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蕊 劉景芳
摘? ?要:幼兒期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可有效提高其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繪本圖文并茂的特點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有效載體。從游戲化角度出發,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的繪本選擇、游戲創設、角色扮演、家園共育等,可有效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證。
關鍵詞:繪本;社會領域;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7-0006-03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教育目標是發展幼兒社會性,提高幼兒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社會情感,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結合實踐經驗,筆者發現游戲是幼兒主動參與社會生活最喜愛的方式之一,通過游戲發展幼兒的社會性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類繪本(以下繪本均特指故事類繪本)中蘊含著較高的社會領域教育價值,由于繪本的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幼兒在根據自身經驗理解繪本內容的過程中,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社會性也會有所發展。因此,筆者所在幼兒園嘗試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園社會領域游戲化教學,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策略。
一、精琢式繪本選擇
在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社會領域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繪本的選擇至關重要,選擇具有社會教育價值的且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結合幼兒社會性發展特點精心選擇繪本素材,可按照以下幾個原則,增強繪本選擇的有效性。
(一)社會性
教師要根據學前兒童社會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中自我意識、人際交往、親社會行為、社會認知、歸屬感五方面內容來選擇相對應的繪本。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不同年齡兒童身心發展、不同核心經驗的繪本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體現勇敢自信的繪本有《雞毛信》《小豬變形記》《勇敢做自己》《勇氣》等,體現團隊合作的繪本有《好大的蘋果》《螞蟻和西瓜》《南瓜湯》等,體現關愛的繪本有《彩虹色的花》《我是彩虹魚》等,體現歸屬認同感的繪本有《我的祖國》《我愛幼兒園》《團圓》等,體現社會認知的繪本有《中國房子》《中軸線上的城市》等。
(二)趣味性
繪本圖文并茂,極具趣味性,更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如《大熊抱抱》《馴鹿不怕》《河貍別急》《好伙伴不要吵》等能夠戳中幼兒的笑點或痛點,有很強的代入感,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在與繪本人物的互動中了解社會規則,促進社會性發展。
(三)游戲性
從繪本的主題、情節、人物中往往能挖掘出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游戲元素,教師要善于發現這類繪本,通過改編故事情節、制作故事道具、延伸實踐活動等賦予繪本游戲價值。例如《我喜歡自己》繪本中,小豬的服裝出現多次變化,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從中設計變換服裝的游戲活動;《影子爺爺》《風箏》等繪本可以延伸出皮影戲、放風箏等民間游戲。
(四)生活性
臺灣兒童文學家方素珍指出:“優質的繪本應當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大程度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如生活習慣類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小熊寶寶》等,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長輩對自己的愛。
(五)階段性
幼兒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其社會性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小班幼兒喜歡獨立做事或平行游戲,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較少;中班幼兒不再滿足于自己玩,進入了與同伴聯合游戲的階段,但在交往過程中容易發生沖突;大班幼兒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愿望更加強烈,他們在游戲中有共同的目標,能夠分工合作,關系比較融洽。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社會發展特點選擇繪本,小班幼兒可選擇畫面、形象簡單的繪本;中班幼兒可選擇主題鮮明、文字簡短的繪本;大班幼兒可選擇畫面相對豐富的繪本。
