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是

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
——摘自2019年4月17日習近平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
在重慶市周邊,曾有塊荒地形似山嘴,因紅色頁巖隨處可見,人們稱它“紅巖嘴”。
“紅巖嘴”有一個農場。1938年,農場里建了一棟深灰色的磚木小樓。當時,誰都想不到,這棟毫不起眼的小樓日后讓“紅巖”兩個字,成為幽暗中的一座燈塔。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團結起來保家衛國。但隨著正面戰場的失利,特別是廣州和武漢失守,國民黨的抗戰態度越來越消極。
這讓中國共產黨焦急萬分。在總結抗戰以來的經驗教訓后,中國共產黨決定到國民黨的大本營、國民政府所在地——重慶開展工作,設立中共中央南方局。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定。國民黨一直敵視中國共產黨,視敵后抗日武裝和抗日根據地為眼中釘、肉中刺,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志,胸懷民族大義,無畏地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工作。隨著革命隊伍的發展壯大,中共中央南方局急需更大、更隱蔽的工作場地。
1939年夏天,文初提到的小樓建成了,門牌號是紅巖嘴第13號。它看起來只有兩層,其實內有三層。三樓的窗子開在屋頂,樓梯設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十分隱蔽。小樓見證了一個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精神之光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就中國的未來在重慶進行談判。出發前,毛澤東做了最壞的打算——“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辦點事”。“坐班房”就是坐牢,而這也是紅巖歷史里無數英烈的投影。在重慶談判的43天里,毛澤東就住在紅巖嘴第13號。他臨危不亂,處處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最終迫使國民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基本方針。
可是,1946年6月,國民黨竟公然撕毀重慶談判簽訂的《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自此打響。在重慶,數百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被抓,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
SNBL
地下黨員江竹筠熱心、細致,大家都親切地喊她江姐。入獄后,她受盡了折磨,老虎凳、辣椒水、帶刺的鋼鞭、電刑,甚至十指被釘進竹簽……這些可怕的酷刑,她都憑著頑強的意志承受了下來。敵人沒能從她口中得到任何黨的機密,而她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她藏了一根竹筷,將一端磨尖當筆,又拆開棉被,掏出棉花燒成灰,和著清水制成墨水。就是用這自制的筆墨,她留下一封信,信中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期盼:“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陳然是重慶地下黨主辦的《挺進報》的特支書記,在家中趕印報紙時不幸被捕。獄中,所有重刑差不多都用在了陳然身上。他像一個鋼鐵戰士,忍著劇烈的傷痛,把牢房當作戰場,奮不顧身地投入了戰斗——用同志們攢起來的鉛筆和包裝紙,不斷傳遞解放軍勝利的消息。犧牲前,他用反綁的雙手扯下背上的死囚標簽,喝令“從正面向我開槍”……
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不到一個月時,槍聲響起,一個9歲的孩子倒在血泊中,他的兩只小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手心里藏有老師送給他的一截鉛筆。出生僅八個月,就隨著爸爸媽媽被關進監獄的他,機警聰明、勤奮好學,立志建設新中國。他就是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在紅巖的歷史上,他有一個每每喊起,總讓人心疼的名字——“小蘿卜頭”。
距離重慶解放只有三天,國民黨反動派殘忍屠殺了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僅有極少數同志虎口脫險,羅廣斌是其中一位。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了。羅廣斌顧不上慶祝,他還肩負著犧牲同志交給他的重要任務!他沒日沒夜地奮筆疾書,只為記錄下同志們在獄中總結的革命經驗。在同志們犧牲的第28天,他寫出了《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上報黨組織。
“礦砂經過提煉,才能生出金子。”這是報告記錄下的,烈士陳然最后的忠誠。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紅巖,是一個耀眼的名字。
在黎明前夜,紅巖烈士們將生命獻給信仰,凝結成紅巖精神,堅如磐石,百折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