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紅發 王建洲
(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聚焦文化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謀劃推動體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體育、文化、旅游作為密切相關群眾生活質量的幸福產業內容,具有天然的優勢互補性,在增強人民幸福感的同時,更是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亮點[1]。在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兩大國家戰略助推下,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將地方性健身活動作為深挖旅游資源的重要途徑,同時關注到參與型體育旅游產品的市場提升潛力。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是國家體育總局管理的標志性全民健身活動,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作為其中的特色品牌項目,符合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不僅是響應健康中國、全民健身計劃號召的具體舉措,也是體育、旅游、文化產業創新業態的融合載體,一方面在經濟層面拉動大眾消費,促進行業升級,更重要是在文化層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性弘揚。
鸛雀樓地處山西省西南端,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蒲州古鎮,初建于北周時期,1997 年重建,2002 年開始接待中外游客。古時文人墨客爭相登樓放歌抒懷,其中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最負盛名。鸛雀樓迎新年登高賽事是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在地方的具體執行,是在中國體育彩票支持下,由中國登山協會于1996 年發起,2016 年升級為國家體育總局傳統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全國31 個省市區,100 多個舉辦地同步進行,超過百萬的群眾參與其中[2]。鸛雀樓迎新年登高賽事,是山西省迎新年登高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掀起全民健身熱潮。2019年山西省體育局與當地人民政府,就賽事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期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合作愿景[3],希望在順應大眾旅游、健身發展需求的同時,著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推動區域內體育與文化共融、旅游與健身協同發展。
1.2.1 活動組織機構
2018 年首屆鸛雀樓迎新年登高賽事是由景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牽頭,組織當地交通、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等各職能單位協調進行賽事籌辦與組織。2019 年升級為全國性賽事后,改由山西省體育局作為主辦單位,逐漸加大社會力量的具體執行,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部門協調的舉辦原則,形成多元聯動的賽事管理機制和組織格局。2021 年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勢要求,取消了線下競技賽事活動,由當地文化旅游部門牽頭確定為區域性主題旅游活動。
1.2.2 活動主題及口號
全國迎新年系列登高活動,是依據國家體育總局每年設定的活動主題,結合地方地域特征或歷史文化,設計出體現本地特色的活動口號。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的歷年主題口號,強調登高意境及其象征指引,突出鸛雀樓詩詞文化特色。

表1 主題及口號
1.2.3 活動項目及線路設計
2018 年首屆鸛雀樓迎新年登高賽事統一安排為全民健身體驗項目,活動路線為景區內鸛雀樓大殿的369 級臺階,2019 年和2021 年設置競賽組和全民健身體驗組兩大項目,在項目設置方面開始關注到參與者的挑戰意愿,以參與滿意度為切入點注重吸引更多青年人參與進來。路線設計方面,在加強登高安全保障前提下,從防止短時擁堵、冬季路跑特質、沿途環境美化和區域景點串聯等方面,不斷提升選手參賽體驗和觀眾觀賽感受。2021 年,針對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取消了傳統的線下競速性項目,改為線上登高競速和線下分散型線路旅游項目,在路線設計和活動方式方面,積極探索符合特殊時期大眾需求的創新產品。

表2 賽道及旅游線路
1.2.4 參賽人員結構描述
隨著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水平及影響力的逐年擴大,參與人數呈現持續增長。2018 年首屆活動參賽主體為480 名當地高中生,2019 年賽事平臺報名總人數為3369 人,其中參與競速369 人,至2020 年報名總人數增至4500 名,參與競速500 人。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眾體驗組參賽者主要來自當地民間體育愛好者,和景區游客零星加入;競速賽選手不僅在參與人數上顯著增加,在性別、年齡、職業結構等方面逐漸合理化。以2020 年為例,表現為參與選手的年齡跨度從11 歲至79 歲,年齡段集中在18 至50 歲,占參與總人數的60%,職業類型和分布日趨廣泛,學生、自由職業者、單位職工等參與人員比例相對平均,性別結構方面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同時參賽選手來源地的城市范圍逐漸擴大,地域結構呈現多樣化發展。