二、體驗式游戲創設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將游戲融入其中,使繪本更加趣味化、生活化、直觀化,引導幼兒積極投入到繪本教學中,從中得到愉悅美好的體驗,從而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一)趣味教學游戲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挖掘繪本中的游戲元素設計相關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得到充分的感知體驗,從而在游戲中實現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如教師可根據繪本《閃閃發光的廣場》的內容,為大班幼兒設計如下游戲情節,幼兒園要舉辦盛大的閱兵儀式,請小朋友們搭建閱兵廣場,制作閱兵武器。游戲要求如下:全班幼兒分成兩組,搭建組負責搭建、道具組負責制作武器,各組成員各自商量分工,共同完成閱兵儀式的準備工作。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玩中強化合作的行為,同時增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根據繪本《咕嘰咕嘰》的內容,教師可通過辯論型游戲凸顯繪本中的矛盾沖突,引導幼兒遷移情感,對故事中的角色行為進行評價。辯論賽的形式不僅使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同時鍛煉了幼兒辯證思考的能力。根據繪本《我是優秀小行人》《紅綠燈》,教師可在班級內創設馬路上的情境,使幼兒通過模擬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來鞏固交通規則知識。多元的游戲形式和教學方式不僅引發了幼兒的興趣,還有效提高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
(二)生活實踐游戲
幼兒的良好行為需要生活實踐來鞏固和強化。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經驗與興趣組織相關的生活實踐游戲,使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閱讀和討論《這片草地真美麗》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清理小區內、公園里的垃圾,并制作標語牌,呼吁公眾愛護環境。在閱讀和討論《第一次上街買東西》之后,教師可引導家長開展生活實踐游戲,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讓幼兒獨自前往離家不遠的商店買一件指定的物品。當幼兒完成任務后,請幼兒在班級中分享經驗和內心感受,從而增強幼兒獨立生活的勇氣和自信。
三、沉浸式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教師創設一個真實或模擬的情境,幼兒在情境中扮演繪本角色,通過了解角色的感受和需求來形成新的社會行為。角色扮演可以是基于繪本內容的模仿扮演,也可以是創造性扮演。
如在閱讀繪本《膽小的老鼠》后,教師可組織幼兒基于繪本內容進行模仿扮演。在表演前,教師應與幼兒共同布置逼真的表演場景,制作豐富的表演道具,讓幼兒身臨其境般置身于繪本中,成為繪本中的主人。在表演過程中,幼兒通過小老鼠和老鼠姐姐的對話,感受老鼠情緒由緊張向放松轉變,體會老鼠從膽小到勇敢的內心變化,從而培養勇敢堅強的品質。在閱讀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之后,教師可基于繪本內容組織幼兒進行創造性扮演。幼兒可將繪本內容進行延伸,為繪本設計不同的結局,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增加角色,以此豐富繪本內容,提高繪本內容的生動性,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發展幼兒的情感能力和想象力,從而使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四、攜手式家園共育
由于幼兒的可塑性極強,因此,幼兒園和家庭要攜手并進,形成教育合力,讓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獲得一致的情感認知,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師應向家長宣傳親子共讀基礎知識,并推薦適宜的繪本。筆者所在幼兒園一直秉承“閱讀引領”的理念,在社會領域每個主題教學中均設置主繪本、輔助繪本、延伸繪本。主繪本和輔助繪本是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主要由教師帶領幼兒精讀,而延伸繪本則用于經驗拓展,主要由家長和幼兒一起泛讀。每開展一個主題,教師都會向家長公布繪本書單,并向家長講解三類繪本的使用方法,鼓勵家長與幼兒親子共讀。其次,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將幼兒在園情況及時向家長反饋,同時了解幼兒在家情況,了解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真實水平,進而研究后續措施。再次,教師應從專業角度引導家長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同伴交往環境,激發幼兒社交主動性,引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最后,家長在與幼兒親子共讀后期也應認識到游戲、扮演、生活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積極營造輕松、有趣的氛圍,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總之,繪本因其生活性、趣味性成為了社會領域游戲化教學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要認識到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園社會領域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挖掘其中的游戲元素,不斷完善自我,為幼兒提供有效且高質量的社會領域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書偉.圖畫書在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2]吳建忠,魏? ?霞.以繪本閱讀為切入點的整合式幼兒社會性學習[J].山西教育(幼教),2020,(10).
[3]管曼迪.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三部曲”[J].新智慧,2021,(20).
[4]楊麗彬.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游戲化探究[J].新校園(閱讀版),2017,(05).
[5]鄭曉玲.兒童視角下繪本閱讀游戲化的實踐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2,(22).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資助課題“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20020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