的路上,他們哪怕獲得了再微小的進步,我都會鼓掌。如果他們犯錯了,沒關系,我們就再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