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第二小學 羅淑濱
思維導圖能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啟迪和培養,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工具,契合了新時代小學美術教學需求。因此,思維導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對此,本文立足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通過對思維導圖概念、運用原則及應用價值的闡述,并借助案例分析法,探尋其有效應用策略,希望能打破學生思維桎梏,培養其創新思維,為教師轉變美術教學思路提供新視角,為教學改革創造新契機。
新課改要求小學美術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技能訓練,更重視學生能力、品格及價值觀念的培養,因而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已成為小學美術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作為一種高效性、簡單化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的應用能為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更具獨特優勢,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改革的必然之舉。教師將思維導圖與美術學科有機融合,利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使其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思維導圖也被稱作心智圖或腦圖,是一種能有效促進大腦發散性思考的繪制表現圖。思維導圖將圖形、文字、色彩結合在一起,并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關聯性,促使其將概念、圖像等連為一體,并以圖像的模式將各級主題關系完美表現出來,化繁為簡,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協同發展,激發其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能幫助人們進行高效思考,激發大腦無限潛能,是一種簡單、高效的視覺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層次分明,中心突出,利于學生構建記憶鏈接、提煉關鍵問題,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對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其想象力、創新思維、審美能力等大有裨益。
1.主題鮮明突出原則。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最基本原則就是主題鮮明突出。主題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是整個思維導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所有分支的填充和完善都是基于此。因此,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須嚴格遵循此原則,讓學生做到突出主題,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構思,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厘清思維導圖繪制思路,激發創新思維。
2.形式靈活多樣原則。
思維導圖是學生頭腦中靈感的呈現方式,更是其個人思維的表象,因此,思維導圖的繪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時,要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還要釋放學生天性,為其想象力插上“翅膀”。不僅如此,形式靈活多樣也能讓教師在教學時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個性。對小學生而言,這更符合其心理發展特點,能充分發揮其想象力。以嶺南版美術二年級上冊“我們的玩具樂園”單元思維導圖繪制為例,有的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用文字表述;有的用圖畫表述;有的文字與圖畫兼用,并配以鮮艷的顏色突出主題。這種靈活多樣的形式,既降低了學生對繪制思維導圖的畏難心理,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展。
3.表述清晰簡潔原則。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的目的是輔助學生思考,激發其創新思維,使其思維以圖畫語言的方式清晰呈現,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再加上課堂授課時間有限,繪制思維導圖越簡潔、清晰,越容易產生良好效果,越能發揮思維導圖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優勢。
4.呈現形象多元原則。
作為表征學生思維的重要工具,思維導圖是學生在認真思考、回顧舊知基礎上進行的有意識的思維發散。教師以美術教材為載體,以思維導圖為媒介,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逐漸呈現美術元素,并通過色彩、線條、圖形等多元形象生動的方式表達所思所想,推動思維導圖與美術創作交相輝映,提升教學質量。
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美術教學產生加強作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繪制思維導圖,會促使其頭腦中萌發各種想法,并在不知不覺中將所學美術知識與之聯系起來,形成系統化知識結構,繼而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其學習自信心。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時,還會積極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思維導圖反饋的結果進行授課調整,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簡潔化,更利于小學生學習。此外,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也會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其教學模式也不再是灌輸式,而是師生、生生共同交流、探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通過不斷探索打開思維,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厘清思維要點,提升邏輯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以嶺南版美術五年級下冊“和平年代”教學為例,教師為了啟發學生對和平元素的了解、打開學生想象空間,運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法。首先,教師將中心詞“和平”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分組探討,共同繪制完善。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繪制過程中,有的畫出“鴿子”;有的畫出“國旗”;有的畫出“花朵”……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一幅發散性思維導圖作品很快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合作交流,既完成了相關學習任務,也培養了核心素養。最后,教師通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了解學生的色彩能力和繪畫能力,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布置合理學習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繼而獲得成長與發展。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創新思維并無成熟概念,甚至因為對“創新”這一詞匯的不理解,導致其參與意愿不高,缺乏探索興趣。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選擇易于學生理解的、與其實際生活相關聯的“主題”,讓學生在簡潔、明了的教學形式中產生興趣,繼而增強其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效。
以嶺南版美術四年級上冊“美妙的泥紋飾”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古浮雕作品,然后展示課前準備的動物造型或教師范品,之后指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的色彩、形狀、圖案等,以此引出本節課教學重點“浮雕(設計)”。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本單元重點知識的認知理解,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展示浮雕要素,讓學生更清晰、明了地獲取動物浮雕設計要領和元素,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在自然而然中完成創新創作,拓展創新思維。
