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星 韋微
[摘 要]文章以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為主題,通過對中國知網的681篇相關文獻進行了計量分析,提煉了該主題研究的熱點問題,包括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價值、內涵和具體內容、培養策略等;總結了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研究的發展進路,即研究范式從經驗總結走向實證研究,研究對象從抽象走向具體,研究的核心概念從大而全走向可操作性。
[關鍵詞]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2-0049-04
黨和國家把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之中。大學生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堅力量,因此,大學生應當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如何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成了目前高校主要任務之一,學術界對此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的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主題研究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梳理出該研究的總體趨勢、熱點問題及發展進路。
一、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及總體趨勢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法和知識圖譜法能夠直觀呈現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CiteSpace是文獻計量法和知識圖譜法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研究工具。本研究運用CiteSpace 6.1.R2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相關文獻進行了計量分析。
(二)數據來源
筆者在中國知網采取高級檢索方式,以傳統文化素養為主題,涵蓋了大學生、高校、高職、大學等關鍵詞,并通過將檢索條件設置為“或者”進行檢索(檢索日期為2023年1月18日),共檢索到794篇參考文獻,刪除會議紀要、評論、宣傳報道等不相關的文獻后獲得有效文獻681篇。
(三)總體趨勢
相關文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領域的發展和研究現狀,通過對這些文獻進行統計和分析,能夠勾勒出這個領域的發展脈絡,并且對該領域未來的趨勢和發展前景具有一定的預測性。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大體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一是2003—2014年的初始階段,發文量為141篇,占總發文量的20.7%;二是2015—2018年的蓬勃發展階段,發文量為233篇,占總發文量的34.2%;三是2019年至今的融合創新階段,發文量為307篇,占總發文量的45.1%。這3個階段發文量的變化與我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政策發布緊密相關,反映了科學研究要服務于國家發展需要的理念。
二、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研究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是作者在分析文章的研究主題、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等之后提煉出來的能高度概括這篇文章精髓的核心詞匯。通過分析其關鍵詞可以了解某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其相互關系,從而能夠勾勒出該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
筆者在CiteSpace主界面選擇keyword,時間跨度選擇“2003—2022”,使用ClusterView進行分析,生成關鍵詞共現頻率表和共現網絡圖譜。結果顯示,頻次超過10的關鍵詞包括傳統文化(237)、大學生(133)、人文素養(131)、職業素養(59)、高職院校(59)、文化素養(42)、高職學生(30)、高校(19)、核心素養(15)、高職教育(13)、工匠精神(11)、對策(11)、素養(11)等。通過分析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可以加深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認識。
(一)傳統文化素養在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價值
1.傳統文化素養是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一是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就無法理解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無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具備傳統文化素養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備傳統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運用傳統文化知識,才能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文化自信。提升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需要,是高校開展文化建設和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1]。
2.傳統文化素養是大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素養是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管是中國和美國聯合開發的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還是林崇德課題組研發的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都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素養起著價值樞紐的作用,開展傳統文化素養教育有助于引導青少年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規范行為、涵養人格,在推進全球化的進程中保有民族心 [2]。
3.傳統文化素養是繪就大學生人格底色的重要保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人的底色和亮色,大學生必須認同自己的文化之根,認識到這是每個中國人成長與發展的土壤。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期,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應該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內涵和具體內容
1.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內涵
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是指大學生通過不斷學習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內化為內在的品格、氣質和修養[3];也指大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學校相關教育活動的影響下,逐漸掌握和運用傳統文化的能力,并形成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文化個性等一系列精神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優秀傳統文化品德以及隨之出現的行為個性等[4]。
2.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具體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內容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國家和民族觀念,在行為道德上能自覺約束自己,自覺承擔各項基本義務,并且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5],具體包括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以人為本等)、仁愛道德品格、愛國主義精神、美善相諧的文藝情操等[6]。也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包括淵博的國學知識、高雅清麗有古風的談吐、言行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以及精通某一項傳統藝術等[7]。
(三)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策略
1.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主要由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專業開設,多注重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課程體系建構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講清楚”,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理系統。教師對課程體系的設計要以文化傳承為己任,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課程框架要符合新時代要求,使學生能從宏觀層面理解專業知識。課程建設要突破傳統文科思維模式,合乎新文科的內在要求[8]。部分教師注重學科知識的講授和專業能力的訓練,但不夠重視對學生民族意識、專業信念的培養。部分高校和教師對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程建設的重視不夠[9]。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高校應該在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加強傳統文化精神課程的設置,在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強民族精神課程和傳統文化倫理精神課程的設置。
2.注重傳統文化教育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關鍵舉措。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利用教材、活動等多種形式來全面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傳統文化教育要注重大學生的德性培養,注重讓大學生從體驗中加深情感認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從注重德性三重轉化,開展好禮儀教育,強化實踐創新,創設具身情境,強化情感體驗,實現認同自覺、精準培訓與廣泛示范,增強榜樣作用,達到隱性教育效果等方面提升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10]。
3.重視學校儀式教育
