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

2023-10-16 09:10:02王怡婷通訊作者李永海周之浩陸胤
財會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經濟

■/ 王怡婷 (通訊作者)李永海 周之浩 陸胤

一、引言

數字經濟是繼工業經濟之后,于信息經濟與網絡經濟中催生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數字經濟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聯結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的優勢,全面提高了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我國歷來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把數字經濟作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黨的二十大從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提出要加快數字中國建設。2023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建設高效聯通、協調有力的數字基礎設施。

過去十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是2016年的2.01倍,占GDP比重提升至39.8%,作為國民經濟“加速器”、“穩定器”的作用更加凸顯。數字經濟橫跨現實與虛擬兩大領域,在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長尾經濟的過程中深刻改變著全社會的生產組織形式及資源配置方式,也對稅收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數字經濟發展催生了新產品新業態,促使全社會稅源結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數字技術提高自身生產效率,稅額中的數字化占比越來越突出。然而,數字經濟對稅收的影響不止于此,稅收作為社會運行的基礎制度變量和政策調控引導變量,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目前我國的稅收制度是適應工業社會的制度,數字經濟的快速推進對現有稅收體系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一套適應數字時代的稅收制度,解決數字經濟層面的稅收流失等問題。本文圍繞數字經濟影響稅收收入的作用機制與路徑進行探討,從總體上把握不同時期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促進作用的大小,從而為數字時代稅收政策的制定和優化提供指導。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其對全社會稅收總額的影響日漸加深。在非數字經濟參與影響的行業中,盡管社會產出水平沒有變化,然而數字經濟通過降低單位稅收征納成本增加了稅收總收入。在數字經濟影響的行業領域,首先是數字產品及服務銷售由于征納數字化水平的提升而降低了單位征稅成本;其次,在數字水平的支持下,傳統產品、服務與數字技術相融合,不斷更新優化,誕生了新的種類和更豐富的數字產品及服務,擴大了稅基。數字經濟通過擴大稅基和提高稅收征管效率促進稅收收入的增長(白彥鋒等,2021)。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數字領域的逃避稅行為,對數字經濟的參與者征稅將帶來巨大的稅收收入(Wardani et al,2020)。肖育才等(2022)通過比較工業時代、數字時代稅收制度的差異得出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將是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稅收增長點的結論。梁曉琴(2020)通過構建數字普惠金融對地方稅收收入的影響關系,發現隨著每1個單位數字普惠金融的增加,地方稅收將增長0.17%。Inna et al(2021)立足于印度數字經濟發展實際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數字經濟與稅收收入高度相關。具體到各稅種,數字經濟擴大了增值稅規模,原因是數字經濟助益核心生產力的價值創造能力,擴大了社會生產規模,進而擴大增值稅規模(張紅偉等,2021)。Zhu(2021)認為,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之一就是擴大了稅基,數字技術的進步使企業交易成本下降,業務范圍增廣,進而擴大企業所得稅稅基?;谝陨戏治觯岢黾僭O1。

H1:數字經濟發展會促進稅收收入的提升。

較多學者均分析得出數字經濟發展對稅收收入增長的積極效應,然而其指標測度體系更多地立足于數字經濟總體發展指數,較少涉及數字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事實上,數字經濟內涵豐富,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構建了數字經濟的“四化”框架,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四個方面,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年)》則將數字經濟分為數字基礎設施、產業融合、投融資、數字治理四個維度。不同的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對稅收收入的影響也具有異質性,韓君等(2022)測算了數字經濟對不同行業稅收的貢獻程度,發現整體上產業數字化的稅收貢獻度大于數字產業化;馮秀娟等(2021)基于投入產出表,發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對各行業的稅收貢獻度存在差別。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本文研究重點,提出假設2。

H2: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等數字經濟的不同方面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應具有異質性。

各個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增值稅生產地納稅、企業所得稅登記注冊地納稅等原則,也均會對地區數字經濟稅收收入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逐年增大的情況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均能促進稅收收入的提升,但也造成了地區間稅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狀況(曹靜韜等,2022);艾華等(2021)使用劉軍等(2020)的數字經濟指數評價體系研究,發現數字經濟顯著提升了稅收收入,但由于數字經濟促進地區稅收收入的效果不同,因此會帶來地區稅收差距的擴大。此外,雖然數字經濟主要活躍于虛擬現實中,但是其發展卻要依托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信息創新技術、數字人才等關鍵要素,數字基礎設施等要素具有正外部性,在服務本地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會從中受益。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3。

