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云 LI Deng-yun
(沈陽化工大學,沈陽 110020)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包括技術管理、工程資源、質量控制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全面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也是對安全、進度、成本、質量等指標的基本保障。新形勢下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難度逐步提升,施工組織設計可為工程管理提供全面的保障與支持,合理的施組方案更是工程管理的必要需求。北七家鎮公建混合住宅工程屬于大型房屋建設項目,其具有多種管理難點,因此筆者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充分分析工程管理需求,同時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旨在通過本文分析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同時對不足之處提出優化對策,為同類型工程項目管理提供參考指引。
本項目為北七家鎮公建混合住宅,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屬一綜合體類工程項目,整體建造業態為房屋建筑,用途為住宅、公建。案例項目共計7 棟建筑單體,整體結構形式為混凝土框架結構,總建筑面積約14 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10 萬平方米,其余為地下建筑面積。地下建筑層數為2 層,地上為2/5/9/13 層。最大建筑高度58.5 米,最大基坑深度-11.13 米,整體耐火等級一級。其余未提及的指標內容按我國行業現行規范標準執行,不影響工程施工管理及施工組織設計。
時間部署原則:
施工組織方案的編制需以時間需求為準,以工期要求為基礎,同時考慮各個施工內容所消耗的時間。在進行施工組織方案設計的過程中主要考慮到:①項目自N 年10月開工,N+2 年交付,北京地區冬季平均氣溫較低,每年12 月~1 月之間無法開展任何施工工作,11 月、2 月也可能會因低溫天氣無法開展施工,在進行施工組織方案編制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此問題;②以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各個施工內容進度計劃的編制,以圖1 為例,在進行進度編排的過程中就考慮到各個位置主體施工的實際需求,例如混凝土結構需要7-14 天養護周期,在進行計劃編制的過程中應考慮相關需求。
圖1 項目進度計劃(部分)
空間部署原則:
本項目所涉及的施工內容較多,多樣化的分項工程具有較為嚴格的施工次序,尤其對于關鍵工程,施工次序無法隨意調整。在保障工程項目質量與安全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工期管理需求,因此在空間部署原則的基礎上要求:①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應遵循實際邏輯,確保指引的施工順序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避免工序倒置,各個工序之間的關聯性和次序性需考慮得當;②為了貫徹空間占滿時間連續,均衡協調有節奏,力所能及留有余地的原則,保證工程按總控計劃完成,需主體和裝修、主體和安裝、安裝和裝修的立體交叉施工。
圖2 為在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現場平面規劃,能夠最大化利用各個工作面,確保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各個工序關聯工序合理,同時有序推進。
圖2 項目平面布置圖
資源部署原則:
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應用大量的工程資源,主要資源類型包括材料、機械設備、勞務工人等,作為工程推進的必要條件,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也需以資源部署原則為基礎進行方案設計:①明確各個工程資源的需求量,保障現場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上控制資源投入量,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②考慮到各個階段對于資源的需求種類和需求量具有明顯波動,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也應按照保障情況和安全需求進行優化,主要集中在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方面。
此工程項目計劃于N 年10 月20 日開工,至N+2 年12 月18 日竣工,工期804 天。考慮到此工程項目較為復雜的施工內容,以及各個分項工程之間的次序性,因此將該項目整體分為5 個大階段,其具體起止日期和消耗天數可參考表1。
表1 施工階段目標控制計劃
具體進度編排與考慮要點有:
①地下室結構:地下部分的施工主要包括場地處理、地基基礎施工、防水及墊層施工、結構施工等施工內容,此階段無法與其他階段進行交叉作業,且需完成全部施工內容后才可進行后續工程的施工工作。從進度計劃編排方面,考慮到地下結構施工的重要性,且所有建筑單體地下位置均為2 層,因此東區、西區所有建筑單體共同開展施工作業,按照底板、結構層、防水、管線等依次開展施工作業。
②主體結構:主體部分是建筑工程項目關乎關鍵結構安全和建筑整體穩定性的重要階段,在本項目施工的過程中,考慮到各個單體樓棟層數各異的問題,為了充分優化工程資源、合理規劃施工進度,采取了分批次開工的形式。主體結構施工的工藝為:主體結構墻體、樓板采用多層板模板,樓梯梁、踏步模及底模采用多層板。主體結構變化較小,單層面積不大,計劃平均7 天完成一層。按照各個單體建筑的具體層高和施工需求,對施工開始日期進行階梯式規劃。
③頂層及屋面結構:主體結構部分施工完成后即進行建筑封頂作業,進行頂層與屋面結構的施工工作。此工程項目頂層樓板采取疊合板,因此施工過程仍依賴塔吊和施工電梯等垂直運輸設備。同時需要明確屋面若未進行妥善封頂,則后續吊籃無法搭設,因此屋面位置屬于工程進度管理的關鍵線路。
