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宏
(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心小學 甘肅 隴南 746010)
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當下,輔助類教學工具增多,既是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挑戰,也能最大程度豐富現有的教學內容。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增強師生互動頻率,為學生營造更為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按照學生的基本情況,實踐信息技術和傳統線下教學活動的深度結合,打造混合式的教學體系,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
各個學校的教育水平,教師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同等資源的課程資源,實現和優秀教師的深度互動。而線上教學平臺的應用,讓學生通過網絡聆聽課程,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憑借線上數據資源庫,學生利用平臺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英語素材,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英語教材知識,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每位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例如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只需要聆聽一遍知識就能掌握,但是基礎差的學生卻要聽3-4次。傳統的線下教學,教師所關注的是大部分學生的基本情況,導致部分后進生無法跟上教師的學習步伐。還有的學生不敢提問和回答問題,隨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存在,將線下課程教學中的知識點以視頻形式重新呈現,方便學生儲存和學習。這樣居家階段的學習,對于不懂的問題也能仔細分析和總結,隨時慢放、暫停,反復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直到聽懂為止。
相較于單純的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確保教師授課的效果。普通的線下教學活動,會按照學生的成績、身高等進行座位安排,容易影響學生自學積極性,不利于師生溝通。例如一間教師要容納50-60人,整體的空間較為壓抑,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而線下教學模式的存在,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展開深度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提問,解決問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小學英語課前教學階段,應該按照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知識優化,自行設計對應的任務清單,按照教學要求以微課的形式進行深度互動。教師搜集相應的網絡素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素材,隨著線上英語自主學習活動的進行,也能全面把控學生線下的預習效率。例如在預習新單詞的時候,學生按照教師教授的“Phonics”拼讀法,開始分音節拼讀,讓學生按照課前掌握的知識要點,理解課文意義、用法的時候,展開對話訓練。結合利用“一起作業網”開始跟讀訓練,解決對話學習中的生詞,促進小學生語言輸入能力的發展。對于預習階段不懂的問題,做好注釋,方便線下課上教學中詢問和解答,當學生初步完成了基礎的預習任務后,轉入線上的學習平臺,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實現英語知識的內化。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unit 4 part B的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育人模式。教師設計課前預習清單,讓增堂課的教學任務更為清楚,引發學生共鳴,主動融入對應的自主學習情境。通過“what”引導特殊疑問,為學生設計做家務的情境,并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始深度學習。線下則是聯系班上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時改善和優化課前預習清單,其中包含了相應的學習任務、課后拓展的要點,隨著課前預習工作的不斷推進,預習清單也以最優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線上線下教學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從最終的實踐結果而言,學生預習階段所提出的問題,需要在課上得到解決。因此,教師則是利用多媒體平臺,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由于學生課前對部分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也將自己在學習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反饋。所以教師在課上則是聯系學生的大致情況,重點分析自主預習階段存在的問題。教師聯系班內學生的大致情況,開始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優秀作品。教師總結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引導各個小組相互交流和討論。
相較于傳統的線下教學,線上教學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要求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實現二者的緊密聯系。以“Welcome to our school”為例,選擇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播放音樂,其中包含了國歌、班歌和校歌,通過音樂讓學生回憶美好的校園生活。接著教師在多媒體上呈現圖片,學生看到校園操作中伙伴們做游戲的畫面,以及校園中的花草等,再次基礎上完成新課的導入工作。此時教師設計問題:“Do you like your school?”指導學生課上回答問題,通過輕松、愉悅的氛圍掌握關鍵的語法知識。相較于直接的知識論述,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而線下資源的有效應用,教師則是鼓勵學生以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務,熟讀文章,基于真實的生活場景開始創編對話,確保混合式教學的目的足夠明確,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課后則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的重要方式,對于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而言,要求學生有極強的自律感,也需要教師的合理監督和管理。通常情況下愛,教師選擇布置作業的形式,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合適的自學活動,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由于作業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卷面作業,也有在線網絡作業。在線作業實踐,學生利用互聯網便利學習英語知識,拓寬自身的認知范圍,促進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憑借網絡進行在線英語學習,教師按照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鞏固和延伸,學生利用統一軟件開始下載素材,完成課后訓練。以“一起做作業”教學軟件為例,實現英語和游戲的深度融合,學生玩耍的時候,也能學習和鞏固知識,而且游戲中包含了相應的激勵策略。當學生每天完成了一定的讀寫任務后,獲得“學豆”,當“學豆”積累了一定量的時候,兌換小物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隨著各種政策的激勵和優化,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而且教學軟件的有效應用,對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規范學生學習方式得到時候,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教師則是鼓勵學生利用各種軟件進行訓練,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由此可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英語課后復習活動更為多元化,學生用更多機會接觸網絡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繪本素材,符合現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