H3: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具有區域異質性,稅收收入越大的地區,數字經濟對該地區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越強,且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存在“外溢效應”。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1—2020年我國30個省市區(除西藏和港澳臺)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在數據來源上,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稅務年鑒》《中國火炬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各省份統計年鑒、統計公報以及教育部官方網站等,時間跨度為2011-2020年,個別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補齊。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稅收收入。本文在研究稅收總收入的同時,也分別研究數字經濟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影響。目前,對稅收收入的衡量口徑主要有兩個,一是稅務局口徑的稅收收入,即來源于本地區的稅收收入總和;二是國家統計局口徑的稅收收入,是指按照分稅制原則劃分后,各地區當年實際取得能夠自主支配的各項稅收收入之和,主要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共享稅中歸地方享有的部分,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地方稅收入。本文使用國家統計局口徑的稅收收入作為衡量標準,并為減輕異方差對估計結果的影響,對稅收收入取對數。同時,為多層次分析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引入國家統計局口徑的增值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收入以及個人所得稅收入取對數后的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具體分析數字經濟對各稅種收入的影響。

2.解釋變量:數字經濟。本文在研究數字經濟與稅收收入之間關系的同時,也分別從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三個數字經濟的不同維度研究它們與稅收收入的關系。目前,各位專家學者對于數字經濟測算指標體系內涵的確定、范圍的劃分以及所使用的方法較為多樣,尚未達成一致。本文參照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以及工信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構建的數字經濟測算體系,在借鑒梁曉琴等(2020)、向云等(2022)的指標構建體系基礎上,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三個維度對數字經濟綜合指數進行測算。其中,數字基礎設施包括用戶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基礎、人才基礎四個方面10個具體指標;數字產業化包括三個方面10個具體指標;產業數字化包括三個方面9個具體指標。在測度方法的選擇上,熵值法給出的指標權重具有更高的可信度,黃敦平等(2022)、李向陽等(2022)均采用熵值法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由于各級指標均對數字經濟的影響為正,因此采用式(1)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使用式(2)、(3)進行比重及熵值大小確定,再使用式(4)、(5)計算指標權重及指數測算。為便于分析比較,將各個指數乘10,使其取值范圍為[0,10]。

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及各維度指數測度指標及其權重見表1。

表1 數字經濟指標測度體系

3.控制變量: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我國稅收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方紅麗,2022),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蘊含著更為充沛的稅源;居民消費水平是地區收入水平與社會購買力的強有力代表,Suh et al(2005)認為擴大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將帶來更廣闊的稅源空間;金融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稅收收入,袁晨新(2014)實證研究發現,金融發展水平對稅收收入的增長發揮了乘數效應,促使稅收收入快速增長;開放程度是一國稅收收入規模變動的主導因素之一。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持續提升對稅收收入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吳旭東等,2022)。基于此,本文選取地區經濟發展、地區居民消費、地區金融發展、地區對外開放作為控制變量。

變量具體定義見表2。

表2 變量定義表

(三)模型構建

為定量研究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相關指標的具體影響效應,設定面板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Dit表示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及其各維度指數,Controlit分別表示與稅收收入相關的一組控制變量,β 表示常數項及各解釋變量回歸系數,μi為省份i 的固定效應,λt為年份t 的固定效應,εit表示既不隨時間變化也不隨個體變化的隨機擾動項。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使用Stata16.0軟件,通過理論基礎和上述設定模型的回歸,進行實證檢驗,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表中顯示,各地區數字經濟綜合指數的均值為1.489,標準差為1.407,說明數據在均值附近波動不大,但地區間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不均衡,總體水平較低。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及產業數字化三個維度來看,數字基礎設施與產業數字化兩個維度的發展水平要高于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水平。

表3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二)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為了避免多重共線性,對核心變量均采用VIF檢驗,結果顯示VIF值為1.64,小于5,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此外,模型通過了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經過似然比檢驗,最終選擇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具體的回歸結果見表4。

表4 基準回歸結果

表4的(1)列匯報了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結果,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且R值較大,表明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數字經濟綜合指數每提高1個單位,稅收收入平均擴大0.076個單位。進一步,從各稅種收入角度考察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2)—(4)列分別匯報了數字經濟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影響結果,數字經濟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影響效應為正,均在5%的水平下顯著,每1單位數字經濟綜合指數的提高將分別促進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增加0.040個單位和0.044個單位。此外,還可以發現,數字經濟對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促進效果略好于企業所得稅。數字經濟對增值稅收入的影響效應在加入控制變量后不顯著,但符號依舊為正,符合預期。假設H1部分得證。