④屋面裝修施工:屋面位置需要進行裝修,主要由防水工程、節能保溫工程和屋面涂料工程構成。此位置與其他施工位置并不具有關聯影響,但需考慮到后期可能存在垂直運輸設備的拆除以及外立面成品保護的需求,基于此考慮計劃使用15 個工作日將各個單體建筑的屋面位置裝飾施工工作完成。
⑤外檐裝修施工:此工程項目的外檐施工工作使用高空作業吊籃進行,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確保頂層及屋面結構已經施工完成且通過驗收,因此將外檐施工工作作為主體施工工作中的靠后位置。主要進行外墻保溫工程、外墻裝飾工程的施工工作。
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典型的質量及安全保障對策有:
①本項目制定了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方案,各方案均通過多次審核確保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符合,以此保障方案的應用可行性。同時在后續項目工作開展過程中,嚴格按照方案指引進行各項管理工作,以此為基準設置現場各項工作的管理辦法,明確工程管理體系。
②此項目具有完善的管理組織架構,如圖3 所示,為該項目的組織架構圖,其中常駐技術人員24 人,分管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工作,所有人員均具有豐富的經驗與從業資質,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結合施工需求增加臨時施工管理人員。對于專業分項工程,要求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參與到管理組織架構當中按照我司要求開展現場管理。
圖3 項目人員組織架構圖
③項目設置了全過程質量管理機制,嚴格執行“三檢制”“掛牌制”“樣板制”等質量管理辦法,將質量控制動作貫穿于項目全周期中,使各工序質量處于受控狀態,強化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管理。定期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分析質量缺陷問題,同時提出優化對策。
④項目的安全管理辦法從細節位置出發,制定了詳盡的安全管理方案,針對現場施工、臨水臨電、大型機械、工人宿舍等多個場景均制定了安全管理辦法,同時細化安全操作規程。制定安全周期檢查制度并嚴格執行現場管理,通過“事前防范”的機制進行安全控制。
針對本項目施工組織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從以下三個角度展開:
①工程需求的解決方面:與一般工程項目相比,本項目具有更高的質量安全要求,同時工期較為緊張,因此施組方案的核心需求就是引導項目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在施組方案編制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針對工期、質量安全等內容均進行專項深化,可全面覆蓋工程管理需求。
②方案與現場的相符程度:工程方案所指引的一系列內容是與現場情況相符的,在進行方案編制之前全面分析現場情況,深度理解設計方案,針對各個樓棟高度不同、各個位置資源需求不同、現場交通、材料運輸與存放等諸多需求,確保編制的方案是與現場高度相符的。
③施組方案的實用價值:本項目所編制的施組方案實用價值極高,明確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編制的出發點,細化各個方案的操作流程和指引內容,除了整體宏觀的解決方案之外更多地聚焦各個分項工程及各個重點階段,盡可能細化技術細節,囊括多種管理體系與動作,落實施組方案的引導意義。
結合筆者自身從業經驗、后續學習,以及工程后續管理情況,主要歸納出以下幾點不足:①項目進度編排中未預留充足的質量驗收和整改時間,各個工序之間銜接比較緊密,機動時間較少,為了達成相關節點要求,就會導致自由工期時間縮短,原本用于質量驗收和整改的時間被壓縮。雖然本項目在開展中,仍然保障了所有關鍵工序的全面驗收,但個別時間出現管理人員缺口、加班加點驗收的問題,顯然是由于工程進度規劃不合理所造成的。針對此問題,在后續進度計劃編排時在原有工期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工程量再增加1~3 天的機動時間,以此增強工程進度管理方案的抗風險能力,亦可預留充足的時間開展施工期的一系列工作。②項目針對新型技術的應用較少,方案也不夠詳盡。例如針對工程管理,為了提升項目整體管理的創新屬性,提出了計算機應用與管理技術,但由于管理團隊經驗不足以及現場條件的復雜性,導致了計算機管理的應用較少,僅在前期方案深化、過程中資料存儲、物料臺賬管理中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輔助。實際上計算機管理可增加工程管理的效率性和全面性,其所具有的諸多優勢也可為工程項目管理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在后續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的過程中,可結合工程特點,聘請專業人才,豐富計算機管理技術的應用場景。
本文主要圍繞著北七家鎮公建混合住宅項目施工組織方案的一系列內容展開研究工作,該項目為筆者親歷工程項目,文中闡述的方案內容也是結合項目客觀情況以及具體需求所編制的方案。全面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為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保障和支持,加之項目的精益化管理,也促使該項目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所有施工工作,安全生產零事故。固然不同項目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本文所提及的施工組織設計原則與要點是具有參考價值和應用意義的,旨在豐富行業理論體系,實現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