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瑩 張冉
【摘要】本文以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為例,論述將黨史教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相融合的路徑:深入挖掘館藏資源,提高讀者服務質量;推進“線上+線下”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氛圍;強化隊伍建設,發揮崗位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黨史教育 高校圖書館 服務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1-0041-04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當代青年要知黨、愛黨、敬黨、信黨,認清歷史真相,把握時代脈搏,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教輔單位和文化育人載體,具有知識傳播、文化宣傳、思政育人等重要功能,在傳播科學文化、促進文化交流、提高青年學生民族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緊跟時代要求,以“立德樹人,服務育人”為宗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理念,結合學院“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踐行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文化育人、場館服務育人緊密結合,突出黨史學習、紅色文化等育人特色,創新圖書館服務育人方式,通過深入挖掘館藏資源、“線上+線下”聯動、加強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及強化崗位服務育人等舉措,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相融合,教導青年學生做到學黨史、悟思想,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使大學生成長為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挖掘館藏資源,為黨史學習提供資源保障
館藏資源不僅是高校開展文化育人的基石,而且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強調:“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豐富性、開放性和獨特性是扎實有效推進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保證,有效挖掘圖書館館藏資源,創新館藏資源開發利用,打造特色鮮明且富有成效的館藏資源管理模式,著力提升整體館藏資源核心價值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深入挖掘館藏資源,樹立固本培元的教育發展理念,不斷以實際行動提升服務質量。
一是整合館藏紅色圖書資源,并有效梳理,進行分門別類統一管理。對館藏紅色圖書資源進行科學編排與分類,包括黨史資料、領袖論著、中央文件選編、紅色紀實文學作品等都整齊劃分、統一歸類,優化紅色圖書整體布局空間,合理管理多個文獻書庫和電子資源數據庫,以便于全體師生掌握館藏紅色圖書情況,提升借閱的便捷度與實效性。例如,2021年暑假,學院實施南湖校區圖書館4—6樓圖書“瘦身松架”工作方案,共“瘦身”下架臨時二線書庫圖書5萬余冊,解決了南湖校區館綜合類新書上架難的問題;完成南湖校區圖書館4—6樓書庫、閱讀空間環境改造,增加了閱覽座位120多個,同時增設了紅色圖書專區和戲劇影視及新聞傳播學科專業圖書專區,滿足了相關專業師生的需求。
二是根據現實需求,更替或新增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圖書文獻,提高紅色圖書資源館藏占有率,不斷豐富與擴充學校紅色文獻館藏資源。圖書館投入專項經費購置最新黨史專題論著、刊物和數字資源,增加紅色圖書的數量,為提升高質量閱讀奠定基礎性條件。例如,2021年學院圖書館完成年度中外文紙質圖書、期刊、報紙分析、評估和采購的任務,采購中外文紙質圖書17 000余冊,訂購報刊近400種,其中包含一批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圖書文獻。
三是開展電子資源借閱服務,持續宣傳推廣數據庫。圖書館在學院黨委宣傳部指導下開展館藏電子資源借閱服務,將圖書館訂購的庫客電子音樂機、歌德電子書借閱機放置在學院辦公區域公共場所,便于師生隨時隨地借閱電子書或視聽資源,為學校慶祝建黨百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提供資源保障。例如,學院圖書館針對電子資源“使用難、使用繁”的問題,創新精準服務方式,分別邀請11家電子資源數據商成立了各自的QQ服務群,及時響應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同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利用電子資源館藏和設備開展線上紅色經典圖書閱覽、紅歌賞析、文獻展覽和好書推薦等服務。
二、推進“線上+線下”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氛圍
在深入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過程中,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基于自身圖書文獻優勢,依靠館藏資源育人基本載體,深入探索多渠道、多層面開展黨史教育的策略,將黨史紅色資源切實轉化為高校紅色思政育人的高效內容。圖書館根據全體師生的實際需求,服務于學院育人重點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拓寬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手段,完善服務方式,加強資源信息互通,不斷推進“線上+線下”聯動,構建豐富完善的黨史學習教育服務體系,從而提升圖書館文化服務與育人管理的成效。
