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內坑鎮潘厝小學 莊潤紅
因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各單元具有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重編排特點,所以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法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收效甚微。為扭轉當前單元整合教學現狀,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學理念,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引入“學習任務群”進行嘗試。本文分析“學習任務群”與“單元整合教學”兩個核心概念,并對前期分析、設計階段、實施階段、反思階段的教學策略展開分析,意在為一線語文教師構建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合教學思路提供參考。
單元整合教學是現階段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模式,在語文課堂的實踐應用較多,但從實踐效果來看并不理想,教材整合隨機性強、完整性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僅通過整合教學堆砌碎片化的內容,并未體現知識的系統性、聯系性。而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應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課程內容,將實踐活動作為主線、將學習主題作為方向、將學習任務作為載體,從學習內容、情境、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整合,進而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實踐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應圍繞課程標準的指示,基于學習任務群,深化單元整合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針對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教學提出六大學習任務群,即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并且指出學習任務群是深化教育改革,指導義務教育階段高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教師須在每個語文單元中以學習任務群形式組織與呈現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以任務驅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整合教學情境、內容、資源、方法等,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保障學生核心素養系統性發展。
單元是以一定規范組織起來的內容,具有結構化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單元指向一個完整的學習事件,強調教學過程中體現知識與行為的完整性。因此,單元整合教學應將教材的各個單元作為導向,以與生活聯系密切、情境真實的主題引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貫徹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與全冊教學總目標,并在教學結束展開可視化評價,從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合教學共有四個關鍵階段:在前期分析階段,需要重視單元內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確定學習任務群;在設計階段,需多視角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在實施階段,設計單元學習活動,高效貫穿單元教學內容;在反思階段,關注單元整體性評價,指向語文學科素養。基于該思路,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學為例,探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合教學策略。
統編版低年級語文教材并未編排閱讀單元,與高年級教材中的單元篇章也有所不同,無法直接確定單元語文核心要素。因此,在基于學習任務群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時,教師需要系統解讀文本,確定單元任務指向。
1.文本解讀。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想象。語文要素也以想象為核心,旨在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想象體驗并學習默讀。具體來講,單元中共有兩首古詩(第19 課《夜宿山寺》《敕勒歌》)、兩篇課文(第20 課《霧在哪里》和第21 課《雪孩子》)、一個語文園地,其中20課與21課均為童話故事,前者為外國童話、后者為中國童話,而語文園地主要以字詞句的運用、看圖寫話等內容為主,教材內容與單元主題“想象”結合緊密。
第19 課李白的古詩《夜宿山寺》充滿浪漫且天真的想象,而北朝民歌《敕勒歌》則是基于典型事物對草原美景進行描繪。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與插圖想象草原美景的畫面;在第20 課中,俄羅斯作家謝爾古年科夫以霧為描寫對象進行了豐富的想象聯想,塑造了淘氣、愛藏東西的孩子形象。文章后的練習題也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需要學生立足課文、觀察插圖,結合生活與自我認知進行想象;在第21 課中提出兩項任務,一是通過想象續編小白兔看到雪孩子變成白云后的心理活動,二是學習默讀。雖然任務二與想象的關聯性不強,但默讀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閱讀能力;在語文園地七中,需要通過回憶景象、運用字詞句描述場景,從而得到語言文字的積累與聯系現實生活想象畫面等聯想想象能力的鍛煉;單元寫話部分也要求基于圖片展開豐富想象,寫出有趣的小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本單元內容的基本意圖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關于想象的豐富情感體驗;利用古詩、童話等教學素材,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字詞句運用能力,能夠基于圖片與想象完成語言描述。
2.確定學習任務群。
從本單元教學內容以及課后習題、語文園地任務來看,需要完成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且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提出問題、深入交流,涉及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但并非核心任務。而從課文的體裁來看,三篇課文均為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更加契合。由此,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群便可敲定,即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為基礎任務群,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為核心任務群。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整合教學應從單元核心任務指向出發,圍繞單元主題、特定任務情境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的設計,并基于任務組織具有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結合本單元主題,確定任務情境為“插上想象的翅膀,暢游文學的海洋”。核心任務目標共三個,其一為借助圖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想象,深刻感受與理解課文中描繪的景物或描寫的人物形象;其二為借助課文語言圖式,真正走進人物內心或透過事件本質發揮想象;其三為默讀,做到不出聲閱讀、不指讀。基于此,設計三個主要任務和七個子任務:
