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鋒,高良輝,林師佈,張譯中,沈立
作者單位: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海南 海口570100
肝癌是在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致命惡性腫瘤,而在所有的肝癌病人中,超過90%為肝細胞癌[1]。盡管近年來由于治療方法的改進有效地降低了肝癌的發病率,但肝癌病人的長期預后仍不理想[2]。因此,探索有效的生物標志物對于改善肝癌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位于細胞核或細胞質中,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雖然LncRNA不具備蛋白質編碼能力,但它們在表觀遺傳學和調節基因表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已證實LncRNA參與腦發育、胚胎發育、組織學分化和器官發生,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LncRNA還參與了癌癥中許多復雜的細胞過程[4]。例如,LncRNA人去泛素化酶含有卵巢腫瘤結構域的6B反義RNA1(OTUD6B-AS1)被證實在肝癌中高表達[5],然而,其在肝癌預后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微RNA(miRNA)是基因表達過程中重要調節因子,參與調控癌細胞增殖、轉移、侵襲等過程,其在癌癥中功能已得到普遍認可。miR-365a-3p在多種類型癌癥中具有抑癌作用,已有研究表明miR-365a-3p能夠通過靶向抑制E2F2表達,從而抑制肝癌細胞增殖[6];且另有研究認為,miR-365a-3p可作為肝細胞癌的預后生物標志物[7]。本研究通過Starbase數據庫預測得出miR-365a-3p可能與LncRNA OTUD6B-AS1存在靶向關系。于是,在本研究中首先對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的表達進行檢測,進而評估了其表達與預后的相關性,以期為肝癌病人做出最佳的臨床治療決策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肝癌病人86例(肝癌病人組),和同期體檢的健康志愿者86例(健康對照組)。其中肝癌病人組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齡(55.32±5.38)歲。健康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齡(54.25±4.8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收集整理肝癌病人腫瘤長徑、TNM分期等臨床病理特征資料。
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8]中診斷標準;②具備手術指征,行手術切除,術后經病理確診為肝細胞癌;③病人入組前未接受過靶向治療等相關治療項目;④病人或其近親屬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過程后簽署知情同意書;⑤臨床資料均完整,且獲得長期隨訪。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腫瘤;②患有腎臟疾病;③入院前感染;④合并嚴重的心腦功能障礙;⑤不愿配合后續研究;⑥有免疫缺陷。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血清及組織樣品收集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外周血(5 mL),靜置30 min,然后在3 000 r/min和25 ℃下離心10 min,收集血清用于后續檢測。收集術中切除的肝癌組織及對應的癌旁組織,立即置于液氮中,隨后放置在-80 ℃貯存。
1.3 血清及組織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檢測 RNA分離試劑盒(15596018,美國Invitrogen)從血清樣本及組織樣本中提取總RNA。按照TransScript Green兩步qRT-PCR Super-Mix試劑盒(AQ201-01,北京TransGen Biotech)說明書進行逆轉錄,并在StepOne? Real-Time PCR系統(美國Applied Biosystems)上進行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檢測。以β-actin或U6為內參使用2-ΔΔCt法計算相對表達量。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1.4 生物信息學分析 使用Starbase數據庫對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之間的靶向關系進行分析。
1.5 隨訪 隨訪5年,采用電話、微信隨訪,來院復查形式進行定期隨訪,獲取疾病情況及生存資料,隨訪截止2022年4月30日,記錄術后5年累積生存時間,即術后第1天至死亡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GraphPad prism7用于繪制圖像。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件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為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Pearson分析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表達的相關性。以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并通過log-rank檢驗比較生存率差異。Cox回歸模型分析肝癌病人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及組織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比較 肝癌病人組血清LncRNA OTUD6B-AS1表達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miR-365a-3p表達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比較/
組別健康對照組肝癌病人組t值P值例數86 86 LncRNA OTUD6B-AS1 1.02±0.32 1.59±0.41 10.16<0.001 miR-365a-3p 1.05±0.26 0.42±0.15 19.46<0.001
肝癌組織LncRNA OTUD6B-AS1表達水平高于對應的癌旁組織,miR-365a-3p表達水平低于對應的癌旁組織(P<0.05),見表3。
表3 肝癌病人肝組織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比較/

表3 肝癌病人肝組織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比較/
組別癌旁組織肝癌組織t值P值例數86 86 LncRNA OTUD6B-AS1 0.97±0.16 1.70±0.44 14.46<0.001 miR-365a-3p 1.01±0.14 0.53±0.17 20.21<0.001
2.2 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以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中位數(1.57、0.43)為界限,其中LncRNA OTUD6B-AS1表達水平>1.57的病人為LncRNA OTUD6B-AS1高表達組(n=43),≤1.57的病人為LncRNA OTUD6B-AS1低表達組(n=43),miR-365a-3p表達水平>0.43的病人為miR-365a-3p高表達組(n=43),≤0.43的病人為miR-365a-3p低表達組(n=43)。結果顯示,肝癌病人血清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水平與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有關(P<0.05),與性別、年齡、腫瘤長徑、乙肝病毒、血管侵犯無關(P>0.05)。見表4。