表3 競速賽選手來源地結構及占比
城市形象作為地方品牌,是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和重要資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旅游、觀光、購物、置業或是投資等[4]。登高活動作為當地全民健身品牌賽事重點建設項目,契合參與體驗型旅游產品日益受寵的大眾心理,當地政府對此也是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希望借助鸛雀樓登高系列活動舉辦,為地方和鸛雀樓景區提高全國知名度、獲得美譽打開市場機會,通過鸛雀樓景區和登山健身活動的廣泛認知,充分發揮賽事營銷的強大號召功效,吸引社會大眾關注及參與[5]。
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在融合城市人文景觀、地域特色和城市風貌的同時,于無形中展示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文化,塑造舒適宜居的城市旅游形象,特別是通過政府主導,各部門協調配合,注重創新發展旅游特色品牌,精心定位黃河文化作為本市優勢旅游資源,加強保護本地自然旅游生態環境和人文旅游生態環境,并積極改善城市基礎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賽事營銷更是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吸引了本省其它地市和鄰近省市大眾戶外健身組織和民間路跑團體的關注及參與,通過對相關人員參賽忠誠度和游客重游率的調查發現,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在賽事旅游服務質量上受到大眾普遍認可,外來參賽人員對舉辦地城市的心理印象和評價較高,有效地傳播了舉辦地城市旅游形象,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近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傳承原則,《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深度融合,通過創新文化旅游、傳統體育等形式,形成全社會參與保護、傳播弘揚的良好氛圍[6]。鸛雀樓迎新年登高賽事,將映照黃河情愫、登高遠望為主題的傳統古詩詞,和以節令登高、新年祈福為核心的傳統民俗,在賽事舉辦過程中得以彰顯。
鸛雀樓作為體現黃河文化的人文旅游景觀,歷代文人墨客登臨作賦,《夢溪筆談》和諸多游記中多有記載[7]。登高活動將鸛雀樓系列詩詞以誦讀、演唱的現場抒懷方式作為傳統展演項目,建立了由當地青少年誦讀古詩《登鸛雀樓》的活動儀式傳統,強調通過詩歌塑造城市精神,并結合當地非遺項目和民俗表演,突出對青少年及其大眾的傳統文化熏陶。同時,登高作為節令性民俗體育活動,是中華民族在重陽登高、新年祈福和日常抒懷等傳統文化中傳承上千年的習俗[8]。鸛雀樓登高賽事以大眾健身運動形式,表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同和切身踐行。活動項目本身的登高內涵與古詩詞的情懷意境緊密契合,無論是誦讀表演儀式,還是登高競速現場,都于身臨其境中使參與者感受高瞻遠矚、積極向上的詩詞態度與運動魅力。
活動舉辦地鸛雀樓景區所處的蒲州旅游特色小鎮,境內除文化名樓鸛雀樓外,還有4A 級景區《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國寶唐代開元大鐵牛、中條山名剎萬固寺和蒲州古城等旅游景點,作為當地政府大力發展城鄉統籌、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重點建設項目,小鎮正打破傳統觀光旅游模式,積極構建文化景觀、運動體驗和鄉村休閑等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服務格局[9]。
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作為小鎮增加文化內涵,提升吸引力的有效平臺,在賽道路線設計、體育游客服務、延續旅游鏈接等方面,對小鎮的整體旅游環境提出更高要求。2020 年活動賽道路線設計為從普救寺景區廣場出發,途徑旅游商業街,經過黃河鐵牛館到達鸛雀樓景區,利用了地理位置的自然優勢,巧妙連接周邊旅游景點,并在加強賽事觀賞性同時,帶動區域范圍內其他旅游景區的聯動;并圍繞賽事舉辦要求與目標,開展提升小鎮文化品位和質量的工程,對小鎮古街進行整體維護和修葺,并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改建、旅游路段綠化升級、景區沿街廣告牌匾、各景點交通擺渡等一系列基礎建設項目;同時,依靠地域的交通便利,帶動小鎮區域內農家休閑餐飲和農業觀光采摘等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新型業態,并借機進行新春燈會和新年民俗文化活動的營銷宣傳,有效促進小鎮的區域經濟收益,加快特色旅游小鎮綜合服務建設步伐。
自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色發展政策成為美麗中國夢實現的重要保證,得到社會大眾廣泛認知和高度關注,綠色健身理念也成為廣大體育從業者和愛好者的一致共識。國家在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強調發揮體育行業綠色低碳優勢,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作為路跑運動的創新發展形式,堅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同樣擁有便捷、環保、經濟、實效、時尚等諸多優點,為保障全民健身科學化、精準化和常態化注入新鮮動力,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平臺,已成為當地引領大眾健康生活方式的品牌賽事活動。隨著活動規模不斷擴大,當地居民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參與賽事及各項組織服務工作中,或作為選手經歷比賽、或作為志愿者參與賽事服務,或是作為觀眾欣賞比賽,這些參與活動的過程,轉化為廣大市民傳承、踐行綠色環保健身方式的良好機會。參賽選手在路跑或登高的同時,近距離領略景區自然風光和豐富人文歷史景觀,志愿者與觀眾通過參與賽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些多元化的體驗感受,無形中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健身意識傳達給社會大眾,一方面培養大眾綠色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觀念,進一步營造綠色環保社會氛圍和運動環境[10]。
2014 年,國務院在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中,明確提出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著力強調相關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區域建設一體化和跨越式發展的優質示范。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包括三省六市,自古蘊育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旅游資源,在全域旅游資源整合、體育產業協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優質的合作基礎。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作為黃河金三角地區在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協同合作的載體,契合區域合作重點規劃建設要求,是黃河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項目,順應新時期旅游產業體驗式發展需求,在拓展黃河金三角地區旅游資源,降低區域旅游互通成本,提升旅游目的地整體競爭力等方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11]。2019 年和2020 年兩屆賽事數據顯示,在黃河金三角地區三省六市中,河南和陜西兩省參賽選手共占競速參賽人數的19%和25%,省內城市臨汾市參賽的學生群體和戶外體育愛好者也有較大占比,體現出群眾體育賽事的基本動力吸引。此外,舉辦地交通優勢明顯,地理位置處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核心地段,機場、高速鐵路、旅游公路建設與服務相對成熟,現實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助推鸛雀樓登高活動成為融合黃河文化的體育旅游新興業態,并以體育賽事資源作為源動力,在活動舉辦期間構建出動態客源市場,引發黃河金三角地區旺盛的旅游需求和群眾體育交流。
鸛雀樓迎新年登高活動作為賽事搭臺文旅唱戲的創新業態,為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實踐舞臺,通過有效利用當地旅游資源,既創造性傳承中華黃河文化及其傳統民俗,又為新時期地方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繁榮貢獻出積極的體育力量。新的歷史時期,伴隨著國家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以黃河文化旅游為依托的大眾健身活動蓄勢待發,把握更加珍視生命健康的健身理念,緊抓旅游需求反彈的時代機遇,繼續發揮區域旅游資源的特色及優勢,加快旅游文化體育產業鏈的全新探索,創新發展健身體驗型文化旅游產品[12]。未來在健康中國、全域旅游的國家戰略指引下,需要繼續探討群眾體育活動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驅動機制,進一步調查分析體育旅游產業中,大眾健身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策略,使人們真正領略文化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的多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