(三)穩健性檢驗與內生性處理

1.替換被解釋變量。進一步,考慮替換被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以消除單一變量測度對回歸結果產生的潛在影響。前文立足于國家統計局口徑的數據,從各地區實際獲得的稅收收入角度進行了基準回歸。為了更全面地衡量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使用稅務局口徑的稅收收入數據,從各稅種收入來源的角度對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表5的(1)—(4)列分別匯報了數字經濟對稅務局口徑的稅收收入、增值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收入以及個人所得稅收入影響的回歸結果。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收入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以及企業所得稅收入的促進作用均在1%的水平下正顯著,數字經濟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促進作用則在5%的水平下正顯著,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研究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表5 替換被解釋變量后的回歸結果

2.替換解釋變量??紤]到熵值法測算確定的各指標權重具有單一性,因此,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再次測算各地區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并使用新的測算值dee作為核心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表6的(1)—(4)列分別匯報了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對稅收收入、增值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收入以及個人所得稅收入影響的回歸結果。從結果來看,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仍然對稅收收入及企業所得稅收入、個人所得稅收入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其中,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果在1%的水平下正顯著,每單位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的提高,將促進稅收收入提高0.112個單位;對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促進效果則在10%的水平下正顯著,每1單位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的提高將促進企業所得稅收入提高0.095 個單位,促進個人所得稅收入提高0.117個單位。同時,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同樣證明了數字經濟對個人所得稅的促進作用要優于企業所得稅,與上文分析結論一致。加入控制變量后的新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對增值稅收入的促進作用同樣不顯著,但符號為正,與上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

表6 替換解釋變量后的回歸結果

3.內生性處理。為解決模型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借鑒程思進等(2022)的研究思路,采用兩階段系統GMM方法進行估計,將滯后一期的稅收收入對數(L.TAX)作為外生變量,分別將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地區經濟發展、地區居民消費視為內生變量,并把這些變量的兩階滯后變量作為工具變量進行檢驗。表7展示了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一階及二階動態面板回歸結果,滯后一期的稅收收入系數分別為0.981和0.978,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上一期的稅收收入對當期的稅收收入具有正效應,稅收收入的增長是一個動態積累的過程。從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回歸結果看,動態面板檢驗后數字經濟與稅收收入的回歸系數仍在5%的水平下保持正顯著,回歸系數分別為0.018 和0.022,說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會促進稅收收入的提高,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證明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此外,各變量Hansen檢驗的P值均高于0.1,AR(1)、AR(2)、AR(3)的P值也均符合要求,殘差項不存在序列相關性問題。

表7 內生性檢驗結果

(四)分維度回歸分析

分維度視角,進一步研究數字基礎設施指數、產業數字化指數和數字產業化指數對稅收收入的影響。表8的估計結果表明,三個維度的數字經濟指數均對稅收收入的增長起到了積極效果,數字基礎設施指數、數字產業化指數和產業數字化指數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其余控制變量也均符合預期。與前文估計結果相聯系,可以發現,數字經濟通過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三個方面促進了稅收收入的擴大,其中,數字產業化對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最強,數字基礎設施次之,產業數字化對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最弱。具體來看,每1個單位數字基礎設施指數的提升,將促進稅收收入提高0.034個單位;每1個單位數字產業化指數的提升,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果為0.046個單位;而每1個單位產業數字化指數的提升,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果僅為0.027個單位。這一估計結果與數字經濟的作用邏輯相契合,假設H2部分得證。

表8 分維度回歸結果

產業數字化是傳統行業借助數字技術提高生產率、擴大消費市場,然而其作為實體經濟,創造的新增利潤受現有稅收制度監管,對稅收收入的邊際貢獻空間較小。數字產業化作為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不同,能夠不依賴實體獨立地活動于虛擬空間,而且現有稅制并未對其進行明確約束,加上其邊際成本低、利潤高的特點,使得此領域的稅收潛力更大。

(五)異質性分析

1.區域異質性分析。進一步,分別從東、中、西部三大地區角度,分析數字經濟對不同區域稅收收入的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9所示。數字經濟對各地區稅收收入的作用效果存在差異,其對東部、西部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而對中部地區稅收收入則無顯著影響。具體來看,1個單位數字經濟綜合指數的提升將促進東部地區稅收收入提高0.066個單位,促進西部地區稅收收入提高0.069個單位。假設H3部分得證。

表9 區域異質性回歸結果

東部地區屬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前15位城市中,東部地區12個,中部地區1個,西部地區2個。西部地區依靠“一帶一路”“兩重一新”“東數西算”等工程優勢,打造了成都高新區、西安雁塔區等一批數字經濟樣板區和先行區,數字基礎設施完備,持續吸引企業入駐,孕育的數字稅收潛力較大。

