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余云鋒
夏日炎炎,黃皮地里又看到了楊偉成忙碌的身影。他是連任三屆的郁南縣人大代表,也是一名高級農藝師,他長期穿梭于田間地頭,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用堅實的腳步丈量出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
“雖然我是75后,但是在田間和農民打交道和揮灑汗水時,感覺自己就像個95后那樣年輕,歸根到底,熱愛才是保持年輕的法寶。”楊偉成滿臉笑意地說。
楊偉成自1996年7月在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便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用知識和汗水耕種腳下的沃土,將青春華章寫在了郁南這片大地上。
多年來,楊偉成積極參與科技示范服務,致力農技創新推廣,先后完成了郁南無核黃皮營養杯苗快速繁育技術、郁南無核黃皮套袋技術、郁南縣桂圩鎮蔬菜水肥一體化示范與推廣等多個農業新品種、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積極推動農業科技發展,為全縣的種植戶、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技術指導、農業信息咨詢服務。
付出就有收獲。在楊偉成為代表的技術人員推動下,目前郁南無核黃皮種植規模達17.1萬畝,年產值約32億元,無核黃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而在近年來楊偉成所推廣的“蔬菜高濃度液體復合肥的推廣應用”等三個技術也先后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他個人被授予“廣東最美農技員”“廣東省省級農業科技特派員”等稱號。無論身披多少榮光,他說最喜歡還是當“大地的朋友”“農民的知音”。
楊偉成在2011年當選郁南縣人大代表、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至今已連任三屆縣人大代表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履職10多年里,他跑得最勤的地方是農村,關注最多的話題是農業,打交道最多的是農民。
“要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提前摸排清楚需求,科學合理規劃,提高水利設施建設效益。”“鄉村振興貴在產業振興,必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在鎮域經濟發展方面,要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提升發展效能。”在縣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你經常可以聽到楊偉成結合專長發表審議意見,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為農業發展、鄉村振興鼓與呼。
“推動農業現代化需要技術支撐,需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人才,郁南縣當前缺乏科技創新的載體和引擎。”楊偉成對科技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為推動全縣科技發展,他在縣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領銜提出了《關于建設郁南縣科技館,助力郁南科技高質量發展的議案》。
他始終心系“三農”,保持與選民群眾密切聯系,進村入戶訪民情、田間地頭聽民意,是他的履職常態。“偉成經常到我們果場,日曬雨淋都有求必到。2021年1月霜凍,我的果場無核黃皮大面積遭受凍害,想著今年的收成無望了,打電話向他傾訴,他立馬就來到現場給我們做技術指導,讓我們對被凍傷的部分進行修剪回縮,平時地面淋水,經過一年多時間,果樹已現喜人長勢。”建城鎮無核黃皮種植大戶李超洪滿懷感激地說。
談及今后的工作和履職,楊偉成表示,將發揮所學和才干為群眾多辦實事,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為農民所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過上幸福小康生活。

楊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