混合式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尤其是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英語教師選擇利用微課教學,學生重復、暫停觀看視頻,理解閱讀中的重難點問題,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分析其中的重難點知識。例如在“DO you have a pencil?”教學中,教師制作微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的重點內容。微課的在線教學能強化學生對單詞的感知能力,如果教師單純憑借bag,ruler等詞匯,學生對此的探索欲望不高,但是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憑借動態人物以真實的聲音展開對話、交流,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在微課學習之后,教師適當提出問題,如何利用do you have……?的就是回答問題。接著組織線下的對話游戲,使用英語向同桌接一件學習用品,就使用本單元所的句型進行問答。通過線上微課教學,線下游戲情境的方式,明確本章節的重難點問題,實現學生的深度互動和交流,確保英語混合式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時候,線上的微課教學,不僅是教師觀念的更新,也包含了教學方式的轉變。具體做法則是教師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如何開始主動學習和思考。另一方面,強化對學生微課的指導工作,主動從中發現疑難點問題,鼓勵學生在講述中發現問題,展開質疑,要求學生基于循序漸進的理念自主預習和復習,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若有學生對部分知識存在疑惑,則是選擇利用線下時間詢問教師,強化師生有效互動,實現共同成長。
線上線下教學工作,教師采用網絡調查的形式,綜合分析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憑借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認識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大數據,了解班級學生的認知情況,這就是班級學生的大致學情,接著聯系學生的大致情況,完善線下的教學流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思考。針對小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教師選擇利用“問卷星”,通過微信平臺發送鏈接,采用定性+定量實踐分析,分析線上教學法的使用情況。從問卷調查的結果而言,大部分小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接受程度較高,尤其是對釘釘軟件最為熟知,其中的Quizlet是學生背誦單詞最常用的軟件形式。大部分學生喜歡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能讓整體的教學內容更為多元化,隨著各種APP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學生開始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一員,激發學生自主實踐的積極性。
例如在《My week》的課堂教學中,課前教師發送線上學習問卷,了解學生的周末生活如何度過,始終圍繞著知識主線,從星期、學科的角度分析,讓學生自主填寫信息。課前階段的線上問卷分析,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掌握學生的大致學習情況,并讓學生完成基礎的學習任務,為線下課堂實踐探究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而在線下的實踐活動,要求教師優化對應的教學流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針對英語教學重難點進行合理分析。課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構建對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圍繞著星期一到星期五展開對話交流。線下的深度探究活動,能改變以往過于單薄的教學模式,基于本章節教學難點,搭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方便學生線上線下學習成果的有效結合,對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具有促進作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課程,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需要聯系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分析,確保作業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減輕學生負擔,符合“雙減”理念下的育人要求。教師從單詞、短語和句子三個角度分析,布置課后線上作業,如“我愛記單詞”,教師借助在線平臺,通過游戲,學生一邊聽,一邊將相應的單詞填寫到圖片,反復訓練,強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其次,每個版塊的學習任務結束后,對短語進行重組,利用在線平臺提供的短語題庫,采用隨機調查的形式,系統也會打分,對于不合格的學生,要求繼續通關,直到最終掌握全部知識即可。最后,在線綜合測評,每個學期開展綜合測評,以線上作業的方式提交,要求學生規定時間內完成聽力訓練,按照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評分。由此可見,線上平臺的有效應用,讓英語作業形式更為多樣化,實現對文本知識的反復訓練,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線下單獨設計英語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線下交流和互動,通過角色對話的形式,復述課上所學的知識點。每個小組進行實景表演,全程錄制表演的過程,制定有效的視頻合作機制,確保所有的優秀作品都能以視頻的形式存在,為英語課堂注入不一樣的色彩,促進小學生語用能力的發展。
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打造高效的線上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客戶端。當線下的知識點講解完成后,學生則是對英語教師展開系統評價,教師搜集和整理學生的評價,認識自己在課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例如從學生的線上調查中了解“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教師的親切度”等方面的評價,從而督促教師不斷進步。再者,教師利用線上平臺,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采用過程+結果的評價模式,從學生本身的學習態度、理念、情感價值等方面分析,憑借多維度的評價模式的,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以“智慧聯盟”為例,作為輔助英語教學評價的重要系統,及時記錄學生的語音情況,進行現場打分和實時評價,通過共享打分的形式,讓評價更為及時和準確。例如在課內的精準評價中,隨著信息技術的有效引入,教師利用軟件進行同步識別,精準認識每位學生的語言發展情況,而在線上技術的支持下,實時分享學生的錄音情況,教師隨意點選,對學生的口語情況進行數據化評價,保證線下教學的效率,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變革。
線上的補充說明,以及線下的講解訓練。對于學生課上不熟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如若是當天沒有完成的知識點,教師將作業發布在家長微信群,便于部分家長查看。線下教學則是針對學習有問題的學生,及時聯系家長,實現查漏補缺。例如,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單獨給教師發送默寫的單詞、背誦的課文,教師則是錄制視頻,對于孩子的語法、發音等情況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和指導,進行線上的答疑解惑。如若家長還是有疑問,則是主動聯系教師,方便教師及時解答。
線上教學活動的推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教師在線上進行指導的時候,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能減輕家長的壓力。而在線教學平臺的應用,合理設計課后任務,通過平臺的檢查功能,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反饋和總結,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隨著教學APP的廣泛應用,實現線上線下工作的深度結合,獲得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線下則是以家長會的形式,教師和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解答家長對于線上教育的問題,將最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家長。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學英語教師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轉變傳統的育人理念,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相互結合,打造一體化的教學平臺,實現精準教學。當然,教師也要聯系學生的基本情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確保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強化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