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緩
農人犁田,師者耕心。工作5 年以來,我對于教學和研究一直保持著充沛的熱情,追求教育本質,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會發現,學會表達,學會創造。我想用8 個字來概括我的專業成長:注重過程,穩步起航。
在備與聽中增長知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備得深,才能講得透,析得準,練得精。備課包括備教材、備習題、備學生、備教學活動、做課件、寫教案、寫教學思考等。
說到備學生,我喜歡從學情出發,去審視自己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分做好預設。比如在備“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我首先考慮到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如何來證明呢?了解到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能夠通過撕角、拼角以及用量角器度量的方式來驗證,那么現在可否讓他們動動手,在操作中有新的發現呢?由于學生在前面剛學習過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及性質,學生是否可以跳過操作過程,直接完成“搬角”的空間想象呢?在借助作平行線來實現“搬角”的過程中,學生能否執果索因,說出本質上的原因呢?我喜歡從不同的層面思考,有了這些思考,就可以提前做出預設。
說到教學思考,就一定要提到南京市斯霞獎獲得者、市優秀青年教師何君青老師,我很慶幸自己在實習期間遇到了何老師,因為他不僅是我實習時的師父,還是我的伯樂、教學之路的點燈人。正因為他的建議,我開始堅持課后寫一失一得。我一般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節奏把握得是否合適?問題情境的設計是否合適?問題的設置是否明確,是否有梯度?是否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課堂生成有無“意外之喜”?板書是否具體、規范?學生是否感興趣?有沒有讓學生多表達、總結?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喜歡去聽同組的前輩老師上課,感受不同的課堂魅力,取長補短,進而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那么聽課時應該聽哪些內容呢?我會先提前備好課,再去聽課。聽什么?聽成熟教師如何處理重難點問題,看他們對于細節的考慮,與自己備的課比較一下哪個更好,聽啟發學生的時機、提問的技巧,學習板書的技巧以及教學節奏的把握……
在實踐中磨煉技能
2019 年舉辦的南京市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讓我十分難忘。回顧整個參賽過程,從9 月25 日知曉比賽課題,我便開始了教材鉆研。我翻閱了30 多篇文獻,結合自己的想法不斷整合,終于完成了初稿。我前前后后共試講了六次,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讓我真正理解了每做一事,必專于斯,上課就要精益求精的真諦。
在磨課的過程中,盡管內心也曾十分焦灼,可我依舊堅持了下來。我不斷受到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鼓勵,同組老師們更是傾盡全力,與我一起一遍遍地修改教案,梳理思路……所謂厚積薄發,根植于深厚的土壤之中,生根發芽,最終我獲得了南京市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第一名)。這次經歷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種結果,更讓我對教學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因為每一次的成長與積淀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8月,受南京市教研員王紅兵老師之邀,我參加了“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的錄制。我與劉密貴、張萍、沈夢園三位老師一起加入了“相似小組”,我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打磨精品課程。我們常常是白天修改教學設計,晚上進行視頻會議,很多次討論到凌晨,卻依然精神抖擻。我們不斷地調整教學設計過程,擬出課件制作規范,匯總拍攝中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就這樣,我和一群有夢想、有激情的人,度過了一段難忘的錄課時光。這讓我懂得了一節好課的來之不易,今后無論做什么,一旦投入,就會全力以赴。一事極致,才見匠心;一事精致,方能動人。
在科研中研究教育
除了重視在實踐中磨煉技能,我還重視自身科研能力的培養。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校提供的各種學習機會使我開闊視野并在思考中汲取精華、快速成長。我入職后加入了何君青老師引領的潛力強、向心力強、戰斗力強的致遠初中數學團隊,工作的第二年,我就參與了區級課題研究。通過研究,我的課堂發生了很大改變——在教學中,我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他們的學習程度、個性差異情況,從興趣愛好入手,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深受學生喜歡。學生表示在課堂上有一種“安全感”,很愿意做一些嘗試,做一些探究。
2020 年1 月,我參與了省級課題“初中數學反思型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反思型教學能幫助學生創設反思型學習活動,最終幫助其領悟思想,獲得方法,發展能力,拓廣認知。通過課題研究,我得出了關于課堂教學目標分解的典型方案和科學策略,從而促進了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三者的深度融合;我也認真反思了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對問題思考的層級,關注學生在學習進階中所呈現水平的“低錨點”和“高錨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學習的有效進階。科研課題的開展與研究使我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
我一直堅信教師的專業成長“始于思,成于行,優于恒”,這是成長型思維的體現,而成長型思維的關鍵是尋求改變。如何改變呢?心態上,要有改變自己的心;行動上,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積累;同時,還要關注自己的優點和潛在優勢。在今后的教學和工作中,我將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更好地教書育人。向上生長,向下扎根,力圖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