近年來,小學美術教師順應新課改要求,積極探尋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策略,雖取得一定的成效,卻并未達到理想化狀態。對此,教師可不斷嘗試,積極將思維導圖融入美術教學,改善學生作品呈現創新性不高的問題,以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其呈現千人千面百花齊放的效果。
以嶺南版美術四年級上冊“尋找身邊的民間美術”教學為例,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或書籍等方式,探索身邊的民間美術,并將其以樹形、氣泡形等模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對身邊的民間藝術有較為清晰認知和多元了解。在呈現作品時,學生根據自己從思維導圖中獲取的信息,從互聯網或其他途徑獲取更多與之有關的信息,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最終形成一幅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避免千人一面情況,鍛煉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為切實發揮思維導圖教學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布置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漸樹立以思維導圖解決問題的理念,并以此理念為導向開展美術創作,培養其創新思維。在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圖形建構,更要加強對學生基礎概念、規律理解和應用的教學,要讓學生洞悉創新思維和創作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發揮其情感、認知和思維,使其與作品產生共鳴,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開展做好鋪墊。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拓展思維導圖的應用深度,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多種形式,啟迪學生精神動力,使其情感與認知在學習與創作中協同發展,繼而實現立體化創新思維培養。
以嶺南版美術五年級下冊“別致的燈飾”教學為例,教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激發學生想象力,使其設計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科學合理性的作品,提高學生自信心和興趣,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如在學生作品中,有的學生運用“燈”這一關鍵詞展開思維導圖訓練,聯想到海燈節、卡通形象、兔子造型等,思維擴散比較豐富;有的學生將傳統臺燈或家中的吊燈造型轉變成卡通形象、游戲形象;有的學生運用色彩等元素,大膽對“燈”進行修飾,展現了較為鮮明的思維發散性。總的來說,思維導圖本身就是我們大腦中的直觀產物,以最直觀的方式表達更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認知,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靈感,培養其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創新創作思維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以思維導圖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利于學生在作品上大膽思考,更能發揮其創意,真正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思維導圖形式多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多種融合應用技巧。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思維導圖展開教學訓練,在學生原有創新思維能力基礎上找到不同思維之間的聯結點,將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連接,繼而使其產生創造力、想象力,夯實其美術基礎,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
1.靈感式思維導圖應用。
靈感式思維導圖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以“主題”為中心,構建系統化圖像知識體系,并幫助其尋找創新創作關鍵點,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效果。
以嶺南版四年級下冊“趣味紙筆插”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根據課題內容,立足學生實際,通過猜謎語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融入課堂進行思維發散和完成草圖的繪制。其次,教師以本節課主題為中心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中心圖像,引導學生合作互助完善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大腦高速運轉,因而能打破常規思維桎梏,迸發新的靈感。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如“是什么”“像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利用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同時,教師還應控制學生畫思維導圖的時間,一般以10分鐘以內為宜,讓學生能迅速將大腦中的圖像畫出來,并迅速選擇合適的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元素。最后,學生再根據思維導圖提示自由創作,完成作品。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靈感式思維導圖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創新思維形成方式,讓學生在“同中求異”“正向求反”“多向輻射”等方法中探尋異質元素,并對特定圖形進行象形、象意、象物創作,從文化、圖像元素、結構關系等多個角度掌握思考技巧,從而得到與之相關的圖形拓展與創新,提升其創新思維。
2.作品式思維導圖應用。
作品式思維導圖能夠提升學生識圖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可以借助這種模式審視學生思維,關注學生思維過程,了解學生思維內容輸出,并以此為參考展開教學。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創新思維拓展的引路人,能夠實現對學生立體化思維培養與提升。因此,教師應重視該思維導圖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在教師諄諄教導下形成個性化創新性思維。
以嶺南版美術六年級上冊“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作品式思維導圖法引導學生展開探索、思考,提升學生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民族視頻,展示各個民族的特色服裝,并從美術元素方面引導學生感受不同作品中的情感、審美和文化內涵。其次,教師通過目標分層、思維導圖等方法充分表達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思維變得可視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欣賞作品,既實現了個性化發展,也對其創新思維形成良好的鍛煉與發展。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深入互動,利用問題情境,如“民族服飾精美絕倫,我們該如何汲取這些民族元素進行創新呢?”“漢服能否成為我們的日常服裝?”等,引導學生思考并發現民族服裝的演變過程和各種形式,探索各種類型民族服飾的美與創新。在師生、生生互動探討中,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會更加活躍,對其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都大有好處。
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視為教學反思工具,利用其總結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查漏補缺,探尋需要改進的地方,為完善下一節課的教學提供參考。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思維導圖輔助下反思自己的作品、學習狀態等,為其創新思維發展提供助力。
以嶺南版美術四年級下冊“成群的動物”教學為例,在本節課授課完畢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讓學生從點、線、面、色彩等方面發散思維,分析自己的作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有的學生參照思維導圖,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還有的學生則在應用思維導圖自評反思中激發二次頭腦風暴,不斷創新,繪制更富美感的畫作。
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是小學美術教師順應新課改要求、革新課堂教學、落實美術核心素養理念的重要舉措。通過兩者的融合,教師可以將知識點以可視化模式呈現出來,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讓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形式中進行全腦思考,啟發、培養創新思維,推動自身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