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蘭 史文川 許輝
1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 南京 210023 2 南京中醫藥大學科學技術處 南京 210023 3 南京體育學院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 210014
高校公用房指除住房外的產權屬于學校的所有房屋及其附屬設施,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學校正常辦學的基本保障,包括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場所、風雨操場、行政用房、會堂、學生宿舍、食堂等。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高校的招生人數尤其是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明顯,合理規劃、配置管理好高校公用房資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辦學需求是高校房產管理部門面臨的嚴峻挑戰。
自1997 年清華大學率先對公用房管理進行改革并建立起一套測算各院系所用房定額面積的模型以來,很多高校也開始推進公用房管理改革,逐步探索出符合校情的公用房管理方法[1-3]。筆者查閱期刊和走訪調研了江蘇省內部分高校,發現各學校公用房管理水平差別較大,做得好的高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并使用了信息化系統來管理,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部分高校還停留在最原始的人工統計整理數據階段[4-5]。筆者歸納了目前高校公用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高等教育學校(普通)校舍功能明細統計調查表的劃分,將公用房分為四大類:教學及輔助用房(教室、實驗實習用房、專職科研機構辦公及研究用房、圖書館、室內體育用房、師生活動用房、會堂、繼續教育用房)、行政辦公用房(校行政辦公用房、院系及教師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學生宿舍、食堂、教師宿舍、后勤及輔助用房)、其他用房(人防用房、產業用房、經營性用房等)。以上公用房的劃分導致多部門參與管理,如教學及輔助用房出現教務部門、科技部門、院系共同參與管理的現象。這種管理模式會導致相互推諉甚至出現“兩不管”的情況。
我國高校房產基本都是采用行政手段進行分配,各學院各部門的公用房往往是初期一次性分配完成后,交二級單位長期無償使用,對于后期新的用房需求,學校只能在空出的公用房資源里提供,將現有公用房進行優化調配一直難以操作。尤其是沒有出臺公用房管理辦法、管理細則的高校,其操作更是難上加難。
目前,高校內各二級學院自初期一次性分配完成后,隨著學科發展和學生人數的擴招,均呈現公用房不足的現象。各學院公用房緊缺程度無法用客觀的數據進行考量,如教務部門的教材發放室基本是每學期開學初使用,其余時間閑置,有些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陳舊且不及時報廢處置,長期占有大量公用房資源,有些部門擁有多個大小不等的會議室。
大部分高校公用房管理依靠行政手段按需調配,公用房作為特殊的國有固定資產,只要遵照國家的相關法規執行即可,因此,沒有制定相關的公用房管理制度和細則。部分高校制定的公用房管理制度多年未修訂。隨著高校學科的優化、招生規模的調整,各二級部門房產需求也會相應調整,這就需要學校依據各部門的發展修訂公用房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了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數據需要實時更新,如人事數據、基建數據、教務數據等。這就對公用房管理二級部門提出較高的要求。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不經常使用的系統,經常會出現管理者或使用者忘記如何操作等問題,高校也缺乏定期培訓,這就導致需要使用數據時發現數據陳舊,無法統計。
筆者作為高校房產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同樣面臨著上述問題。如部分學院提出公用房不足希望學校能給予支持,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數據陳舊未作及時更新等。筆者所在學校自使用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后,通過較完整的房產數據庫分析指導學校合理優化房產資源,更好地適應了不斷擴大的高校辦學規模,促進了有限國有資產優化配置,提升了節約型高校的辦學內涵。具體的做法如下。
掌握二級學院的基本情況。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該校為綜合類本科高校,設有二級學院8 個,因某二級學院與附屬單位融合,辦公場所分兩個校區,不參與討論;共討論二級學院7 個,辦公地點均為同一校區,利用該校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導出各學院師生總人數、總使用面積的數據,通過計算得出人均使用面積,這個數據只能粗略測算各學院的公用房使用情況。學院公用房按照房屋功能分類進行討論,分別為資料檔案室、其他圖書館用房配屬學院的教師、本科生、研究生使用,專用科研用房配屬學院的研究生使用,普通實驗室、其他專業教室、輔助用房、實習場所配屬學院的本科生使用,教研組研討室、教師辦公室配屬學院教師使用,院系領導辦公室配屬學院中層干部使用,院系其他行政辦公用房、學生工作辦公室、正教授辦公室配屬學院教師使用,會議室、會客室、接待室設施配屬學院教師使用。
在Excel 中建立雙錄入核對流程錄入數據后,導入SPSS 25.0 軟件包,并運行“數據視圖Data View”功能自動檢查標記異常與重復個案值,再次核對保證數據真實準確。正態分布變量值采取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方差齊性Levene 檢驗,并提示95%置信區間(95% CI,confidence interval)。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F 分析,以P<0.05 為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形成變量值的堆積條形圖、行、列嵌套直方圖及正態分布曲線圖。