主任務一的主題為跟著古人去想象。立足古詩分析古人夸張浪漫的想象以及民歌中的想象,并分析兩者的不同。其包含兩項子任務:一是感受詩人創作中的想象,如文學閱讀維度中緊扣“危樓”二字想象樓之高,創意表達維度中將自己的想象用語言描繪出來;二是感受民歌創作中的想象,如文學閱讀維度中基于敕勒川的景物展開關于草原美景的想象,創意表達維度用語言描繪想象畫面。
主任務二的主題為跟著作家去想象。立足童話故事品味中外作家有趣且美好的想象,并感受其中不同。其包含兩項子任務:一是感受外國作家的想象。在文學閱讀維度方面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構思方式,感受想象的神奇與樂趣;創意表達維度則要求掌握作家的語言表達圖式,能夠自己展開關于霧的想象,并對想象做出描述;二是感受中國作家的想象。在文學閱讀維度方面讀懂課文中對人物動作行為、語言的描寫,深入人物內心,深刻感知雪孩子的魅力。創意表達維度方面指導學生為課文配音,用課文中的形容詞說出小兔的心理活動。
主任務三的主題為說寫我的想象故事。主要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與表達。其包含三項子任務:一是借助詞語展開想象。在文學閱讀維度,應以閱讀描寫天氣現象的詞語為主要活動,感受不同詞語的表達效果。在創意表達維度,基于情境選擇合適的詞語;二是體會句子想象的趣味。在文學閱讀維度以讀句子為主,對句子中的有趣想象進行體會。在創意表達維度采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語言與動作,使語言表達更加豐富有趣;三是借助圖片展開想象,其僅指向創意表達維度,即根據圖片與語言展開想象,描寫有趣故事。
確定基本任務框架后,則應圍繞任務設計單元學習活動并以任務驅動學生,突出任務活動的實踐性與綜合性。
1.任務一活動。
在完成子任務一時,想象基于關鍵詞進行,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抓住故事中的關鍵詞,如“高百尺”“摘星辰”等,這些詞語均能體現危樓的高。教師需讓學生理解關鍵詞的意義,并聯合以往所學古詩與生活實際明確古詩中百尺等數字均是虛指,是一種夸張的、超脫現實的想象;二是結合自我體驗,想象自身站在百尺高樓上的感受、想法,理解“手可摘星辰”的意義,并在腦海中構建當時的情境;三是隨著詩句的描繪,深刻感受分析李白人物特征,對李白浪漫、大膽且富有想象力的表達方式進行多元想象,從而感受到古代文學的魅力。
在完成子任務二時,想象基于典型景物進行,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尋找《敕勒川》中的典型景物,想象畫面;二是觀看草原美景相關視頻,結合動態、具象的影像資源豐富想象,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三是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盡情地想象,體會想象的快樂,如播放敕勒族人民的音樂、跳敕勒族的舞蹈,使學生將自己想象成敕勒人民,感受他們對家鄉的熱愛。
2.任務二活動。
在完成子任務一時,基于《霧在哪里》中的語言圖式進行想象,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通過整體感知對人物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并基于霧的產生、做了什么等問題從課文整體出發進行感知,深刻體會霧的淘氣;二是對文章中各個段落進行比較,了解外國作家的表達特點,并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霧來自海上”兩個自然段,對比它們語言圖式上的相同點,尋找合適的連接詞;三是通過課文中描述的場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與表達,以課文為基礎,設置半開放的場景,讓學生自由想象霧會做什么、會發生哪些變化,引導學生利用課文語言圖式進行表達。
在完成子任務二時,基于《雪孩子》中生動且形象的語言進行想象,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通過配音活動,引導學生回顧配音方法,并欣賞同學配音的優秀作品,進一步深化對配音要求與注意事項的理解;二是指向重點片段,繼續進行配音活動,要求學生能夠抓住課文中人物行為表現以及語言表達的特點,深入體會人物心情,并通過畫面配音展開更豐富的想象;三是關注課文中的語言表達,開展想象說話活動,讓更多學生在配音過程中對人物的情感變化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如說出雪孩子上天后小白兔的心里話。
3.任務三活動。
在完成子任務一時,應基于字詞句運用當中詞語引導學生想象,從而可以開展兩項學習活動:一是讀準字音,喚起學生記憶,理解字詞含義,在腦海中搜尋相關景象記憶,從而能夠想象詞語對應的場景;二是基于想象的情境,在字詞句運用中選擇恰當的詞語進行描述。學生在選詞過程中需要通過豐富的聯想或想象在腦海中回顧情節,再通過語言描述,以此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在完成子任務二時,應基于字詞句運用當中的兩個句子,從語言與動作角度出發展開想象,體會想象的樂趣,從而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讀好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句子之間的差異;二是想象畫面,以想象中的具體畫面反過來分析句子在寫法上存在的差異;三是趣寫句子,利用教材中句子的寫法引導學生自主描述有趣的景象。
在完成子任務三時,應基于教材中給出的寫話圖片、提示信息進行豐富想象,從而可以開展三項學習活動:一是結合現實生活以及自身經驗,分析老鼠和貓相遇的原因;二是通過圖片上老鼠與貓相遇后老鼠的神情、動作展開想象,分析老鼠可能說的話;三是對故事的結局進行想象,在開放式的結局中學生可以隨意想象,并與同學交流具有創意的想法,從而能夠在想象中獲得無窮樂趣。

教學反思評價的目的是檢測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果。基于學習任務群展開單元整體教學,更加關注教學評價與反思,要求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保障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在本次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評價反思以多方面、多主體參與形式,要求教師、學生均要進行評價與反思,以便教師準確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理解情況、綜合應用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態度。教師需關注學生訴求,接受學生對教學提出的意見。同時,教師應自覺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在文本解讀、主題確定、任務設計、活動設計與實施、課堂語言等環節反思教學能力、教學智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和諧因素,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使語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實。
總而言之,基于學習任務群展開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能夠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推動教學方法創新,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教師應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解讀、系統的分析,緊密聯系知識,以任務驅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探索,持續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使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任務高效落實,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切實發揮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