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耀進 羅 贛 冉孟剛
(貴州大學體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19 年9 月17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 號),首次從國家層面上確立了未來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這表明我國體育產業將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a業作為我國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在北京冬奧會契機下,滑雪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上升期,滑雪產業與其他相關旅游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現象,形成一種新興產業業態,深受人們喜愛和關注。貴州在響應“北冰南展西擴”戰略以及“帶動3 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推動下,依托當地氣候、地貌和生態等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冰雪場地設施,擴大冰雪人口,推動群眾冰雪運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貴州滑雪運動發展起步晚,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本文針對在研究中發現的系列問題提出發展路徑,為推動貴州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在我國“北冰南展西擴”戰略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推動下,我國冰雪運動從小眾不斷走向大眾,從北方地區走向南方地區。2017年2 月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支持在高海拔地區建設冰雪場地,引導有條件的城市建設室內滑雪場,有利于帶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冰雪運動建設,推動冰雪運動市場化運作。2017 年11 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促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豐富滑雪運動等體育旅游業態。在《貴州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 年)》中,提出舉辦大眾冰雪賽事,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為大眾冰雪運動開展提供了保障,為全民健身注入新的活力[1]。此外,貴州將冰雪運動納入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重點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項目,舉辦冰雪賽事活動,推動大眾冰雪運動發展。在政策支持下,貴州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積極建設冰雪運動設施,現已有10 家滑雪場,如貴陽市高坡云頂滑雪場、六盤水烏蒙滑雪場、六盤水梅花山滑雪場、六盤水玉舍滑雪場、盤州云海樂滑雪場、遵義桐梓大婁山滑雪場、安順關嶺冰雪小鎮、黔南荔波冰雪水世界、遵義思達歡樂谷滑雪館和在建的畢節云上結構民俗棲養生態園。冰雪運動設施的建設,為推動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體育產業與旅游業在本質上有高度的關聯性,這種關聯性是促進二者之間融合發展的前提,而二者之間的最終指向是實現各自的經濟增長點[2]。迎北京冬奧會之時,滑雪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人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情不斷高漲。針對市場的巨大需求,貴州推出冬季滑雪旅游精品旅游線路,集餐飲、娛樂、休閑、度假、購物于一體的服務產品,吸引了眾多滑雪愛好者和旅游者。如2022 年元旦期間貴州接待游客792.18 萬人次,同比增長20.71%,其中玉舍滑雪場和梅花山滑雪場接待人數18640 人次,6 家溫泉共接待游客20011 人次;2022春節假期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52 億元,貴陽高坡云頂滑雪場接待人數8553 人次,同比增長28.56%,門票收入130.7 萬元,同比增長40.92%,綜合收入206.2 萬元,同比增長37%,六盤水3 家滑雪場共接待46832 人次[3]。在市場需求驅動下,滑雪產業與相關旅游業相互協作,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
在“北冰南展西擴”戰略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推動下,貴州省通過戰略帶來的重大機遇,開足馬力,冬季以“南國冰雪城”為主題,持續打造冰雪運動賽事活動,擴大冰雪運動普及率和影響力,帶動相關旅游業發展。
