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生
(會寧縣郭城驛華峰初級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26)
本文探討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具體途徑。通過引入與生活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生活素材,通過采用不同種類的教學活動,并重新設計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素材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親近感。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物理知識時往往缺乏對物理概念的認知和感性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式,通過改變對物理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和好奇心。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更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從而對物理課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1]。
生活素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投入學習。學生通常對自己生活中的事物更加具有興趣和熱情,當教師將物理知識與這些事物聯(lián)系起來時,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作為教學案例,通過替換一些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如設計實驗、調查和探究等方法,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應用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讓他們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并試圖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和探究。這種探究過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利用生活實例來講解物理知識,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的內涵,從而增強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的熟練度[2]。
生活素材具有實用性和應用性,通過將生活素材應用到物理學習中,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且讓學生掌握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引入生活素材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3]。
生活中有很多與物理有關的現(xiàn)象,比如自然現(xiàn)象、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解釋物理概念和原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用品中的電飯鍋、熱水器、空調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解釋熱傳遞和熱力學原理;交通工具中的汽車、火車、飛機等,可以用來解釋動力學和運動原理。同時,自然現(xiàn)象中的天氣、水循環(huán)、光學現(xiàn)象等也可以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選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并將這些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豐富的生活素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通過使用這些素材,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物理知識,還能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豐富的生活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和意義,培養(yǎng)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場景,利用各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物理知識,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素材來補充物理知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4]。
例如:教師在開展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日常生活中的聲音素材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聲音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且進一步應用在學習聲音的傳播、聲音的頻率、聲音的強度等知識點。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生活場景的錄音,如門鈴聲、電話鈴聲等,讓學生聽并感受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然后引導學生探究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引入生活素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教師可以將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素材作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及科學思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設計和獨立思考,讓學生利用飲料瓶制作氣壓實驗器,讓學生實際操作并觀察氣壓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氣壓的物理概念。教師還可以利用紙板、磁鐵等制作電磁鐵實驗器材,讓學生實際觀察電磁現(xiàn)象,從而進一步了解電磁感應的物理原理。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5]。
例如:教師在開展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杠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生活素材來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進而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杠桿原理來學習杠桿的基本原理、杠桿的平衡條件等知識點。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如開瓶器、鉸鏈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并進行實驗驗證。
引入生活現(xiàn)象作為教學素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生活現(xiàn)象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使他們能夠通過使用具體的生活實例和應用場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應用物理概念,達到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效果。首先,引入生活現(xiàn)象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物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常常會問:“這些知識有什么用?”通過引入生活現(xiàn)象,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讓學生看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電器、交通工具、自然現(xiàn)象等,來讓學生理解電路原理、運動力學、光學等物理知識。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物理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和興趣。其次,引入生活現(xiàn)象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現(xiàn)象常常涉及復雜的物理原理和現(xiàn)象,教師可以通過生活現(xiàn)象,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實踐,探究背后的物理原理。這種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在開展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認識電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活現(xiàn)象來活躍學生思維,為學生講解生活中常見的電器電路來學習電路基本原理、電路中電流的作用等知識點。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電器,如手電筒、電風扇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來探究電路的基本原理,并通過實驗驗證電流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采用講解知識點、解題演示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雖然有其必要性,但學生容易出現(xiàn)疲倦和失去興趣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來重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對一些前沿的物理研究進行介紹和討論,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和好奇心,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開展利用生活素材進行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黑洞、引力波等物理現(xiàn)象,并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思考和討論。這樣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物理模型制作活動。通過手工制作物理模型,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現(xiàn)象,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美妙和實用性。這樣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6]。
例如: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簡單的磁現(xiàn)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重構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教師利用物理實驗展示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如磁鐵吸鐵釘、波浪制作等,通過實驗展示來直觀地展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生活素材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應用價值。本文旨在探討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介紹應用生活素材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有助于創(chuàng)新物理探究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意識等優(yōu)點。同時,本文還提出了豐富生活素材、選擇生活素材、引入生活現(xiàn)象、重構教學模式和知識趣味化等具體途徑,供教師們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