一是開設“圖書館講壇”,筑牢文化陣地。為配合世界讀書日、讀書文化節,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舉辦“圖書館講壇”,邀請學校領導、專家教授開展讀書分享活動,以紅色文化經典書籍為依托,傳播時代新聲,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陣地的作用,繁榮校園文化,營造書香校園氛圍。
二是舉辦讀書沙龍會,開展研學活動,解讀紅色文化。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舉辦多期“圖書館文獻資源檢索與挖掘”讀書沙龍,詳細介紹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等資源的特點及使用方法,向師生讀者介紹、推介新書,提供新書信息,提升讀者高效利用圖書資源的水平。
三是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打造閱讀交流活動品牌。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與各教學單位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主題黨日活動中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既圍繞“閱讀百年史,奮進新征程”“頌百年史,邁向新征程”等紅色主題,形成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中心的系列品牌閱讀交流活動,又分享紅色經典書籍,回望建黨百年歷程,加深師生對紅色經典著作的理解,不斷從學習中汲取奮進力量,進一步繼承和弘揚黨的寶貴精神和優良品質,增強黨性修養。
四是開展“黨建+閱讀推廣”系列線上活動,創新世界讀書日、讀書文化節等線上活動形式。學院策劃開展“百年華誕,閱享未來”“紅心向黨,書香廣藝”等“黨建+閱讀推廣”系列線上活動,推送主題鮮明、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教育意義的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讀物。
五是搭建共學、共享、共建的綜合線上平臺,利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官網等新媒體形式,協同線上資源,認真統籌與規劃,精心設計黨史知識百問百答、紅歌賞析、主題征文、影評大賽、知識問答等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加大推廣力度,營造學習氛圍,掀起“比學趕超”的學習熱潮,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扎實開展好書推薦宣傳,通過“廣藝圖書館”微信平臺,將好書推薦給讀者。在“好書推薦”欄目中,圖書館每期都會認真策劃,集中推薦相關系列書籍,如針對廣西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圖書館曾專題推薦《廣西銅鼓》《仫佬族文物》《瑤族民間神像繪畫研究》《壯族服飾圖案大觀》《侗族敘事歌二十首》《苗族史詩》等多本與少數民族及其歷史相關的書籍,幫助師生更好地了解廣西少數民族文化。
六是舉辦線上藝術文獻展,發揮圖書館美育作用。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依托學校藝術專業優勢,以圖書館新媒體平臺為載體,突出以藝為媒的美育實效。藝術文獻展品皆為學校師生的優秀作品,作品內容既有對歷史史實的展現,又有對時代畫卷的謳歌;堅持歷史底蘊與藝術元素互融互通的創作方式,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時代的新鮮感與活力,呈現出學校師生藝術創作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的新姿態、新風貌與新成效。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通過藝術文獻展,豐富閱讀推廣內容,創新閱讀推廣形式,促使全體師生享受閱讀、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的美育價值。
七是開設信息素養課,促進紅色電子圖書資源覆蓋與推廣,滿足師生讀者電子資源使用需求。學院圖書館開辟信息講課平臺,邀請中國知網資深講師開展電子資源校內培訓,為師生上“如何利用知網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信息素養課,了解師生相關需求,解決師生遇到的實際困難,拉近圖書館與廣大師生的距離。在每年9月的新生入學季,圖書館采取到館參觀和舉辦講座兩種形式開展新生入館教育,為新生合理利用紅色圖書館藏資源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結合新生讀者的需求,開展系列線上、線下宣傳和教育活動,進一步探索更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讓新生讀者盡快投入新的學習環境,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研究。
三、強化隊伍建設,發揮崗位育人的作用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校園中的學習場所與科研場所,是高校推進“三全育人”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建設一支符合時代特點、滿足高校科研教學需求和可以服務學科院系的學科館員隊伍,是發揮圖書館各崗位育人作用的關鍵。為了適應藝術類大學的發展,廣西藝術學院近年來對圖書館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一批高素質館員的引領下,黨史教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融合向縱深推進。