滑雪賽事作為滑雪產業核心資源,具有較高的旅游特性,這種特性是推動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豐富和創新旅游產品的重要內容。由表1 可知,2018-2022 年貴州連續舉辦世界雪日暨國際兒童滑雪節、貴州省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全國越野滑雪青少年挑戰賽、全國高山滑雪青少年挑戰賽等賽事活動。通過滑雪多項賽事活動作為推動力,線上線下制造宣傳熱點,推出滑雪+系列旅游服務,如溫泉、民宿、美食美景、特色產品展銷、民俗節慶文化等服務體驗,帶動居民滑雪旅游消費的積極性,達到以賽促旅、以賽興旅、以賽強旅的效果,促進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強化對外宣傳力度。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了冰雪活動進校園,組織中小學生免費體驗滑雪運動,廣泛宣傳冰雪運動知識,讓更多青少年走進自然、了解滑雪、體驗滑雪,為滑雪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表1 近4 年貴州滑雪體育旅游賽事活動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腹地,地勢西高東低,以高山居多,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涼,通常1 月平均氣溫多在3℃~6℃,冬季海拔2000 米以上平均氣溫零下1℃~2℃,7 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冬季滑雪場在氣候影響下,雪期較短,導致收益僅限2 個月左右,加上滑雪場門票價格較高,約200~300 元左右,對于普通群眾滑一次雪是一筆不小開支,多數人為滑雪體驗型,滑雪消費粘性低。另一方面,滑雪季自然降雪不足,滑雪場對于雪厚度和場地要求較高,需進口造雪機和壓雪機來彌補自然降雪不足,花費的費用較高,一臺造雪機需要約30 萬左右,一家滑雪場至少配備2-6臺左右,一次人工造雪成本約20 萬左右,設備維護、人工費、電費等費用還需投入一定成本,導致運營成本增大。此外,在滑雪淡季,滑雪場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場地利用率低,沒有配套的夏季旅游產業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由表2 可知,2018-2021 年貴州省經濟總量呈現不斷上升趨勢,但從鄰近省份經濟總量增速來看,相對于四川、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省份,貴州處于明顯劣勢,經濟發展落后?;┻\動是一項消費較高的項目,例如貴州玉舍滑雪場門票全天價位在200~400 元,教練費每小時約200 元左右,滑雪裝備租用另外收費,對于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具有長期滑雪消費需求的人占少數。此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支出對滑雪旅游消費有著重要影響,2021 年貴州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9211、12856 元,比去年分別增長8.6%、10.4%。[4]但房價、物價等回溫上漲,人們生活壓力普遍上升,在教育、住房、生活用品、醫療等方面的支出成本提高,對人們在滑雪旅游方面的消費造成一定擠壓,大多數是滑雪旅游型,消費粘性低,在一定程度制約著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表2 鄰近省份2018-2021 年GDP 排名(單位:億)
貴州在響應“北冰南展西擴”戰略以及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下,建設冰雪運動基礎設施,廣泛開展冰雪運動,積極發展滑雪旅游相關產業。但由于滑雪運動在貴州是一種新興運動,發展時間短,冰雪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建立,大量滑雪專業技術人才來源于省外聘請,例如滑雪教練、管理人員、安全醫療防護人員等專業性人才,滑雪旺季結束后將返回各地,導致出現候鳥式遷徙的局面,不利于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另外,在滑雪旺季人流量大時,多數人為體驗型,滑雪技術掌握程度不高,工作人員沒有對游客滑雪技術進行分流,雪道容易出現混亂,運動風險性增大,極易造成滑雪碰撞,使得滑雪場安全系數降低,影響滑雪消費者體驗。
冰雪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廣義是指人們在冬季現有的冰雪中,從事各種各樣的生產加工與生活娛樂的文化方式,如:冰雪民俗、冰雪藝術、冰雪賽事等[5]。狹義是指人們在滑雪、滑冰、冰雕藝術等冰雪運動中獲得精神財富[6]。冰雪文化與旅游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冰雪文化通過旅游業來不斷實現價值增長,旅游業又可以為冰雪文化傳播助力,二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近幾年貴州連續舉辦冬季滑雪賽事和冰雪運動進校園等活動,廣泛宣傳冰雪文化知識,激發人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提高冰雪文化意識,但相對于北方冰雪大省,貴州受山地文化和氣候影響,冰雪運動只是小眾項目,發展時間短,人們接觸冰雪運動少。同時貴州高校冰雪運動課程開發滯后,冰雪協會和俱樂部發展處于空白階段,不利于冰雪文化的培養和傳播。
由表3 可知,貴州滑雪場數量10 家,年滑雪人次只有32 萬人,滑雪場數量與湖北、重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而年滑雪人次與四川、湖北相比相差較大,其中四川滑雪場數量12 家,年滑雪人次達到68 萬,位居第一。

表3 周邊省份滑雪場數量及人次
主要四川滑雪場質量和服務水平較好,例如西嶺雪山,滑雪項目豐富,交通便利,滑雪場周圍基礎設施好,配有索道等設施以及各種滑雪器材,游客可以體驗不同類型雪道,在住宿、餐飲、娛樂、景觀、購物方面能夠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貴州滑雪場發展水平低,配套服務不健全,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協作程度低,旅客多樣化需求得不到滿足,促使省內大批旅客和愛好者外流。