2.水平異質性分析。引入面板分位數回歸模型,選取0.25、0.5、0.75三個分位點,研究在不同稅收收入下,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設定面板分位數模型如下:

其中,下標ρ 表示分位點,其余符號及變量設定同上。

如表10所示,可以發現,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果存在差異,稅收收入越大的地區,數字經濟對該地區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就越強。具體來看,在0.25、0.5、0.75的分位點上,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385、0.397和0.430,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一方面,稅收收入較大的地區一般為我國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產業基礎扎實,且擁有良好的市場基礎,產業結構主要以高新技術產業、信息類產業為主,外加成熟的數字基礎設施及人才加持,往往會吸引更多數字產業集聚,而數字企業具有傳統企業所無法比擬的高利潤率、低成本率、高科技含量以及廣闊的市場用戶群,市場競爭力強。因此,稅收收入較好的發達地區,數字經濟的稅基也更為堅實。另一方面,稅收收入較大的地區掌握著充裕的財力,地方政府會優先使用先進技術積極改進稅務部門的征管技術手段,查處數字領域的偷逃稅行為,降低數字經濟稅收征管成本,也就獲得了更多數字領域的稅收收入。假設H3部分得證。

表10 分位數回歸結果

3.空間溢出效應分析。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我國各區域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地區物質資料、技術、產品的交換活動頻繁。數字經濟具有顯著的外部性特征,本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有力地促進周邊地區數字化整體水平的提升,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產業化的發展在帶動本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也提高了相鄰省份的生產效率,由此帶來全社會稅收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诖耍疚囊每臻g計量模型,進一步分析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對周邊地區稅收收入的外溢效應,設定模型如下:

其中,W表示空間權重矩陣,? 表示空間自回歸系數,δ 表示其他地區自變量的解釋系數。τ 表示空間誤差項系數,當τ=0時,為空間杜賓模型;當τ=0且δ=0時,為空間滯后模型;當?=0且δ=0時,為空間誤差模型,其余符號及變量設定同上。

本文分別構造鄰接矩陣、地理距離矩陣、經濟距離矩陣和經濟地理矩陣四種空間權重矩陣,采用Moran’s I 全局空間自相關系數反映各省份之間稅收收入水平的空間依賴性程度。從表11可以看出,無論使用何種矩陣,全國各省份稅收收入水平的全局Moarn’s I 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這表明各省份稅收收入水平具有顯著的空間依賴性,因此選用空間面板模型進行分析要比一般面板模型更為準確。

表11 2011—2020年稅收收入

如表12所示,以2020年為例,處于H-H 集聚和L-L集聚的城市居多,表明稅收收入水平較高的省份之間與稅收收入水平較低的省份之間存在明顯的集聚效應,各省份稅收收入水平在空間上兩極分化的態勢明顯。具體來看,H-H 集聚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東部省份,LL 集聚的省份則集中于內蒙古、重慶、陜西等中西部省份。

表12 2020年各省份稅收收入空間分布

首先,在地理距離矩陣下,使用LM檢驗判斷本文適用SAR、SEM和SDM哪一種模型。如表13所示,其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沒有空間滯后項和沒有空間自相關誤差項的原假設,說明模型存在空間自相關性,初步考慮使用SDM模型。其次,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應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一步分析顯示應使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最后,使用wald檢驗及LR檢驗來檢驗兩個退化模型假設,結果顯示模型均沒有退化。因此,確定使用空間杜賓模型開展研究。

表13 稅收收入空間依賴性檢驗

由表14 可知,空間杜賓模型的Rho 值為0.294且通過1%的水平檢驗,表明各省份稅收收入水平確實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性,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系數為正,驗證了上文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稅收收入擴大的結論??刂谱兞恐校貐^經濟發展的回歸系數表明,地區經濟發展每增加1個單位,將促使稅收收入提高0.633個單位;地區金融發展的回歸系數表明,地區金融發展每增加1個單位,將使稅收收入提高0.413個單位。從間接效應上看,數字經濟、地區經濟發展、地區居民消費、地區金融發展均存在外溢效應。因此,為進一步分析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相關變量在空間上的溢出效應,采用求解偏導數的方法將空間效應分解為空間直接效應與空間溢出效應,結果如表15所示。