N 大學仙林校區內7 個學院教師總人數為895人,在讀本科生人數為12 909 人,在讀研究生人數為1 919 人,師生總人數為15 723 人,總使用面積為44 976.35 m2,人均使用面積為2.86 m2。各學院師生總人數、總使用面積、人均使用面積及各自占比情況如表1、圖1、圖2 所示。
表1 各學院公有房基本情況
圖1 各學院使用人數對比
圖2 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使用面積對比
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分類的人均使用面積情況如表2、圖3 所示。
表2 按不同房間用途統計的各學院人均使用面積 單位:m2
圖3 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對比
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方差分析與正態分布曲線如表3、圖4 所示。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m2)比較,F=8.15,P≈0.00 <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3 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比較
圖4 各學院單位不同房間用途人均使用面積情況方差分析
根據表1 顯示7 個學院的師生總人數為15 723人,總使用面積為44 976.35 m2,人均使用面積為2.86 m2,“學院六”人均使用面積為0.82 m2,遠低于總人均使用面積2.86 m2,根據表2、圖1、圖2比較分析可以得出該學院專用科研用房人均使用面積1.43 m2,普通實驗室、其他專業教室、實習場所等人均使用面積0.23 m2遠低于其他學院,可以通過學院內部調整房間用途來滿足需求,如將本學院人均使用面積排名第一的“教研組研討室、教師辦公室”部分房間進行調整,也可以向學校房管部門提出需求來增加使用面積。
根據表2、圖3、圖4 分析可以得出“學院一、二、三、四”“學院七”5 個學院師生人均使用面積中專用科研用房,教研組研討室、教師辦公室,院系其他行政辦公用房、學生工作辦公室、正教授辦公室,普通實驗室、其他專業教室、實習場所等,會議、會客、接待室,資料檔案室、其他圖書館用房配置較為合理,體現了高校有限資源以學生為中心,使用面積以科研教學為中心的科學合理配置。
“學院五”和“學院六”2 個學院的師生人均使用面積中的院系其他行政辦公用房、學生工作辦公室、正教授辦公室,教研組研討室、教師辦公室較多,占比較大。而普通實驗室、其他專業教室、實習場所等,專用科研用房較少,占比較小,配置對比其他5 個學院差異明顯。會議、會客、接待室略大于其他5 個學院單位,值得進一步研究優化資源配置。表2 中院系領導辦公室的使用面積按照《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設置,只參與使用面積計算,不參與分析比較。
從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正態分布曲線直方圖來看,如表3、圖4 所示,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不呈現正態分布,各學院不同房間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差異較大,也就提示各學院公用房分配不均。長期以來,學校對公用房資源的配置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調節,完全無償使用,由于缺乏相關管理機制,校內各部門各學院形成“先占先得、多多益善”的心態。這就導致部分學院出現房屋閑置現象,而新成立學院的公用房面積嚴重不足,學校層面調度有較大難度,嚴重制約學校事業的發展。學校“雙一流高校”建設對學校教學、科研提出更高的要求,房屋資源的分配不均嚴重制約了學科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可參考其他高校的公房管理經驗,如南京大學《淺析高校公用房定額配置指標體系設置》提出定額配置超額有償的思路,并于2018 年出臺《南京大學公用房管理實施細則》[6];武漢大學也提出了分類管理、有償使用、定額核算、動態調整的公房管理原則[7]。
根據以上分析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設性意見。
結合學校實際,盡快出臺《N 大學公用房管理規定》,將“分類管理、定額配置、超額收費”的原則落實在規定中,制定出職責分明、公開透明、操作簡明的制度和細則,依托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公房信息實時動態更新。
公用房管理日常業務包括房屋申請、屬性變更、房屋調換、房屋回收等。不同類型的用房申請需由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用房需求論證,由資產管理處制定調配用房方案,確定是否需要提交公用房領導小組直至校長辦公會審定。
科學制定公房使用效率評價體系,結合人事處、教務處、學工部、科技處等部門定期考核各學院房產使用情況,提高房產的使用效率,杜絕房產資源的浪費,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硬件保障。
實現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與資產數據聯動,實現效益管理,進一步推進資源管理一體化(土地、樓宇、房屋、資產、道路、管網、保衛、公用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并根據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統核算各學院不同房屋用途的人均使用面積,比對其他同級別高校的數據尋找差距,為基建部門和學校建設規劃做好數據參考和信息指導。
針對各學院科研用房的需求不斷提高的現狀,建議整合各學院的實驗室資源,集中改造成校級層面的共享實驗室,改善硬件條件和環境,建立共享實驗室平臺,以供全校師生共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