滑雪運動具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合理規劃滑雪旅游與山地旅游協調發展應是滑雪場規劃的重要方面。通過圍繞滑雪場附近自然資源,將山地戶外與滑雪運動結合發展,如六盤水3 家滑雪場海拔2000 米以上,夏季涼爽,溫度適宜,會迎來大量避暑人群,冰雪消融后,利用海拔優勢開展山地馬拉松、山地營地、滑翔傘、登山徒步運動等戶外旅游活動,原出租滑雪設備的門店轉化為出租山地戶外設備,可以有效解決淡季滑雪場閑置問題,提高滑雪場資源循環利用,形成滑雪場不同季節運營的優勢轉換,實現差異化經營,達到滑雪場四季盈利平衡。
貴州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市市通”民航和“市市通”高鐵交通規劃。貴南高鐵建成后將與成貴高鐵、貴廣高鐵等共同構成四川、重慶、貴州及中國西北地區至中國華南沿海地區間旅客交流的快速鐵路通道。交通運輸的發展將影響區域旅游業的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引起區域旅游要素發生流動。對內應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利用交通布局與鄰近地區旅游資源進行交流合作,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取長補短,聯合設計滑雪旅游特色精品路線,形成區域旅游資源優勢互補,推動滑雪旅游經濟良性發展。對外應本著“資源共享、市場互補”的原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利用輻射作用加強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交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發展各具特色的滑雪旅游產業,增強滑雪市場活力。
貴州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傳統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獨特,如彝族火把節、侗族跳蘆笙、苗族跳銅鼓、跳蘆笙舞獅、舞龍燈、拔河、摔跤等各種民族文化活動,這些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為滑雪旅游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首先,通過整合區域民族文化資源,同當地少數民族進行交流合作,挖掘民族文化元素,開展滑雪旅游景區民族特色展演活動,如非遺文化展演、民族風俗展演、旅游展銷等表演活動,吸引眾多滑雪游客,豐富游客多元化體驗。其次,結合傳統民族手工藝項目,創新滑雪旅游產品,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優勢,開通滑雪旅游官方網站、微博、直播、抖音等宣傳渠道,宣傳滑雪旅游特色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提高市場競爭力,激發了滑雪旅游市場的活力,使更多人對滑雪景區的了解,擴大滑雪運動社會影響力,推動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實現各自經濟增長點。
由于貴州受山地文化和氣候的影響,冰雪運動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人們接觸冰雪運動少,對冰雪運動認識處于空白,冰雪文化意識薄弱。通過借助貴州省冬季滑雪系列賽事以及冰雪運動進校園影響力,大力宣傳冰雪賽事項目內容和冰雪文化知識,營造冰雪文化氣氛,提升滑雪場的知名度,引導更多人了解冰雪、走進冰雪、體驗冰雪,形成滑雪旅游市場效應。同時積極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開展冰雪運動主題講座,讓滑雪運動員走出賽場、走進校園,播放冰雪運動紀錄片,進行冬奧冰雪運動精神宣傳教育,營造校園冰雪文化,提高青少年冰雪文化意識,擴大青少年冰雪人口,為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活力。
人才培養是推動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更好服務滑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各自價值增長,第一,可以借助貴州人才博覽會等平臺,加強與北方冰雪強省體育院校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冰雪人才基地,例如滑雪教練、冰雪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冰雪運動損傷等專業人才。第二,鼓勵省內有條件的高校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依托高校教育資源,開設冰雪運動課程,培養懂設計、懂管理、懂營銷等方面人才。第三,加強與省內醫科大學以及醫療機構合作,培養滑雪安全巡邏救護團隊,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最后,政府完善滑雪人才引進和保障機制,加強人才福利等方面保障,避免滑雪人才流失。
政府政策性扶持對滑雪旅游業發展至關重要。第一,政府加強財政引導和推動作用,通過撥款專項資金,對于中小滑雪場建設和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第二,發揮好相關金融政策扶持作用,鼓勵有條件的滑雪場與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提供金融服務。第三,當滑雪場受到自然災害影響,運營時長短以及運營成本高的滑雪場,設置補貼機制,發放資金補助,適當的減租減息。第四,完善滑雪產業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滑雪惠民政策,優化滑雪旅游投資環境,鼓勵和扶持社會民間資本進入滑雪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