表4 肝癌病人86例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例(%)
2.3 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表達的相關性分析 經Starbase數據庫預測發現,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之間存在靶向結合位點,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表達呈現負相關(r=-0.47,P<0.05)。見圖1。

圖1 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表達的相關性
2.4 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表達與預后的相關性 所有病人隨訪5年,死亡64例,86例肝癌病人的生存率為25.58%(22/86)。LncRNA OTUD6B-AS1低表達組生存率37.21%(16/43)高于LncRNA OTUD6B-AS1高表達組13.95%(6/43)(χ2=6.11,P=0.013);miR-365a-3p高表達組生存率41.86%(18/43)高于miR-365a-3p低表達組9.30%(4/43)(χ2=8.03,P=0.005)。
以預后(死亡=1,存活=0)為自變量,將單因素分析有差異因素為自變量,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LncRNA OTUD6B-AS1高表達以及miR-365a-3p低表達是影響肝癌病人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Cox回歸分析影響肝癌86例預后的影響因素
肝癌是全球最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好發于過度飲酒、感染肝炎病毒、肝硬化等人群,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危害大[9]。由于早期肝癌的臨床癥狀比較隱蔽,診斷時病情常較嚴重,即可能已發展至中期,甚至是晚期,臨床治療效果不好。且早發現、早治療的肝癌病人較中晚期病人生存時間長。因此,探討能輔助評估肝癌病人預后的指標至關重要。
LncRNA是長度超過200 nt非編碼RNA,在表觀遺傳變化、轉錄調控和轉錄后修飾中發揮作用[10],通過對miRNA和靶蛋白的靶向調控,參與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參與并調控腫瘤細胞增殖、遷移、上皮間質轉化等過程,與肝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有關[11]。LncRNA OTUD6BAS1也是LnRNA中的一員,近期張小博等[5]報道也證明LncRNA OTUD6B-AS1可促進肝癌細胞發展。另有學者發現,LncRNA OTUD6B-AS1在肝癌組織中高表達,通過miR-664b-3p調節GSKIP/Wnt/β-catenin信號傳導增強肝癌細胞增殖和侵襲[12]。本研究結果顯示,LncRNA OTUD6B-AS1在肝癌病人血清及肝癌組織中高表達,與既往報道一致[12],且與肝癌病人的TNM分期、淋巴結轉移以及分化程度有關,說明LncRNA OTUD6B-AS1表達升高可能參與肝癌發生及病情惡性進展,其機制可能與LncRNA OTUD6B-AS1能靶向調控肝癌病理機制中關鍵基因進而調控信號轉導有關。
miRNA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標志物,在癌細胞的細胞周期、分化和細胞凋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3]。大量研究表明,miR-365a-3p在多種人類癌癥中充當腫瘤抑制因子,如Yang等[14]表明miR-365a-3p過表達可誘導胃癌細胞周期停滯在G1期,顯著抑制細胞增殖;黃君華等[15]研究顯示,miR-365a-3p與三陰性乳腺癌的不良進展相關,可通過調節JAKSTAT通路抑制腫瘤惡性進展。但miR-365a-3p在肝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檢測了血清及肝癌組織中miR-365a-3p表達情況,結果顯示,肝癌病人血清及肝癌組織中miR-365a-3p表達降低,說明miR-365a-3p可能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且血清與癌組織中miR-365a-3p表達具有一致性。進一步研究發現,miR-365a-3p表達與肝癌病人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有關,提示miR-365a-3p可能參與并影響肝癌發展過程,其可能在肝癌發病過程中發揮抑癌基因作用。本研究還發現,LncRNA OTUD6B-AS1高表達與miR-365a-3p低表達肝癌病人具有更低的5年累積生存率,且LncRNA OTUD6B-AS1高表達及miR-365a-3p低表達均為肝癌病人預后不良獨立危險因素,提示LncRNAOTUD6B-AS1與miR-365a-3p可作為評估肝癌預后的標志物。另外,通過Starbase數據庫分析發現,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存在結合位點,相關性分析也證實肝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OTUD6B-AS1與miR-365a-3p表達水平呈明顯負相關,說明二者可能共同參與肝癌發生發展。
綜上所述,肝癌病人血清及肝癌組織中LncRNA OTUD6B-AS1表達上調,miR-365a-3p表達下調,與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有關,二者的異常表達可作為肝癌病人的預后評估標志物。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肝癌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率較高,可能影響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檢測水平的準確性;LncRNA OTUD6BAS1、miR-365a-3p參與肝癌的具體調控機制還需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