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區桃花鎮中心學校 林 浩 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第一小學 張賢峰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上“聲音”單元第4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中有一個觀察鼓膜振動的活動,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在杯子口上覆蓋一塊繃緊的薄橡膠或氣球皮,并用皮筋綁緊,來制成一個“鼓膜模型”,并借助撒在氣球皮上的細沙或紙屑來觀察它的振動情況。在教學中發現,本活動教具有兩個缺點:1.在氣球皮附近敲擊音叉時,氣球皮的振動現象并不明顯,尤其是當聲源遠離鼓膜模型時。氣球皮振動帶動其上的細沙或紙屑時,這些觀察對象容易從氣球皮上掉落,造成器材收拾的麻煩。
實驗裝置與原理
1.模擬耳廓,收集聲音
通過喇叭擴音器來模擬人的耳廓,在喇叭口附近制造聲音,可以更好地將振動傳遞到氣球皮上,使觀察效果更明顯。(圖1)

圖1
2.細繩拴球,泡沫粒顯振動
在氣球皮上方支一個鐵絲架,利用細繩拴住泡沫粒,當氣球皮振動帶動泡沫粒時,泡沫粒因為細繩拴住,即便跳動也不會掉落,使觀察活動更有序,也更便于器材的整理。(圖2)

圖2
實驗裝置優點
1.模擬更具象,符合兒童認知。喇叭擴音器的形狀不僅從外形上更貼近耳廓特征,也便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耳廓收集聲波的功能。
2.現象更直觀,利于實驗有序開展。用繩固定泡沫球在氣球皮上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鼓膜”振動,也減少了因為材料跳動帶來的麻煩,可以讓觀察實驗更有序進行。
本欄圖文由舟山市周燕娜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