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雪,周學剛(.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 陜西西安 70600;.西安科技大學安全學院 陜西西安 70600)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已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適應互聯網發展態勢,把握時代脈搏,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為此,高校應充分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牢牢抓住教育主動權,滿足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互聯網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一書深刻闡述互聯網對于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價值意義,并基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和內在成因,從組織、隊伍、環境等角度就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出相應措施,從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該書認為,總結互聯網時代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是探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現實路徑的前提條件。一是有助于突破傳統課堂限制?!痘ヂ摼W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指出由于傳統思政教育受限于時間、空間、手段等因素,因而其通常以“面對面”形式進行。而在互聯網時代,則可以突破信息傳輸的地域界限,學生可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終端等設備接受在線教育,從而促進教育載體多元化、教育資源豐富化、教育形式多樣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積極主動學習,不斷獲取、接觸最新知識,激活自身的思維方式,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二是有助于強化思政教育互動性。該書指出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地位,容易導致教師中心化傾向,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影響。而通過互聯網開展思政教育,教師與學生處于相對平等的對話地位,學生可隨時將自身的觀點、意見發布到平臺上,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頻率。三是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該書認為傳統思政教育實效性較弱,而互聯網時代則表現出強大的信息共享性和信息交互性,從而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延伸了信息傳播范圍。通過互聯網技術,高校可擴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線上線下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熱點話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該書還就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作出一定思考。一是創新教育理念?!痘ヂ摼W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認為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從理念層面予以改革,只有在思維上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才能實現教育與時俱進的發展趨勢。高校應正確把握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態度構建符合網絡時代的教育理念,從定位、功能、價值等方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思政教育樹立全新認識,并且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延伸思政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唱響立德樹人主旋律。二是加強教育內容供給。該書認為高校應強化內容為主的思維,立足學生思想發展的現實訴求,不斷更新與完善思政教育內容。一方面,高校應圍繞不同專題,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思政教育精品網課,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符號闡述深邃的思政理論知識,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應突出大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大學生投入到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創作中,打造感染力強的網絡文化產品,強化思政教育的親和力。三是搭建網絡教學平臺。該書認為網絡平臺的搭建可有效提升思政話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高校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建立思政教育專題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前沿的課程資源。此外,高校還應利用新媒體平臺向大學生推送兼具思想性、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并利用其評論功能對學生所發布的內容進行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的價值引導。
綜上所述,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新空間,高校應深入分析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著力促進思政教育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與創新,建設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打造全方位思政育人新格局,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