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偉
摘要:本文通過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造成因素的分類,對如何促進學校體育在此背景下繼續發展提出有效措施,旨在降低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率,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校體育? 傷害事故? 改革? 發展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給學校、學生、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體育如何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頻發狀態下健康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成因
造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分析挖掘事故的主要原因,對改善學校體育外部環境,提高學校體育教師、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造成因素,可將其分為五大類,分別為學校原因、教師原因、學生原因、綜合原因、意外因素。本研究認為,根據各事故成因中的具體表現可以判斷,學校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中在校期間的管理教育方面、意外因素中的學生身體狀況把握、過程監控方面等,都是可以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預防干預的。經分析,60%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都可以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進行預防。如果校方具有比較完善的體育安全管理制度和符合安全標準的體育場地器材,就可將事故發生率降低;如果校方能對體育老師定期進行應急醫療、課堂安全、教師職業道德等的相關培訓,又可將事故的發生率降低;如果校方在入學時能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摸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那么就又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率。因此,學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預防體育傷害事故,將事故發生率盡可能的降低,要有防患于未然的積極態度,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校園里健康的運動,全面的成長,最終實現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
二、學校體育改進措施
如何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發展,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采取積極地手段,改善客觀條件,降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率;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主觀素質,加強教與學參與主體的素質培養和應對體育傷害事故的能力,從而促進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最終真正發揮學校體育的作用。
以下根據學校體育事故的主、客觀成因,對學校體育今后的發展提出改進措施。
(一)客觀因素
1. 體育教師應提高職業修養,加強教學過程監控
學校要對體育教師定期進行應急醫療、課堂安全、教師職業道德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并伴有相關的技能的實踐培訓。如,在室外體育課中如何對學生突然出現體征異常進行基本處理,在校外活動中如何保證學生的安全等等,并設計模擬情景進行演練,定期對教師的培訓情況進行考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法,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的教學原則,強調體育課的課堂紀律和自我安全防護。在進行基本內容的教學前,要帶領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防止因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運動損傷,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注意學生的課堂行為,對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教育。
2. 改善運動環境,加強場地建設、維護、維修,加強校外活動的安全管理
安排專門人員對體育器材進行看管維護,定期對體育場地及器材做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形成體育場地器材檢查報告;有比較穩定的體育場地及設施的資金預案,以備對檢查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場地及時維修,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進行及時剔除和更新。同時,對一些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學校,要增加對體育場地建設的資金投入,為保證學校體育有效開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礎。同時,為保證校外活動的充分安全,應在活動開展前和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排險”。活動開展前,要對帶隊老師進行安全培訓,對活動開展地進行實地考察,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做出預案,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在活動程中帶隊老師要提高防范意識,加強對校外活動的監控。
3.優化體育教育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合理性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對體育項目的取舍不宜過簡也不宜過繁,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心理發育特點、身體發展水平等,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體育教師要對體育項目的技術要領熟練掌握,并對突發性動作失常引起的傷害做出處理預案。同時,也要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4.建立校園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的實施,健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法律法規
加大對校園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與校園周邊醫院建立定點合作關系,在學生入校前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摸底,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建檔,并每年組織學生體檢。關注有特殊體質和不宜劇烈運動的學生,避免因不知情而引起的病情突發而導致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
我國大中小學校中出現有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學校責任保險兩種能夠對學生發生意外傷害進行賠償的保險。針對我國學校教育,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下的學生意外傷害保險體系十分必要,可出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學校教育穩步發展提供保障。
(二)主觀因素
加大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學生安全防范能力,要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進行教育,盡可能降低因學生違反校規校紀引起的事故,并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可以通過每周一個案例分析來引起學生的重視,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培養學生在傷害事故發生過程中的抗壓和應急能力。可以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強健體魄,提高抗壓能力,通過案例重現培養學生在事故中的應急能力。
結束語
體育活動的特性之一就是存在風險性,有風險就避免不了有事故發生,面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要引起學校的重視,根據體育傷害事故成因的分類,學校能否對體育傷害事故進行早期干預,能否對教師、學生、場地設施、醫療保障等與體育傷害事故密切相關的因素加以重視,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校體育的發展。因此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體育教師應提高職業修養,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改善運動環境,加強場地建設、維護、維修,加強校外活動的安全管理;優化體育教育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建立校園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的實施,健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法律法規;加大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學生安全防范能力等。這樣學校體育才能更穩健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