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慶

5月22日,西安博物院舉行“博物館與美好生活”文博之夜主題活動活動,發布了“周知禮”“秦威武”“漢英俊”和“唐美麗”四個虛擬形象代言人
中秋國慶長假來臨,很多市民開始“煩惱”——“不知道去哪玩、不知道怎么玩”。
現在,人工智能AI或許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這樣的煩惱。
“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數字孿生、多語言互動、集成全息影音等跨時空應用落地,文旅產業不斷解鎖數字化文旅消費新場景,為數字技術賦能文旅產品帶來新技術、新體驗?!彬v訊云副總裁、騰訊文旅總經理方騰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AI+文旅”的深度融合成為中國文旅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工作越來越忙,長假變得非常珍貴,應如何利用珍貴的假期去最值得去的目的地?而且,很多目的地可能一輩子只能去一次,什么時候去才能不留遺憾?”“90后”的張佳(化名)問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在AI 的幫助下,劉帆明確了自己最關心的是親子樂園。最終,他選擇了十月親子樂園出行目的地排行第一的上海迪士尼。
劉帆,是一名九歲孩子的超級奶爸,想帶女兒出去度假。他第一時間想到了青島,覺得既可以參加青島的啤酒節,也可以在海邊觀看美麗的日出和日落。但是劉帆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青島可能不適合女兒——孩子不能喝啤酒,也不愛早起。
“在AI的幫助下,劉帆明確了自己最關心的是親子樂園。最終,他選擇了十月親子樂園出行目的地排行第一的上海迪士尼?!睌y程公共事務部總監付茜茜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據攜程統計,一個有著明確出行目的地的用戶,平均要在14.3家酒店、62.2個航班上分別糾結168.9分鐘、136.4分鐘最終才能下單,如果算上不同的景點,行前平均需要耗費9.9個小時,而那些沒有明確目的地的用戶,平均決策時間則長達11天9小時,甚至還有60%的人最終無功而返。
“以云南為例,攜程用戶從規劃到下單,平均需要花費前后6天,耗時長達9個小時?!备盾畿绶Q,AI將數億的旅行訂單進行行程抽取和熱度計算,生成了不同目的地組合玩法,可以幫用戶把決策時間縮短到6.6小時,節省27%的時間。
發力目的地推薦的商家不止是攜程。
2023年7月24日,騰訊推出了國內首個省級旅游目的地大語言模型應用場景“AI游云南”。張佳使用后表示:“以往查機票、查酒店、查行程,都要進入到相應的頻道之中,換一個項目查還要先退出來?,F在,通過人工智能定行程,想查什么直接問就可以了,真是方便了很多?!?h3>數字人上線
“人們希望通過旅游獲得三類體驗:游覽好山好水、身臨其境的放松體驗,感悟人文歷史、異域風情的人文體驗,對深厚歷史不亦說乎的文化體驗?!狈津v飛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類體驗對應三個層次,基礎游覽、人文風情和文化內涵。
“關于基礎游覽的體驗,游客可以自助解決,但好山好水背后的人文風情和文化內涵,游客能獲得多少精神文化層面的收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導游、講解員的介紹。但景點往往并沒有足夠的人手能給每一名游客提供講解和介紹,這是現階段文旅的痛點。”方騰飛說。
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場監測報告》顯示,今年暑期,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8.39億人次。但全國旅行社從業人員只有24.3萬人,金牌導游一“講”難求,景區專業講解員更是難有檔期。
一般情況下,培育知識合格、反應敏捷的講解員要花費數月時間,而講解中想做到面面俱到,更要經過數年的沉淀。
對此,方騰飛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成為山水和文物背后的超級大腦,比如通過數字人做到自然語言的輸入、輸出,為游客提供講解服務?!?/p>
2023年5月22日晚,2023陜西“博物館與美好生活”文博之夜活動在西安博物院舉辦,現場發布的4個“文物智慧推薦官”——“周知禮”“秦威武”“漢英俊”“唐美麗”讓游客驚嘆不已。

