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吳金華
首次建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機制、首次查看法庭庭審錄像、首次旁聽檢察聽證,這是去年以來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在司法監督上的積極探索。“三個首次”強化了法檢兩院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提升了司法審判工作質效,豐富了代表履職載體模式,有力促進了基層司法監督下沉落地,促進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公正司法,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旁聽庭審是司法公開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大代表參與司法監督的重要內容。今年7月7日,東莞市人大代表李捧玉的履職記錄上多了個“首次”。當天,東莞市人大常委會首次組織全國、省、市、鎮四級人大代表,以及專家代表和政法部門相關同志,開展查看法院庭審錄像活動。她作為律師屆的代表,參加了活動。活動中,10名人大代表、3名法律專家以及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分成兩組,通過“中國庭審公開網”查看了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反走私和勞動爭議審判工作情況。
首次查看法庭庭審錄像,是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司法工作監督,力求更為全面、客觀掌握法院庭審工作現狀,真正把司法審判監督工作落到實處具體實踐。
2022年以來,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司法監督工作,在綜合運用常規方式開展監督的同時,堅持“小切口、立制度、求實效”,探索采取定期組織代表旁聽庭審、查看庭審錄像、旁聽檢察聽證等方式,促進司法機關提升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力。

3月22日,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在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旁聽庭審后反饋情況
“三個首次”堅持從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入手,加強與法檢兩院的溝通聯系,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截至目前,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已組織開展5次旁聽庭審,并通過查看庭審錄像,重點關注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反走私、行政復議等審判工作,極大提高了人大代表司法工作監督參與度。
作為人大代表,李捧玉一直關注法院審判工作質效,2022年以來提出了兩份關于司法工作監督活動的建議,均被列為當年市人大常委重點督辦建議。今年8月份,她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司法審判質量》建議,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督辦,并多次參加了市人大常委會和市中級人民法院組織的座談會。
“旁聽庭審有利于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法院工作,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督促法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審判工作。”李捧玉認為,東莞市人大常委會探索“三個首次”,加強了司法監督的力度和深度。
為增強監督實效,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監督路徑,積極探索從時間頻次、參加人員、開展形式等方面不斷改進旁聽庭審工作。
2022年7月12日,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省、市人大代表到市第一法院旁聽庭審。這是常委會建立常態化旁聽庭審工作機制以來,組織開展的第二場旁聽庭審活動。

7月7日,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專家代表首次查看庭審錄像
當天,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新潮帶隊,與省人大代表吳玉菁、市人大代表伍志鴻和張雪濤走進市第一法院,旁聽某企業訴東莞市人社局工傷認定糾紛案件。代表們認真聆聽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的意見,觀察庭審流程、法官在庭審駕馭能力等情況。
庭審結束后,代表們就庭審情況、2022年上半年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市第一法院當日開庭數量眾多等進行座談。
目前,司法工作監督“三個首次”,時間頻次變不定期為定期,每季度一次;參加人員從市人大代表變為全國、省、市、鎮四級人大代表,進而邀請有關部門專家;形式從法院邀請變為人大組織,旁聽結束后開展研討交流活動。
市人大代表劉國光認為,“三個首次”密切了人大代表與司法機關的聯絡,將法院審判、檢察聽證置于陽光之下,促進審判機關更加重視庭審的程序規范,提高了審判人員的庭審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很好地貫徹落實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姚勇剛是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全程參加查看法庭庭審錄像工作。他表示,“三個首次”根據地方組織法、監督法以及法官法等,尊重和保障法院依法行使獨立審判權,不評論具體案情,重點了解審判程序、法庭庭審形象等。
“‘三個首次’加大了人大司法監督,督促法官開好每一個庭,提升了司法審判工作質效。”姚勇剛表示,人大代表們認真細致,從外部視角發現了很多新問題,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強化了法檢兩院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讓我們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人大監督,查找自身不足、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司法公信力。”
東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組織代表開展庭審監督和旁聽檢察聽證,既實現了人大監察司法監督主體、形式和內容的全面拓展,也促進了審判、檢察司法人員自覺提高審判水平、嚴格辦案程序、提高庭審效率,提升了司法監督剛性和實效。
司法監督“三個首次”質效如何,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最有發言權。劉國光代表參加查看庭審錄像、檢察聽證等司法監督活動后表示,在首次查看庭審錄像中,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能夠做到法庭準備充分、庭審駕馭能力強、審批流程順暢。“法官很好做到了《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等規定的細致要求和規定,站在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場上依法裁判案件。”
2022年以來,人大代表們堅持實事求是、依法履職的原則,提出進一步優化庭審硬件設施建設、加強訴前調解工作、確保庭審程序和庭審形象規范嚴謹等建議。
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研究,提出“全面排查法庭設施,逐步更新硬件配置”“組織學習行為規范,確保庭審程序質量”“加強司法禮儀建設,維護良好執業形象”等方面改進措施。
本職工作是執業律師的劉國光多次參加了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司法監督活動。他認為,東莞市人大常委會的司法監督工作卓有成效。在全市案件數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服判息訴率總體平穩,再審率已開始逐年走低,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滿意度持續提高。“這就是非常直觀的監督成效。”
“‘三個首次’對兩院開展司法工作,既是監督,也是服務支持,保障和促進司法機關審判權力運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助推法治東莞建設。”東莞律師參政議政工作促進委員會主任葉小玉表示,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專家代表參與司法監督工作,推動審判機關公正司法、陽光司法。
司法工作是一項法律性、專業性、實踐性極強的工作。針對當前人大司法監督法律專業人員欠缺、監督力量薄弱的普遍現象,市人大常委會探索建立司法監督專家庫,適時邀請市委政法委、公檢法司、黨校、高校、律協等有關單位推薦專家參與,進一步提高監督的專業化水平。
談到東莞此次“三個首次”的發軔,市人大常委會分管監察司法工委的副主任潘新潮表示,“三個首次”豐富了代表履職載體模式,為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提供了新平臺。下來將總結實踐經驗,健全代表旁聽庭審工作制度,依法行使好人大司法工作監督權,才能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