學校儀式教育是理解、認同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了解決當下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過多關注外在形式、缺乏教學設計和課程深度的問題,教師應向學生講好儀式象征符號表達的意義,講好其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儀式文化的內涵,通過激活學生的文化記憶、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來增強學生對儀式教育的認同。要科學選取學校儀式教育的文化傳承內容、重視基于體驗的文化傳承過程、設計與生活相融合的文化傳承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式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11]。
4.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高低,所以首先應該著重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路徑應該從豐富教師專業背景知識和增強其對教師職業價值認同來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從大體把握文化脈絡、專業闡釋傳統文化、身體力行文化精神三個方面來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12]。教師要多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多參加高品質的傳統文化培訓及研討活動;深入了解教材內容,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多參加社會實踐,投身于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5.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抓手[13]。高校應該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建立學術研究、教學實踐、社會服務、文化交流四位一體的高校文化教育體系 [14]。此外,還應構建全方位的傳統文化教育格局,例如健全相關政策、監督和評估機制,加強傳統文化學科、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建設等。高校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教育氛圍[15]。在具體實踐層面,一是推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體系,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形式上開展專題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利用地域文化開展相關活動。二是構建一體多元的傳統文化教育知識體系。一體是指中國文化概論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直接相關的課程,多元是指大學語文等公共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三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行為體系,也就是高校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相關活動[16]。
三、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研究的發展進路
現有的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相關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更多停留在經驗層面,缺乏實證研究。今后的相關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研究范式從經驗總結走向實證研究
從研究范式來看,多數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研究都是經驗總結,即先從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談起,再講不足,最后提出對策。也有個別研究是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但是問卷的信效度有待檢驗,大多是描述問題,很少從根本上解釋傳統文化素養各維度之間的關系,研究深度有待加強。這些研究往往只能解決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淺層次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指導實踐。事實上,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答,比如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結構和具體內容,這就需要采用深度訪談、參與式觀察、文本分析等方式方法,分析傳統文化素養形成的過程,編制合適的問題,形成問卷調查初步方案,通過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和修正后形成正式問卷,結合訪談了解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量化分析和質性研究各有所長,可根據所研究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研究可從經驗總結走向量化分析和質性研究相結合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對象從抽象走向具體
從研究對象來講,已有研究對象多是抽象的大學生,很少涉及具體專業的大學生。從層次來說,不僅包括專科生,還包括本科生;從就讀專業來說,更是種類繁多,從大的群體來說,學歷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傳統文化素養自然不同,比如專科層次的語文教育專業和本科層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是不同層次的相似專業,但是學生的基礎不同,人才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其傳統文化素養培養要求也不同。不同專業之間差距更是明顯,比如歷史學專業和建筑學專業,都是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豐富專業知識,但是由于選取的內容不同,因此其傳統文化素養培養要求自然不同。已有研究雖然涉及少數專業,比如播音主持專業、中醫藥專業等,但是還有更多專業沒有涉及,特別是缺少對師范專業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研究,在高質量、有影響力的刊物上更是很少能看到相關研究,因此需要加強對具體專業的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問題進行研究。
(三)研究的核心概念從大而全走向可操作性
清晰地界定和闡釋核心概念是一項研究的邏輯起點,不僅要有對核心概念清晰的定義(內涵),還要有操作性的定義(外延)。開展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傳統文化素養的內涵和外延,但是以往有些研究沒有清晰界定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內涵和外延,往往只是作者借鑒已有的研究結果而沒有根據自己的研究進行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具體內涵存在差異,每個專業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方式都不同,教師一定要弄清楚本專業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養的獨特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把大而全的概念轉化為可操作性的表達。
四、結語
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接班人和生力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大學生只有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素養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好。本文梳理了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相關研究,總結了相關研究發展的總體趨勢、熱點問題和發展進路,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研究進行了階段性的總結和展望,期待能針對不同大學生群體的傳統文化素養問題進行更多研究,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陶國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新時代大學的重要使命[J].現代教育管理,2020(8):53-60.
[2] 魏銳,劉堅,白新文,等.“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0-28.
[3] 譚德禮.培育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思考[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101-106.
[4] 董弋歐.當代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13.
[5] 鮑紅月.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12.
[6] 杜鋼.當代中國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培育[J].當代教育科學,2015(10):34-39.
[7] 何霜.語文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方法舉隅[J].語文建設,2018(5):69-71.
[8] 曹勝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課程體系的建構[J].中國大學教學,2020(9):47-52.
[9] 陳磊,栗洪武.傳統文化教育:我國教師教育課程“精神轉向”的重要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3(5):30-32.
[10] 紀德奎,張永健.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意蘊、困境與轉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111-117.
[11] 繆學超.理解、認同與傳承:學校儀式的文化育人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7):95-100.
[12] 李亮,周彥.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的幾個境界[J].人民教育,2018(6):28-30.
[13] 姜茹茹.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36.
[14] 楊逸,王婉玲.闡舊邦以輔新命: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述論[J].高教探索,2020(7):6-12.
[15] 孫正林.論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自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8):15-18.
[16] 王士良.價值、知識和行為的三位一體: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7(10):48-52.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