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在云南國際智慧旅游大會展覽區體驗軌道VR

山西省太原市, 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內, 市民沉浸式體驗參觀
這四個數字人作為陜西文物智慧推薦官,被賦予“宣傳推薦陜西文化遺產”的職能,將為公眾提供知識問答、信息查詢、文物保護和AI繪畫等智能個性化服務,并將被應用在官網或移動應用程序上,突破時空限制,用“文化+科技”的方式展現陜西,提高公眾對文物保護利用的認識、理解和參與度。
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數字人“小豫”也作為河南文化的推薦師在展廳門口迎接旅客。旅客可以聽“小豫”講解展品歷史信息,通過線下AR互動,開啟地標打卡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應用于文旅行業,訓練語料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智慧途靈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積累了不少經驗。
該公司創始人徐夢曦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的團隊花費了兩年多時間,積累編寫出2000多個景區、近10萬個景點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導游導覽講解詞語料?!?/p>
據介紹,智慧途靈團隊打造的途咪智能導游機已為300多家景區提供智能導游導覽服務,為上億次旅行者帶來智慧旅游新體驗。
文旅產業正在向個性化、多樣化、重體驗等方向發展。
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對文旅產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營造良好的旅游消費環境,提升游客體驗,進而帶動地區經濟增長,成為各地政府和文旅企業的共同追求。
作為山西省文旅數字新名片,“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以“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為主題,涵蓋華夏源頭、匯通天下、古建華章、黃河之魂等模塊,運用人工智能、全息成像、AR、VR 等技術,再現山西五千年文明。
得益于數字技術的應用,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服務效率和游客體驗得到大幅提升:無需排隊,掃碼購票閃電入園;告別擁堵,人臉識別輕松入館;預約參觀,智慧調流避免人?!?blockquote>
2023 年暑期,24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網絡傳播受眾達3.4 億人次,成為暑期廣大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和文旅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青島啤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超介紹,游客手機掃碼下單,不需換票直接入園。檢票處人臉自動識別,1秒進館,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和游客體驗,游客排隊更少、體驗更好,智慧景區的服務落到實處。
2023河南智慧文旅大會上,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百度、河南一百度聯合打造的“河南非遺一張圖”正式上線。以“一張圖”的形式,實現了河南非遺資源的梳理整合、系統構建、智能關聯,不僅集中展示了河南非遺數字化的建設成果,也為實現河南非遺資源的活態傳承,推動河南非遺“火起來”破圈出彩筑牢了數字化新基建的堅實底座。
國藝中聯科技集團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根據每個游客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服務,讓游客更高效地參觀景點和了解歷史文化。據統計數據顯示,長江不夜城引入智能導覽系統后,游客的滿意度提高了30%,同時自愿消費的比例也增加了1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業內人士認為,這代表著數字文旅產業在中國擁有極大的市場規模與發展空間。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不斷推進,數字文旅產業的消費潛力與市場價值正進一步得到釋放。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深入發展智慧旅游,創新旅游產品體系,改善旅游消費體驗。
為推動數字經濟與旅游經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持續開展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工作,并于2023年暑期推出首批全國24家試點單位。這些試點單位既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上海天文館等文博場館,也包括黃鶴樓、無錫拈花灣等旅游景區、度假區和主題樂園,涵蓋游覽體驗、數字展示、光影夜游、沉浸式演出等多種產品類型。
據測算,2023年暑期,24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網絡傳播受眾達3.4億人次,成為暑期廣大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和文旅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其中,上海天文館游客量同比增長323%,營收增長48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長420%,營收同比增長300%;“夜上黃鶴樓”共接待游客約22萬人次,同比增長177%,門票收入約2200萬元,同比增長244%。
顯然,各地已展開了諸多富有成效的實踐,然而,在推動“AI+文旅”的過程中,仍存難點需要克服。
方騰飛認為:“目前,有大量數據散落在景區導游的講解詞中和歷史文化書籍里,有大量故事流傳于民間,如何收集、整理、存儲這些數據,是人工智能應用于文旅行業的一個挑戰;同時,人工智能應用于文旅行業,還面臨來自政策、安全,包括技術本身的限制?!?/p>
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閻友兵撰文認為,文旅中存在三級數字鴻溝。
首先,對于個人而言,即使互聯網已普及至中國大部分城鄉區域,但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在數字技術使用方面仍然存在障礙。這部分群體在旅游時對現代數字化旅游產品難以深入體驗,容易產生“數字排斥”。
其次,對于社會而言,盡管國家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正不斷縮小不同地區間的互聯網接入差異,但不同旅游地、不同游客群體之間仍存在著互聯網使用技能差異,形成了二級數字鴻溝。
第三,更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目的地中使用數字技術開發旅游的“占優方”,相比使用數字技術的“劣勢方”能產生更高的效益,進而形成三級數字鴻溝。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敦煌文化學院研究員楊繼東則提醒,以特定文化旅游產品為背景的文創產品可以很輕松地被復制,并且以低價進行出售,而需要付費才能獲得的數字化產品也有被復制并盜售的風險。因此,維護數字化文旅產品的版權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