首先,加強對圖書館館員的培養力度,提高館員的政治素養。一是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充分發揮黨總支政治核心作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嚴格按照“三會一課”的要求,強化思想引領,使圖書館的黨員學習主動性和思想覺悟不斷提升。二是強化理論學習,全館黨員以學習強國為載體,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政治理論素養大幅度提高。2021年圖書館獲評學院“學習強國”先進集體,1名館員榮獲學校“學習強國”學習達人。三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如與兄弟單位黨委聯合舉辦讀書分享會、開展“感黨恩 跟黨走”主題黨日現場學習活動、開設圖書館講壇、舉辦館藏資源服務咨詢日活動等,既提升了黨員的理論視野與素養,又提高了黨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其次,在學歷和學科背景上,提高對館員的任用要求。目前,圖書館招聘員工學歷要求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學科背景上,從單純注重圖書情報及計算機網絡專業背景轉向具有藝術類相關學科背景特別是藝術類重點學科背景,注重引進具有藝術類學科背景的館員,并引導這些人員經過一到兩年圖書館工作的鍛煉,成為服務學科院系的學科館員骨干。學院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服務師生讀者,引進了一臺與“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數據系統配套的智能鋼琴,由具有音樂學科背景的館員負責指導音樂專業學科方向師生快捷獲取專業的樂譜庫及大量高清晰度的音樂資源,構建了一條更為方便、快捷的音樂資源智能化檢索途徑。在挖掘館藏資源、探索思政與藝術融合的宣傳教育方面,圖書館組織具有美術專業學科背景的館員整理了一批館藏年畫、宣傳畫,并舉辦了“黨建+閱讀推廣”系列活動“為新中國創作——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館藏1950—1960年代年畫、宣傳畫專題展”,使這些優秀的年畫、宣傳畫有機會與師生見面,擴大師生的藝術視野,幫助師生了解這段時間中國美術的創作特點,發揮圖書館館藏與文獻再利用的作用,凸顯圖書館在學科服務、專業建設上的主動作為與獨特作用。
最后,合理設置內設機構,建立長效人員組配機制。一是優化內設機構,建立職責明確、分工細致、合作有序的協作機制。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緊緊圍繞學校“三全育人”工作,根據業務需求和工作人員實際情況,于2022年對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設立了辦公室、資源建設部、文化建設部、讀者服務部四個內設機構,重新修訂了各內設機構崗位職責,以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通過調整優化內設機構結構和隊伍建設,在借閱服務、智能技術應用、文獻資源建設、館藏文化活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例如,2022年,特色資源庫員工完成了700多本出版物的入庫工作;挖掘整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近600幅年畫、宣傳冊;整理上架1929年至1949年間民國書籍(平裝)876種,共2 144冊,其中不乏優秀的黨史教育書籍。二是優化人員結構,建立知識互補、專業互補的部門人員組合模式。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一方面抓緊培養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用好現有專業人才,把他們放在適合的崗位上,取其長、補其短,促進館員做好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三是關愛圖書館館員成長,結合黨史教育做好思想教育與為民辦實事的相融并進。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館員的思想工作,關心館員的工作生活,為即將退休的館員做好相關服務,增強館員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鼓勵與支持年輕館員提升學歷和職稱,教育引領他們將個人發展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相結合,實現雙贏。
高校圖書館是引領與孕育校園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實現紅色文化育人的有力載體。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理念,深挖館藏資源、探索“線上+線下”聯動形式、強化隊伍建設,從而有力推動了學校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推動了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育人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偉,任怡,樊麗.黨史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
[2]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回信強調: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N].人民日報,2019-09-10.
[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4]宋姬芳.大學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能力理論與實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注:本文系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2022LSZ090)、廣西藝術學院校級科研課題“黨史教育融入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知識傳播和文化育人研究”(ZC2021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夏夢瑩,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張冉,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藝術史論、圖書館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