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毛吉
閱讀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關鍵途徑,也是強化學生寫作能力、豐富創作素材的基本方式。教師將課內外閱讀材料融合起來,能給予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科綜合素養。
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興趣不足是作文教學的最大阻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問題。課外閱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隨著閱讀視野的拓展,學生在閱讀中能感受到不同作者的創作方式及寫作手法,學會清晰、準確地描述人物及事件,解決寫作活動中容易出現的“流水賬”問題,使習作的結構更加完整。
(一)結合單元主題,合理選擇讀物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明確的閱讀主題,單元學習內容與主題息息相關,對學生語文素養提升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在利用課外閱讀強化學生作文能力時,學生可選擇與單元主題相似的閱讀素材,將課內外閱讀材料結合起來,通過對比、分析等形式了解同一主題文章的不同寫作方法,豐富作文學習經驗,在深度學習中掌握寫作技巧。
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童話故事”為閱讀主題,安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四篇課文,視角不同,想象力豐富,趣味十足。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也可選擇相同主題的閱讀材料。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選自《安徒生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隨著閱讀活動的結束,學生可選擇該作者的其他童話故事閱讀,如《海的女兒》《夜鶯》《丑小鴨》《拇指姑娘》等,閱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一步感知作者的寫作手法,掌握全新的寫作經驗,提升寫作能力。
(二)掌握閱讀方法,分析寫作結構
課內閱讀材料篇幅短,材料簡單,讀起來容易理解;在課外閱讀中,閱讀材料的篇幅較長,還有部分閱讀材料具有“整本書”的特點,兩種學習模式所采取的閱讀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在課內學習中,學生會更加注重某一個詞、某一句話的含義;而面對長篇閱讀材料時,學生需要對閱讀策略進行調整。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學會提煉文字內容、分析文本結構,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
比如,三年級上冊的《搭船的鳥》與《金色的草地》,兩篇課文的作者對各自重點關注的對象展開了詳細描寫。如在《搭船的鳥》中,作者詳細地描述了船上的一只小鳥,將小鳥的動作、形態寫得很生動、具體;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通過對早、中、晚等不同時間段的草地顏色進行了具體描寫,講述了“蒲公英”花朵的特點。課后,學生可選擇閱讀材料《空中遠航隊》《隧蜂門衛》等,嘗試分析閱讀材料的寫作特點,掌握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提高閱讀效率,豐富創作經驗。
(三)仿寫閱讀材料,提高寫作能力
三年級學生的寫作經驗有限,大部分寫作素材來源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分析閱讀材料的寫作特點、創作方式,了解文本的結構框架,對閱讀材料進行仿寫,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比如,三年級下冊的《火燒云》,作者對自然景觀展開了詳細描寫,按照火燒云的“出現——變化——消失”的順序進行敘述,以“變”為閱讀主線,突出了火燒云變化的“多”與“快”等特點。課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朝霞與日出》《夏天的云》等文章,分析閱讀材料的寫作特點,使用仿寫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朝霞與日出》一文中,作者詳細地描寫了日出的景象,其中,精彩的片段有“遠近的樹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綠綠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滿了朝氣……”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該段作為仿寫的范例,描述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觀。通過這樣的仿寫練習,學生才能逐漸學會景物的描寫方法,合理利用課外閱讀資源,掌握豐富的創作技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習作能力。
(四)摘抄好詞好句,豐富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摘抄好詞好句,發揮課外閱讀的價值,更快速地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中,三年級學生常常會出現記“流水賬”的現象,還會把一個寫作素材運用到多篇作文中,且講述的內容缺乏針對性與趣味性,文本結構也不夠緊湊。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學生可準備一個摘抄本,隨手記錄自己在閱讀中感興趣的素材及內容,在未來的寫作活動中將其合理運用,豐富自身的文學知識儲備,讓寫作內容更加豐富。
比如,三年級下冊的《肥皂泡》,作者通過一連串的東西,將一件事的過程寫得非常具體。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創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根本。學生在課外閱讀《種一片樹葉》,可以從中摘錄語句“虔誠地跪在地上挖了個小坑;用童心為自己編織了一個很美的童話;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貴的;依舊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夢”等;閱讀《系在風箏線上的……》,可以從中摘錄詞語“料峭、蓊郁、形態各異、斑斕、迤邐”等,擴充自己的詞匯量,并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習作中,發揮課外閱讀的功效。
總而言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合理開發課外閱讀資源,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指導學生掌握多種寫作手法,讓閱讀為寫作活動提供更大的幫助。