表14 空間模型回歸結果

表15 空間效應分解結果

由表15可知,從直接效應上看,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地區經濟發展、地區金融發展等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他們對稅收收入起到了促進作用。從作用程度上看,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最大,其次是地區金融發展和數字經濟綜合指數。從間接效應上看,數字經濟綜合指數與地區居民消費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本地區帶來了較多的稅收貢獻,還帶動了鄰近地區稅收收入的提升。假設H3部分得證。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在分析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影響機制的基礎上,以中國2011-2020年30個省份為研究對象,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面板分位數回歸、空間計量模型具體探討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數字經濟綜合指數與稅收收入顯著正相關,即數字經濟能夠顯著促進稅收收入的提升;第二,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三個維度的數字經濟均有助于促進稅收收入的擴大,數字產業化對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最大,其次是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對稅收收入的提升作用最??;第三,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具有地區異質性,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我國東部、西部地區;第四,不同稅收收入水平下,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促進效果存在差異。稅收收入越大的地區,數字經濟對該地區稅收收入的促進作用就越強;第五,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影響存在外溢效應,數字經濟不僅促進了本地區稅收收入的擴大,還提升了鄰近地區稅收收入的總體規模??偟膩碚f,盡管存在影響效果的異質性及地區差異,但數字經濟對稅收收入的提升仍發揮了積極效應。

(二)政策建議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前景優越、成果顯著,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引擎。然而,數字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經濟問題,如數據監管和數據濫用等,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有數字稅收領域收入流失嚴重、稅收收入區域不平衡問題加重等,亟需有效安排治理。因此,根據實證結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完善數字經濟稅收制度,提高征管數字化水平。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位,然而受限于現有稅收制度及征管技術手段等因素,數字領域的稅基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數字經濟時代人人都是經營主體,個個都是納稅人。為避免開征新稅帶來的重復征稅問題,應從完善現有稅收制度角度出發,提高現有稅制與數字經濟的包容適用性,建立數字時代的稅制。要適當擴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征稅范圍,可從企業所得稅中設立專門的平臺所得稅,把參與數字經濟活動的行為也納入進來。明確數字企業的納稅地點、數字產品及服務的計稅依據,厘清數字平臺中自然人的納稅義務,規范其工商稅務管理制度。一個高質量的納稅人登記和識別系統是實現最佳稅收制度績效的關鍵(Vazquez et al,2022),要持續推進“以數治稅”“智慧稅務”等征管系統的建設,創新稅收征管數字模式和數字技術,通過構建自然人涉稅信息數據庫,增強數字經濟參與各方的納稅遵從度。

2.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稅源結構。數字基礎設施是建設數字強國、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丁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中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不足。要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著手,培育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市場環境,充分釋放數據資源的價值潛力。財政投資建設職能要重點發力,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撐。在建設項目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特色行業產業進行協同發展,強化地區城鄉、部門、行業的銜接與聯系,避免設施項目的重復建設問題。稅源結構的優化上,探索數字經濟與第一產業的協同發展路徑,穩定數字經濟助推第二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擴大數字經濟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進程,推動各產業朝著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形成協調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稅源結構。

3.加大資金傾斜力度,健全區域間稅收分享制度。東部、南部地區是我國數字經濟的市場活躍地,數字領域稅基豐沛,而數字經濟發展的異質性又進一步導致其與中西部及北方地區的稅收收入分配差距繼續擴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地區間稅收收入的“馬太效應”明顯。東部、南部地區的部分稅收收入均來源于其他地區的用戶參與所得,因此需要公平區域間的稅收分配,減少地區間稅收不平等問題。在資金的使用撥付上要向中西部地區、北方地區傾斜,重視它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孕育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在政策的安排上,可以針對欠發達省份出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稅收優惠、財政獎補等方式吸引數字企業入駐。解決數字經濟稅收收入不平等的問題還需要從根源入手,現有的稅收分享制度保證了中央、地方的縱向分配,對區域間橫向的稅收分配還需完善。通過核算數字產品、服務銷售地用戶數量及交易規模等,確定合理的區域間數字稅收收入分享標準,進行區域間的橫向稅收分配,以彌補中西部及北方地區的稅收損失。此外,中央要持續發力,適當提高數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稅收收入分享比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保障其擁有充足的財源支持數字經濟建設,推動構建良性協調的區域間數字稅收分配關系。

猜你喜歡
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經濟”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經濟 十人談 激蕩另一種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經濟下行不等同于經濟停滯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經濟能給民營經濟帶來什么好處?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懷舊經濟”未來會否變懷舊?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欧美www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精品国产网| 性欧美久久| 亚洲香蕉久久|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欧美啪啪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精品三级在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午夜天堂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亚洲床戏一区|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欧美a在线|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99er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91久草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亚洲视频| 成人免费一级片| 欧美在线天堂|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久久视精品|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91在线|日本|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亚洲不卡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高清|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日本91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亚洲第一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