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芬
(哈密市豫哈實驗幼兒園 新疆 哈密 839000)
滲透式領域課程是指以趣味教學為主要手段,以滲透引導為主要理念的一種教學辦法,也是幼兒園常規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教學話題。滲透式課程強調將各大領域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之中,讓幼兒們在玩游戲,做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本篇文章將重點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分析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開展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給更多幼兒教師提供教學實踐幫助。
幼兒在學習基礎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學習狀態并不穩定,當幼兒學習意愿比較充足時,開展滲透式領域課程,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就比較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很多教學工作也會遇到一些開展難題,幼兒難以適應課堂的學習環境,教學也難以取得良好效果。接下來重點分析,開展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幼兒教師應該朝著哪個方向進行教學創新。發掘課程資源,提升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教學質量。
學齡前兒童的理解能力比較薄弱,面對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的很多知識,幼兒很容易展現出手足無措的學習狀態。在這種過程中,幼兒教師就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通過高質量的互動,引領幼兒學習知識,當幼兒在學習時遇到問題,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互動,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理解知識[1]。不過,由于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始終是權威的代名詞,所以很多時候,幼兒教師采取的引導方法也不一定取得良好的引導效果,幼兒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創新師生互動環節,讓幼兒們開心地參與滲透式領域課程。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幼兒園階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學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更有利于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為幼兒創建比較快樂舒適的滲透式領域課程學習體驗。構建游戲的方法有很多,幼兒教師應該優先考慮,利用多媒體設備創建游戲,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夠豐富幼兒的游戲感受。
從知識滲透的角度組織幼兒園教學與人工作,幼兒園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教材上的知識,盡量采用優質的方式滲透知識。當然,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明確所有的滲透目標,比如對科學社會語言,健康藝術五大板塊展開深入分析,每一節課對應的是怎樣的知識,教師就要設立怎樣的目標。這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教學工作往往更符合幼兒的學習需要,也能夠獲得幼兒的積極回應,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
滲透式領域課程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就是主張將不同的知識內容融為一體,引領幼兒們系統學習。在今天的教學背景下,組織幼兒園教學工作,幼兒教師可以采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將幼兒園的多種知識融合起來,綜合滲透。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給學齡前階段的小朋友們,創建比較優質的課堂學習體驗。
例如:教學《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語言》這冊教材時,幼兒教師可以構建有趣的語言課程,并且在這種課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有趣的知識,調動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樹蔭》這節課,幼兒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課文錄音,讓幼兒們聽一聽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件怎樣的事情,然后幼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有趣的語言知識。比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假設活動”,請幼兒們想一想,假設你在一片樹蔭下面看到一只正在呼呼大睡的小熊,你覺得這只小熊特別可愛,你會和小熊怎么打招呼呢?請幼兒們結合這種假設情景,談談自己的想法。有些幼兒指出,自己看到小熊以后,可以先給小熊一些好吃的玉米,和小熊交朋友,當小熊信任自己之后,再邀請小熊去自己家里做客。幼兒教師還可以結合小朋友們的回答,讓幼兒模擬一下場景對話[2]。
在這種有趣的融合式滲透教學里,幼兒教師不僅可以引起幼兒的想象和聯想能力,也能夠讓幼兒們靈活應用語言課上所學的知識建構對話,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融合式的教學,幼兒教師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幼兒教師平時組織教學工作,就應該將不同模塊的知識像這樣融為一體,既可以講解基礎的教材內容,又能夠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進入媒體時代以來,幼兒教師開展教學工作也有了許多的新選擇。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好媒體資源,給幼兒講解知識,也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創建各種有趣的幼兒園教學活動。幼兒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媒體資源,挖掘值得融入到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貪睡的太陽寶寶》這節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收集一些優質的圖片資源,讓幼兒們在圖片的引領下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張海邊的圖片,創建教學情境,讓幼兒們想象一下,今天要跟著教師的腳步去海邊玩耍,然后讓幼兒們想象一下,大海上面有什么東西呢?結合圖片,幼兒可以很快給出反饋,大海上面有藍天白云,還有許多的海鳥,此時,幼兒教師就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大海上面有好多東西呀,可是太陽去哪里了呢?怎么沒看見太陽呢?”用簡單的媒體資源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然后教學本節課的內容。動畫課件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增強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促進幼兒形成文化認同[3]。
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媒體資源,比如分享一段動畫視頻,讓幼兒結合動畫片思考本節課的語言知識。學齡前階段,很多小朋友的想象與聯想能力沒有那么好。所以幼兒教師用這種方法給幼兒創建直觀的學習體驗,可以開闊幼兒眼界,也可以讓常規教學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學齡前階段的小朋友比較喜歡參與趣味游戲活動,所以幼兒教師應該貼合這種特點,積極建構各種各樣的小游戲,既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很多教學工作變得格外輕松簡單,提升幼兒園的教學綜合水平。所以,幼兒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在滲透式領域課程之中,幼兒教師優先設計,集體參與的游戲活動,更能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游戲,比如教學《多彩的秋天》這節課內容是幼兒教師的主要目的,就是帶領孩子們進入大自然,讓小朋友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秋天不同的色彩,同時讓幼兒通過自主動手完成一幅樹葉粘貼畫,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也讓幼兒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基本意識。長期的教學實踐工作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會發現讓幼兒們親近自然時,很多小朋友的學習心態都會發生變化,一部分幼兒會因為心情激動,而不聽教師指揮;一部分幼兒會因為改變了教學環境而顯得唯唯諾諾,不敢參與實踐活動。幼兒教師可以開展游戲,讓幼兒快速進入角色,保證此類實踐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戶外開展以秋天為主題的小游戲,請每一位小朋友在地上撿一片葉子,然后和同學們一起玩“樹葉猜猜猜”的游戲,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夠猜中對方手中樹葉的顏色。
在此類教學活動中,先開展游戲活動,當幼兒進入角色能夠沉浸在實踐活動之中,教師再引導幼兒們參與戶外自然探索課程,完成教師設計的一系列自然探索任務,也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幼兒園教學工作的優化發展,開展滲透式領域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在這種滲透氛圍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更多的常識知識,培養幼兒多方面的技能,是幼兒教師群體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幼兒教師也要注意由于小朋友年齡太小,很多幼兒在學完一部分知識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對知識的印象也會慢慢淡化,幼兒教師應該系統講解知識,引領小朋友們定期回顧復習,這樣可以提高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新知識的時候,回顧之前的舊知識,這樣可以在車輪教學過程中引領幼兒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4]。比如幼兒教師帶領小朋友們研究“習慣養成”主題內容,幼兒教師可以先給小朋友們分享幾張圖片,讓幼兒們看一看,在這些圖片中的事物里,小朋友們可以自己做到哪些事情?比如幼兒可以乖乖的剪頭發,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會洗手,會洗臉,能夠自己洗澡。講解這些新知識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重新提問之前已經教學過的知識,比如:“之前老師還帶領小朋友們學習過如何自己吃飯,哪位小朋友還記得自己吃飯的要領呢?”幼兒教師提出,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引導幼兒參與課堂討論和教師產生互動聯系,及時回顧復習,保證教學效果。
兒童在課程學習中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需要從兒童的角度積極建構,是兒童在生活與活動中不斷適應、融合的過程。因此,幼兒園課程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自身的需要,探索有效的課程資源,并采取實際的生活角度完善和豐富課程內容。研究幼兒園滲透領域課程,并以這套課程為研究基礎,對其中包含的相應思想進行一定的實施理解,并在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提升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